墨家邏輯與亞里士多德邏輯的比較研究
本文選題:墨家邏輯 + 亞里士多德邏輯。 參考:《南開學報》2002年06期
【摘要】:基于不同歷史文化背景而形成的不同邏輯傳統(tǒng) ,既有共同性 ,又有特殊性。因此 ,兩種邏輯的比較研究只有建基于歷史分析與文化詮釋之上 ,才能對它們的異同作出合理的分析與說明。墨家邏輯依托于先秦文化 ,亞里士多德邏輯依托于古希臘文化。兩種文化有不同的特征和需求。不同文化的特征和需求 ,產(chǎn)生了兩種不同的邏輯。兩種邏輯的差異主要表現(xiàn)為 :目的與任務(wù)不同 ,邏輯特征不同 ,主導的推理類型不同 ,推理成分的分析不同 ,后續(xù)發(fā)展狀況不同。
[Abstract]:Different logical traditions based on different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s have both commonality and particularity. Therefore, only on the basis of historical analysis and cultural interpretation, can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two kinds of logic make a reasonable analysis and explanation of their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Mohist logic relies on pre-Qin culture and Aristotle logic on ancient Greek culture. The two cultures hav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and need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needs of different cultures produce two different logic.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kinds of logic are as follows: the purpose and task are different, the 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re different, the dominant reasoning types are different, the analysis of reasoning components is different, and the status of subsequent development is different.
【作者單位】: 南開大學哲學系
【分類號】:B81-09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銳泉;;心如止水,貴者自貴——小議聊齋先生筆下胡四娘形象[J];蒲松齡研究;2010年02期
2 吳樹勤;;禮學視野中的天人統(tǒng)一論——荀子“明于天人之分”思想的實質(zhì)[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2期
3 孫顯元;;芝諾悖論中的邏輯和形而上學[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4 陳義平;智者運動與西方社會政治哲學的興起[J];安徽大學學報;2000年02期
5 張志偉,馬麗;問題與對話:一種非黑格爾式的哲學史觀[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3期
6 陳徽;“以才論性”與“因情定性”——孟子性善論之致思理路[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6期
7 曾裕華;;論古希臘哲學研究方向的轉(zhuǎn)變[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5期
8 吳賢靜,郭松;心靈環(huán)保:環(huán)境倫理的宗教向度[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9 錢廣榮;;道德悖論現(xiàn)象之“惡”及其認識論意義[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10 吳懷祺;;史學話語權(quán)與20世紀的中國民族史學——兼說10卷本《中國史學思想通史》[J];安徽史學;2006年04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國娟;儒學與秦漢意識形態(tài)的建立[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王忠春;清代無訟思想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3 孫經(jīng)國;從理想性政治哲學到現(xiàn)實性政治哲學[D];南開大學;2010年
4 張志奇;北京人民大會堂室內(nèi)環(huán)境藝術(shù)研究[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07年
5 馮棣;巴蜀摩崖建筑文化環(huán)境研究[D];重慶大學;2010年
6 姜曉敏;略論西漢對犯罪的預防與懲治[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7 曲新久;刑事政策的權(quán)力分析[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8 楊平;康德與中國現(xiàn)代美學思想[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9 楊學功;本體論哲學批判[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10 鄭f媐,
本文編號:185268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ljx/1852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