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主體系統(tǒng)中的知道推理
本文選題:多主體系統(tǒng) 切入點:互知推理 出處:《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S1期
【摘要】:多主體認知邏輯,特別是其中關于多主體之間互知推理的研究,是近十年來國際上新發(fā)展起來的研究領域,對于經(jīng)濟學、軍事學、博奕論、人工智能和計算機科學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價值。本文圍繞實例分析,介紹了一種通過構造“知道”模型,對多主體互知進行形式刻劃和語義分析的方法,意在引起國內(nèi)讀者特別是學者對于這一研究領域的興趣和關注。
[Abstract]:Multi-agent cognitive logic, especially the research on mutual knowledge reasoning among multi-subjects, is a newly developed field in the world in the last ten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s, military science, game theor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computer science.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method of formal description and semantic analysis of multi-agent mutual knowledge by constructing "know" model. It is intended to arouse the interest and attention of domestic readers, especially scholars.
【作者單位】: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
【分類號】:B812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新文;論可能世界的名字[J];哲學研究;2005年09期
2 方同義;本體與境界——中國古代哲學主題的理論闡釋[J];哲學研究;1993年03期
3 朱躍;論人的認知與語義的不確定性[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4 劉壯虎;必然性的邏輯分析[J];哲學研究;2002年02期
5 張家龍;論本質(zhì)主義[J];哲學研究;1999年11期
6 林正;論克里普克的本質(zhì)主義[J];蘭州學刊;2004年06期
7 劉葉濤;關于名稱和本質(zhì)的若干思考[J];江漢論壇;2005年01期
8 張微;;本文前面展示的可能世界——一種探索解釋學美學的新理論[J];法國研究;1992年02期
9 田潤民;“命題=可能世界→真值條件的函項”命題的話題[J];外語教學;1996年03期
10 韋世林;試析夸張辭格的邏輯支點[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郭澤深;胡浩;;真正的可能性和必然性[A];邏輯研究文集——中國邏輯學會第六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0年
2 唐曉嘉;陳樹文;;認知邏輯的幾個語義問題分析[A];邏輯研究文集——中國邏輯學會第六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0年
3 陳曉平;;談談虛擬蘊涵問題[A];1996年邏輯研究專輯[C];1996年
4 王文方;王一奇;;對路易士虛擬條件句語意論的一個修正[A];第二屆海峽兩岸邏輯教學學術會議專輯[C];2006年
5 馮棉;;模態(tài)邏輯研究中的若干問題[A];1993年邏輯研究專輯[C];1993年
6 季秋;王萬森;王新;;人工智能中邏輯學的研究[A];邏輯與認知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4年
7 ;碩士研究生論文摘要[A];2000年邏輯研究專輯[C];2000年
8 韋世林;;可能世界理論與變異修辭[A];跨世紀的中國修辭學[C];1999年
9 王啟義;;從形式語意論到二維模態(tài)語意論[A];第三次金岳霖學術思想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10 陳曉華;;邏輯全能問題研究述評[A];第二屆海峽兩岸邏輯教學學術會議專輯[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季先;理性看待中國貿(mào)易順差可能世界第一[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07年
2 ;中國生態(tài)農(nóng)業(yè)最可能世界領先[N];科技日報;2002年
3 劉鋼;信息哲學與未來東方科技哲學的基礎[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5年
4 蔡曙山;探索人類心智的奧秘[N];光明日報;2003年
5 本報記者 顧定槐 田甜;2015,中國化工可能世界第二[N];中國化工報;2006年
6 ;什么是管理?[N];中國經(jīng)營報;2003年
7 崔衛(wèi)平;飛毯起來了你走不走?[N];北京日報;2003年
8 《社會科學報》特約記者 計海慶;強調(diào)語境化不意味著科學進步無規(guī)則[N];社會科學報;2006年
9 閻密;“用100%的努力解決1%的問題”[N];國際商報;2007年
10 本報記者 董沛;迎接考驗[N];工人日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賈玉樹;理性與可能世界[D];山西大學;2009年
2 劉張華;大衛(wèi)·劉易斯模態(tài)哲學思想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3 祝勇;革命語境下的語言暴力[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1年
4 周允程;第一人稱信念的哲學研究[D];清華大學;2008年
5 張力鋒;模態(tài)邏輯和本質(zhì)主義[D];北京大學;2004年
6 榮立武;內(nèi)涵邏輯的哲學基礎[D];中山大學;2006年
7 呂進;基于時間和行動規(guī)劃的知識—意圖邏輯[D];西南大學;2008年
8 張立娜;個體詞的邏輯語義[D];清華大學;2007年
9 張君;知道邏輯中的知識可傳遞性問題研究[D];清華大學;2008年
10 張澤兵;讖緯敘事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麻鶴騰;可能世界的幾個基本理論問題[D];河南大學;2011年
2 徐曄,
本文編號:168088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ljx/1680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