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謂詞邏輯中基于有限解釋的公式的條件α-真度理論
本文選題:模糊謂詞邏輯 切入點:有限解釋條件α-真度 出處:《模糊系統(tǒng)與數(shù)學》2008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在一階模糊謂詞邏輯系統(tǒng)中基于有限解釋提出了公式的條件α-真度的概念,并研究了它的性質(zhì)。
[Abstract]:In the first order fuzzy predicate logic system, the concept of conditional 偽 -truth degree of formula based on finite interpretation is proposed, and its properties are studied.
【作者單位】: 聊城大學數(shù)學科學學院 聊城大學數(shù)學科學學院 運城學院應用數(shù)學系
【基金】: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Y2003A01)
【分類號】:O141.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王國俊,傅麗,宋建社;二值命題邏輯中命題的真度理論[J];中國科學(A輯);2001年11期
2 王國俊;適用于多種蘊涵算子的賦值空間上的測度與積分理論[J];中國科學E輯:技術科學;2001年01期
3 張興芳;孟廣武;;一階模糊謂詞邏輯公式的有限解釋真度和可數(shù)解釋真度的理論及其應用[J];計算機科學;2005年10期
4 張興芳;王國俊;孟廣武;;一階模糊謂詞邏輯公式的區(qū)間解釋真度理論[J];模糊系統(tǒng)與數(shù)學;2006年02期
5 裴道武;一階形式系統(tǒng)K~*及其完備性[J];數(shù)學年刊A輯(中文版);2002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保翠;王國俊;;命題集F(S)基于相似關系定義的拓撲[J];安康學院學報;2007年03期
2 劉宏嵐;高慶獅;楊炳儒;;多值邏輯中的命題相關性與邏輯運算研究[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2007年S2期
3 蘇忍鎖;蘊涵格、弱R_o代數(shù)與正則剩余格[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年02期
4 劉東利,茹永梅;經(jīng)典二值邏輯系統(tǒng)L中的MT問題[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04期
5 杜亞靈;尹貽林;;基于模糊邏輯的公共項目風險分配模型[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6 尤飛,馮艷賓,李洪興;模糊蘊涵算子及其構(gòu)造(Ⅰ)——模糊蘊涵算子及其性質(zhì)[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年05期
7 尤飛,馮艷賓,王加銀,李洪興;模糊蘊涵算子及其構(gòu)造(Ⅱ)——模糊蘊涵算子的伴隨對及其圈乘算子[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年02期
8 尤飛,楊昔陽,李洪興;模糊蘊涵算子及其構(gòu)造(Ⅲ)——由三角;蛴嗳悄(gòu)造的模糊蘊涵算子[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年04期
9 尤飛,李洪興;模糊蘊涵算子及其構(gòu)造(Ⅳ)——模糊蘊涵算子的對偶算子[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年05期
10 張宇卓,李洪興;基于變權(quán)理論的模糊推理前提約化的一類方法[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廷明;吳偉民;;基于主范式的二值命題邏輯公式的真度[A];第一屆中國智能計算大會論文集[C];2007年
2 王茹;王國俊;;一種新的理論的相容度及近似推理方法[A];第六屆中國不確定系統(tǒng)年會論文集[C];2008年
3 郭秀敏;王國俊;;關于描述邏輯中不動點語義的討論[A];第六屆中國不確定系統(tǒng)年會論文集[C];2008年
4 段巧林;王國俊;;根與幾種命題邏輯系統(tǒng)中的近似推理[A];第六屆中國不確定系統(tǒng)年會論文集[C];2008年
5 任燕;王洪濤;;二值命題邏輯中的極大命題集與完備命題集[A];第六屆中國不確定系統(tǒng)年會論文集[C];2008年
6 潘小東;徐揚;;基于Lukasiewicz蘊涵代數(shù)的模糊命題邏輯的語法理論[A];第六屆中國不確定系統(tǒng)年會論文集[C];2008年
7 胡明娣;于鵬;王國俊;;蘊涵格的正規(guī)MP-濾子與素濾子[A];第六屆中國不確定系統(tǒng)年會論文集[C];2008年
8 潘小東;徐揚;;基于格值命題邏輯的語言真值不確定性推理方法[A];第八屆中國不確定系統(tǒng)年會論文集[C];2010年
9 張鳳姣;張興芳;李成允;;G銉del邏輯中真值函數(shù)特征及真度分布[A];第八屆中國不確定系統(tǒng)年會論文集[C];2010年
10 閔祥參;;模糊理論在RBAC中的應用研究[A];2011年青年通信國際會議論文集[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樊磊;Domain理論中若干問題的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1年
2 李志偉;偏序集上的蘊涵代數(shù)[D];首都師范大學;2002年
3 趙光峰;格蘊涵代數(shù)與圖的升分解問題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2年
4 馬駿;基于格蘊涵代數(shù)的格值邏輯系統(tǒng)及其自動推理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2年
5 斐崢;基于神經(jīng)網(wǎng)絡的自動推理理論及方法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2年
6 王偉;格值命題邏輯系統(tǒng)LP(X)中基于α-歸結(jié)原理的自動推理方法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2年
7 李文江;基于格蘊涵代數(shù)的廣義格值模態(tài)邏輯及其歸結(jié)自動推理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2年
8 李海明;關于格值邏輯及自動推理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3年
9 沈暉;基于知識管理的企業(yè)集成支撐技術研究[D];清華大學;2003年
10 劉曉紅;關于企業(yè)人力資源評價信息處理系統(tǒng)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潘俊任;基于相似度的模糊推理算法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2 黃阿敏;基于蘊涵算子族的模糊邏輯理論[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3 鹿文慧;基于重心法的Boolean模糊系統(tǒng)及其概率表示理論[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4 袁英敏;基于CRI方法的重心法模糊系統(tǒng)及概率表示[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5 王云濤;基于二Ⅰ算法的模糊系統(tǒng)的構(gòu)造及其概率表示[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6 劉婷;軟集合理論在模糊邏輯代數(shù)中的應用研究[D];江南大學;2010年
7 李四化;幾種多值邏輯系統(tǒng)重言式關系和L_4中導出函數(shù)問題的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8 劉匯洋;若干廣義t-模及相關模糊邏輯系統(tǒng)[D];寧波大學;2010年
9 任芳;互為伴隨的三角模與蘊涵算子及蘊涵算子的逼近問題[D];陜西師范大學;2001年
10 王向云;區(qū)間值模糊推理的三Ⅰ算法[D];陜西師范大學;200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裴道武,姜慧;一個新的模糊謂詞演算形式系統(tǒng)[J];東北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年01期
2 王國俊,傅麗,宋建社;二值命題邏輯中命題的真度理論[J];中國科學(A輯);2001年11期
3 王國俊;修正的Kleene系統(tǒng)中的Σ-(α-重言式)理論[J];中國科學E輯:技術科學;1998年02期
4 王國俊;模糊推理的全蘊涵三I算法[J];中國科學E輯:技術科學;1999年01期
5 裴道武,王國俊;形式系統(tǒng)鈦~*的完備性及其應用[J];中國科學E輯:技術科學;2002年01期
6 王國俊;模糊命題演算的一種形式演繹系統(tǒng)[J];科學通報;1997年10期
7 裴道武;形式演繹系統(tǒng)L~*中的懔運算與演繹定理[J];模糊系統(tǒng)與數(shù)學;2001年01期
8 吳望名;關于模糊邏輯的—場爭論[J];模糊系統(tǒng)與數(shù)學;1995年02期
9 李洪興;從模糊控制的數(shù)學本質(zhì)看模糊邏輯的成功──關于“關于模糊邏輯似是而非的爭論”的似是而非的介入[J];模糊系統(tǒng)與數(shù)學;1995年04期
10 裴道武;一階形式系統(tǒng)K~*及其完備性[J];數(shù)學年刊A輯(中文版);2002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理榮;格型模糊謂詞邏輯與推理[J];重慶郵電學院學報;1995年01期
2 ;江蘇省1998—1999年度理論宣傳優(yōu)秀作品評選揭曉本刊榮獲二等獎[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4期
3 張安英;李德勝;張興芳;于西昌;;基于一階模糊邏輯公式的有限解釋真度的推理理論[J];聊城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04期
4 馬巧云;;多值邏輯系統(tǒng)鄘中的否定度理論[J];西安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4期
5 劉洪儒;;中國現(xiàn)代經(jīng)營理念的探索者——訪南德集團總裁牟其中[J];中外管理;1996年05期
6 宋麗君;;認知經(jīng)濟原則和信息度理論在語篇銜接和連貫中的應用[J];今日科苑;2009年04期
7 趙習水;;我們?yōu)楹螘嵉购诎譡J];大科技(科學之謎);2007年03期
8 關曉紅;李駿;;一種非均勻概率空間下邏輯系統(tǒng)G_3中命題的真度理論[J];蘭州理工大學學報;2009年05期
9 宋穎;張興芳;;G銉del n值命題邏輯中公式的α-隨機真度理論[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09年31期
10 張興芳;王國俊;孟廣武;;一階模糊謂詞邏輯公式的區(qū)間解釋真度理論[J];模糊系統(tǒng)與數(shù)學;2006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世啟;;在2004年度理論研討會上的總結(jié)講話[A];西安市工商局碑林分局、西安市碑林區(qū)工商學會2004年度理論研討會優(yōu)秀論文集[C];2004年
2 顏君;邱玉波;方泉玉;韓國興;;等離子體輻射不透明度理論[A];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報(2000)[C];2000年
3 宋步升;;在碑林工商學會2004年度理論研討會上的講話[A];西安市工商局碑林分局、西安市碑林區(qū)工商學會2004年度理論研討會優(yōu)秀論文集[C];2004年
4 蘇成;李均之;夏雅琴;;可公度理論在強震預報中的應用[A];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22屆年會論文集[C];2006年
5 修世超;李長河;蔡光起;;磨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理論模型修正方法研究[A];全國生產(chǎn)工程第九屆年會暨第四屆青年科技工作者學術會議論文集(二)[C];2004年
6 許琰;;柱壓縮測量輻射不透明度靶的數(shù)值模擬[A];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報(1999)[C];1999年
7 ;搭建理論平臺,交流研究成果 提高隊伍素質(zhì),推進全面創(chuàng)新[A];西安市工商局碑林分局、西安市碑林區(qū)工商學會2004年度理論研討會優(yōu)秀論文集[C];2004年
8 李繼華;;為推動結(jié)構(gòu)可靠發(fā)的研究和應用共同努力[A];工程結(jié)構(gòu)可靠性——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橋梁及結(jié)構(gòu)工程學會第七屆學術會議論文集[C];1987年
9 宋元斌;鄭竹;;樓板豎向振動舒適度理論及設計方法[A];第七屆全國現(xiàn)代結(jié)構(gòu)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10 鄭竹;;樓板豎向振動舒適度理論及設計應用[A];慶祝劉錫良教授八十華誕暨第八屆全國現(xiàn)代結(jié)構(gòu)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編輯部;在堅持中創(chuàng)新 在創(chuàng)新中發(fā)展[N];海南日報;2007年
2 IMSC工業(yè)品營銷研究中心首席顧問 丁興良;“吃喝關系去了,四度理論來了!”[N];機電商報;2007年
3 傅淞巖;小小樹莓的“六度理論”[N];沈陽日報;2008年
4 工業(yè)品營銷研究中心;數(shù)控機床營銷的“四度理論”[N];機電商報;2006年
5 丁興良;工業(yè)品營銷的“四度理論”[N];黑龍江經(jīng)濟報;2007年
6 杜爽;在虛擬世界拓展現(xiàn)實的人際網(wǎng)絡[N];中國經(jīng)營報;2006年
7 傅淞巖;小小樹莓連通世界[N];農(nóng)民日報;2008年
8 袁文;Linkist懸賞尋找人脈[N];中國計算機報;2006年
9 楊龍海;州委政法委召開一季度理論中心組學習會[N];紅河日報;2008年
10 趙放;聯(lián)絡家領跑SNS[N];國際商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曾憲忠;帶擴散和交叉擴散的生態(tài)數(shù)學模型的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2 聶華;兩類生物模型的共存態(tài)和漸近行為[D];陜西師范大學;2006年
3 王選慶;中國農(nóng)地金融制度研究[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04年
4 李建軍;某些具有擴散和交錯擴散的生態(tài)模型[D];吉林大學;2009年
5 王靜;種群動力學行為與生物資源的最優(yōu)開發(fā)策略[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6 鄭波;離散Hamilton系統(tǒng)的周期解與邊值問題[D];湖南大學;2008年
7 韓誠;R_0代數(shù)及Vague集的相似度理論[D];陜西師范大學;2006年
8 劉子梁;MoM-UTD混合方法和高階矩量法關鍵技術研究及其在電磁問題中的應用[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7年
9 梁瑞喜;脈沖微分系統(tǒng)解的存在性問題[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10 黑力軍;反應擴散生態(tài)系統(tǒng)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佳;動態(tài)模糊謂詞邏輯關系學習算法及其應用研究[D];蘇州大學;2011年
2 楊才惠;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探析[D];中國海洋大學;2004年
3 張良;幾類非線性生物模型的周期解[D];蘭州理工大學;2007年
4 趙海坤;非線性微分方程周期解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07年
5 郭斌;多種群捕食與被捕食模型正解的存在性及其性質(zhì)[D];吉林大學;2008年
6 張祖峰;具共振條件下多點邊值問題解的存在性[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7 張龍;具可變時滯周期細胞神經(jīng)網(wǎng)絡系統(tǒng)周期解的存在性和全局漸近穩(wěn)定性[D];新疆大學;2004年
8 李炳爍;言論自由的法理學研究[D];吉林大學;2004年
9 隋娟;滿意度理論及其在區(qū)域教育研究中的應用[D];天津師范大學;2008年
10 院振軍;兩類食物網(wǎng)模型的共存態(tài)[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62808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ljx/1628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