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密爾鋼琴價格_《燕山大學》2012年碩士論文
本文關(guān)鍵詞:密爾謬誤理論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燕山大學》 2012年
漢布林謬誤理論探究
林麗紅
【摘要】:論文以當代謬誤理論研究的復興為背景,重點研究了漢布林謬誤理論的成就和問題。在具體行文中,它將漢布林及其代表作《謬誤》的簡要介紹作為引介,重點從謬誤的定義、前漢布林時期的謬誤分類研究、“標準謬誤論”批判、“形式辯證法”的應用這四個方面分析了漢布林的謬誤理論。最后,文章有針對性地闡述了語用辯證法的謬誤理論和新辯證法的謬誤理論,并以之為視角和參照系,對漢布林謬誤研究的價值及影響作了進一步評述。 論文首先就漢布林謬誤理論的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進行回顧和梳理,尤其是細致總結(jié)了近些年國內(nèi)對漢布林謬誤論的研究情況。在介紹漢布林個人生平及其學術(shù)研究的基礎(chǔ)上,重點著墨于《謬誤》一書的主要內(nèi)容及歷史地位。論文集中研究了漢布林的謬誤理論。具體從以下四個方面展開:首先,系統(tǒng)總結(jié)了謬誤的定義;其次,細致梳理了前漢布林時期的謬誤分類研究;再次,全面分析了漢布林是如何對“標準謬誤論”進行批判的;最后,以實例的形式解釋了漢布林處理謬誤的新工具——形式辯證法。基于此,具體闡述了漢布林謬誤理論的價值和影響。 論文有針對性地建立了前漢布林時期的謬誤分類的框架,自覺將漢布林謬誤理論研究置入其中,以期深入透析該理論的具體成就。并參照漢布林形式辯證法的特征提出了一個具體解決謬誤的應用實例,,對漢布林的謬誤分析方法進行了詮釋。
【關(guān)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燕山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B81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劉邦凡;論我國謬誤分析與謬誤學研究[J];北方論叢;2001年04期
2 李永成;;當代謬誤理論研究綜述[J];重慶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3 丁煌 ,武宏志;謬誤研究史論[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年05期
4 武宏志,丁煌;謬誤研究總論(上)[J];思維與智慧;1995年05期
5 劉邦凡;黃展驥與悖論、謬誤研究[J];燕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6 武宏志;丁煌;;被埋沒的里程碑:懷特萊關(guān)于謬誤的理論[J];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0年04期
7 武宏志;;標準謬誤論的批評和重新解讀[J];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王芹;理查德·懷特萊的謬誤理論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4年
2 蔡廣超;漢布林的謬誤理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鄧宏烈;;論康德哲學的批判精神[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年03期
2 孫顯元;;芝諾悖論中的邏輯和形而上學[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3 李洵,陳徽;康德的普世倫理之善惡概念[J];安徽大學學報;2002年02期
4 劉俊香;光的啟示——談“能被理解的存在是語言”[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4期
5 張能為;康德哲學的理論構(gòu)想與現(xiàn)代回響[J];安徽大學學報;2005年03期
6 周開寧;;契約精神與和諧社會[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1期
7 張能為;;繞不過的康德哲學[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3期
8 張能為;;康德意義:現(xiàn)代經(jīng)驗主義的解讀與新路徑[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9 劉尚勵;;霍金先生的悖論[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6期
10 姜智紅;;休謨懷疑主義述評[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容華;劉國華;;有限理性的澄明及其對會計行為規(guī)范化的影響[A];2006年度(第四屆)中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6年
2 柯華慶;;科斯命題的邏輯視角[A];2005中國制度經(jīng)濟學年會精選論文(第二部分)[C];2005年
3 劉明明;;推類的邏輯性質(zhì)——基于“類同理同”觀念的分析[A];“回顧與前瞻:中國邏輯史研究30年”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4 ;比較孔子的中庸與亞里士多德的中道及其在當代教育上的現(xiàn)實意義[A];第二屆首都高校教育學研究生學術(shù)論壇論文集[C];2011年
5 岳永杰;;論信息化時代下的倫理建設[A];“科技高速發(fā)展對倫理道德底線的沖擊及其化解”主題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6 孫燁;;“天”與“神”——從宗教的根源比較中國與古希臘文明[A];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論文集(碩士卷)[C];2008年
7 劉巧利;;《拉刻斯篇》中蘇格拉底對于“勇敢”的德性分析[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8 葛宇寧;張四化;;制約關(guān)系“兩獨”在刑事案件事實認定中的運用[A];貴州制約邏輯學會2005年學術(shù)年會暨首屆全國性邏輯系統(tǒng)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9 張萍;;構(gòu)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邏輯作用的發(fā)揮[A];法律邏輯與法學教育——第十五屆全國法律邏輯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2007年
10 晉榮東;;論作為辯證邏輯的Dialectic[A];中國的前沿 文化復興與秩序重構(gòu)——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四屆學術(shù)年會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義;大學生批判性思維研究:概念、歷史與實踐[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2 張映芹;制度理性與福利公正[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劉宇;從臣民到公民[D];南開大學;2010年
4 張曉翔;漢傳因明的傳承與發(fā)展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5 馮亞;普魯塔克政治觀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6 張世寧;廣義量詞理論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7 雷國雄;不確定性、創(chuàng)新不足與經(jīng)濟演化[D];暨南大學;2010年
8 劉建勛;我國農(nóng)村社會信用理念的生成及其法律保障[D];山東大學;2010年
9 徐奉臻;從“隱性自在”到“顯性自為”[D];吉林大學;2011年
10 趙異;康德、馬克思、海德格爾實踐與認識關(guān)系思想比較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鄭艷艷;社會進步標準的當代闡釋[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2 黎益君;企業(yè)理念探析[D];湘潭大學;2010年
3 羅茜;黑暗中的希望之光[D];湘潭大學;2010年
4 張小妹;“自然狀態(tài)”范式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5 周志明;亞里士多德與孔子的德福觀之比較[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6 王衛(wèi)華;馬克思哲學價值論及其當代意義[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7 鐘莉;競技健美操運動員體能訓練方法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8 肖志珂;張君勱論德與知[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9 陳三元;中西文化中“水”的原型意象研究[D];湖南工業(yè)大學;2010年
10 朱喆;福澤諭吉的史學[D];淮北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馬永俠,武宏志;謬誤理論的新進展[J];安徽大學學報;2002年03期
2 劉邦凡;論我國謬誤分析與謬誤學研究[J];北方論叢;2001年04期
3 王桂艷;現(xiàn)代邏輯的發(fā)展與非形式邏輯的興起[J];哈爾濱市委黨校學報;2000年05期
4 黃展驥;評科皮的“歧義”與“混含”——松鼠與獵人[J];絲路學刊;1996年03期
5 丁煌 ,武宏志;謬誤研究對傳統(tǒng)邏輯的意義[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8年01期
6 丁煌 ,武宏志;謬誤研究史論[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年05期
7 李匡武;論邏輯謬誤[J];華南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82年02期
8 武宏志 ,丁煌;續(xù)論邏輯謬誤[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9年02期
9 李延梅,武宏志;非形式邏輯或論證邏輯:解釋論證的策略[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10 陳如松;一部探索謬誤邏輯的學術(shù)力著──《謬誤研究》評介[J];佳木斯師專學報;1997年02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王芹;理查德·懷特萊的謬誤理論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4年
2 孫巖;論證評估理論探析[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馬永俠,武宏志;謬誤理論的新進展[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2 黃華新;謬誤研究芻議[J];浙江學刊;1989年06期
3 武宏志;丁煌;;被埋沒的里程碑:懷特萊關(guān)于謬誤的理論[J];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0年04期
4 陳道德;先秦類推謬誤理論探析[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7年05期
5 丁煌 ,武宏志;謬誤研究史論[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年05期
6 付玉成;;亞里士多德的謬誤理論及其方法論蘊思[J];東方論壇;2011年02期
7 胡毅敏;試述墨辯邏輯謬誤理論[J];求實;2004年S3期
8 周強;;“非形式邏輯運動”的興起與發(fā)展[J];東岳論叢;2011年02期
9 李麗艷;;沃爾頓謬誤理論研究[J];遼寧工程技術(sh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10 李永成;;當代謬誤理論研究綜述[J];重慶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武宏志;丁煌;;謬誤研究評論[A];1995年邏輯研究專輯[C];1995年
2 熊明輝;;非形式邏輯的對象及其發(fā)展趨勢[A];第一屆全國非形式邏輯與法律邏輯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3 陳波;;從《哲學邏輯手冊》(第二版)看當代邏輯的發(fā)展趨勢[A];小康社會:文化生態(tài)與全面發(fā)展——2003學術(shù)前沿論壇論文集[C];2004年
4 陳波;;邏輯:一個變動和生長著的概念[A];科學發(fā)展:社會管理與社會和諧——2011學術(shù)前沿論叢(上)[C];201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楊秦;[N];中國經(jīng)濟導報;2005年
2 弗蘭斯·H. 范·愛默倫 《論辯》編輯部,焦兵譯;[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3 安東尼·布萊爾 拉爾夫·約翰遜 漢斯·漢森 克里斯托弗·廷代爾《非形式邏輯》編輯部,焦兵/譯;[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林麗紅;漢布林謬誤理論探究[D];燕山大學;2012年
2 吳齊興;西方謬誤研究的歷史考察與反思[D];南京大學;2011年
3 江華翠;穆勒謬誤理論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3年
4 張磊;密爾謬誤理論研究[D];燕山大學;2012年
5 蔡廣超;漢布林的謬誤理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6 余茵;沃爾頓謬誤理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7 明蘭;謬誤論證研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7年
8 于運霞;語用論辯術(shù)的謬誤理論[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胡生浩;我國居民食物消費需求變動對食物進口貿(mào)易影響研究[D];湘潭大學;2008年
10 楊杰;亞里士多德非形式邏輯思想研究[D];河北大學;2013年
本文關(guān)鍵詞:密爾謬誤理論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8236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ljx/182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