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邏輯傳統視域下的“李約瑟難題”
本文選題:李約瑟 切入點:李約瑟難題 出處:《南京大學》2014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1)為什么在公元前1世紀到公元15世紀期間,在獲取自然知識并將其應用于人的實際需要方面,中國文明要比西方文明有成效地多?(2)為什么近代科學僅僅發(fā)展于歐洲文明中,而沒有在中國文明中成長?"這兩個問題被看作"李約瑟難題"的規(guī)范表述。"難題"在上世紀一經提出,便引發(fā)了國內外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和激烈討論。不同領域的學者對該問題從不同的學科視角給出了自己的分析和回答。本文的主要工作便是從中國邏輯傳統的角度對"難題"的兩個方面分別進行回答。第一,愛因斯坦曾明確指出:"西方科學的發(fā)展是以兩個偉大的成就為基礎的,分別是:希臘哲學家發(fā)明的形式邏輯體系(在歐幾里得幾何學中)以及(在文藝復興時期)發(fā)現通過系統的實驗可能找出因果關系。"而李約瑟本人則在《東方和西方的心理學和科學思想》的文章中說道:"總的來說,像希臘的演繹幾何學和形式邏輯的那些經驗,在中國人思想上是比較少的。"對于"難題"邏輯上的回答呼之欲出,即中國邏輯傳統沒有形成完備的形式邏輯體系和歸納邏輯。中國邏輯傳統所"缺乏"正是"近代科學誕生"所"必需",針對這一觀點筆者將進一步論證。第二,人們往往忽視"難題"的第一問,認為第二問才是問題的核心所在,對第一問的回答是不必要的。筆者的觀點相反,第二問誠然是核心和主體,但卻是建立在第一問的基礎之上。作為"難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這一問題的回答同樣是必要的。那么為什么"在公元1世紀至公元15世紀,在獲取自然知識并將其應用于人類實踐需要方面,中國文明要比西方有成就地多?"筆者認為,這與中國邏輯傳統所體現的主要特征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受到中國邏輯傳統主導推理類型——"推類"的影響。通過從中國邏輯傳統的角度解答"難題",可以得到以下兩點啟示:第一,邏輯因素是造就"難題"的因素之一。中國沒有形成完備的形式邏輯體系和歸納邏輯,是近代科學沒有發(fā)生在中國的原因之一。由此可見,邏輯是文明發(fā)展的基石之一;第二,中國邏輯傳統的"推類"思想曾對技術科學的發(fā)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影響了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的走向,我們不能一味地否定中國邏輯傳統,而是要理解和認可中國邏輯傳統的特殊性,正確的認識中西方邏輯傳統的互補性。
[Abstract]:"(1) Why was Chinese civilization more productive than Western civilization in acquiring natural knowledge and applying it to the practical needs of human beings during the period from 1th century BC to 15th century AD? Why did modern science develop only in European civilization, but not in Chinese civilization? "these two questions are regarded as the normative expression of the Needham problem, which was first raised in 0th century, Scholars from different fields have given their own analysis and answer to this question from different subject perspectives. The main work of this paper is from the angle of Chinese logic tradition. Answer the two aspects of the "problem" separately. First, Einstein made it clear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science is based on two great achievements," They are: the formal logic system invented by Greek philosophers (in Euclidean geometry) and the discovery (in the Renaissance) that a causal relationship may be found through systematic experiments. The article in Psychology and Scientific thought in the West says: "in general, Experiences such as Greek deductive geometry and formal logic are relatively rare in Chinese thinking. That is, Chinese logic tradition has not formed a complete formal logic system and inductive logic. The lack of Chinese logic tradition is "necessary" for the birth of modern science. People tend to ignore the first question of the "difficult problem" and think that the second question is the core of the question, and the answer to the first question is unnecessary. But it is based on the first question. A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puzzle," the answer to this question is also necessary... so why "from 1th century to 15th century, Chinese civilization is much more successful than the West in acquiring natural knowledge and applying it to human practice.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is is inextricably related to the main features embodied in the Chinese logical traditio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push class", which is the dominant reasoning type of Chinese logic tradition. By solving the "difficult problem" from the angle of Chinese logic tradition, we can get the following two revelations: first, Logic factor is one of the factors that bring up the "difficult problem". China has not formed a complete formal logic system and inductive logic, which is one of the reasons why modern science did not take place in China. Thus, logic is one of the cornerston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ivilization. The traditional "push" thought of Chinese logic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ical science, which has influenced the trend of Chinese anci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e cannot blindly deny the Chinese logic tradition. I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and recognize the particularity of Chinese logic tradition and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complementaritie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logic traditions.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B81-09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董志鐵;;一次有理有據的回應——簡評張忠義《中國邏輯對“必然地得出”的研究》[J];畢節(jié)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2 曾昭式;陳小青;;“當代中國邏輯學史”學術研討會綜述[J];邏輯學研究;2009年03期
3 郭永良;;試論先秦儒家正名對中國邏輯的貢獻及負面影響[J];畢節(jié)學院學報;2009年06期
4 梁俊杰;;中國邏輯的產生與文化的關系——為什么中國沒有產生西方那樣的邏輯?[J];商業(yè)文化(下半月);2011年04期
5 蔣春堂;中國邏輯與語言研究會在貴陽舉行年會[J];哲學研究;1982年11期
6 ;簡訊[J];邏輯與語言學習;1982年04期
7 ;中國邏輯與語言大學招收第二期學員[J];邏輯與語言學習;1983年05期
8 孫煜;;興辦邏輯教育 志在振興中華——為中國邏輯與語言函授大學五周年校慶而作[J];邏輯與語言學習;1987年03期
9 鐘鳴;中國邏輯與語言研究會召開建會10周年學術討論會[J];哲學研究;1989年12期
10 孫煜;;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光輝歷程——為中國邏輯與語言研究會成立十周年而作[J];邏輯與語言學習;1989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崔清田;;“中國邏輯”名稱困難的辨析——“唯一的邏輯”引發(fā)的困惑與質疑[A];第一次南開邏輯學專業(yè)學人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2 ;中國邏輯與語言函授大學向全國邏輯工作者致意[A];1993年邏輯研究專輯[C];1993年
3 ;中國邏輯與語言函授大學招收第10屆新生(與首都部分高校聯合辦學)[A];1994年邏輯研究專輯[C];1994年
4 ;中國邏輯與語言函授大學向全國邏輯工作者致意[A];1995年邏輯研究專輯[C];1995年
5 張家龍;;新中國邏輯學50年——在新中國哲學50年學術研討會上的講演[A];2000年邏輯研究專輯[C];2000年
6 王慶英;;中國邏輯教育的出路[A];2000年邏輯研究專輯[C];2000年
7 孫中原;;論中國邏輯[A];邏輯、語言與思維——周禮全先生八十壽辰紀念文集[C];2001年
8 晉榮東;;30年來中國邏輯的成就、問題與出路[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年度主題卷)[C];2008年
9 崔清田;;崔清田教授自述[A];第一次南開邏輯學專業(yè)學人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10 孫中原;;中國邏輯元研究的成果[A];“回顧與前瞻:中國邏輯史研究30年”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江必新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把制度建設擺在突出位置”的中國邏輯[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
2 記者 韓曉飛;全國報刊界迎來“咬文嚼字”風暴[N];中華讀書報;2006年
3 沈榮興 王文東;推進中國邏輯科學與國際接軌[N];社會科學報;2000年
4 晉榮東;當代中國邏輯的現代性反思[N];光明日報;2006年
5 本土;把“能力建設”放在首位[N];中國人事報;2004年
6 記者 徐文君;珍愛母語 共同行動[N];中華新聞報;2006年
7 本報記者 王小寧;學者辦學的典范[N];人民政協報;2012年
8 梅淑娥;邏輯性是立法與司法公正性的內在要求[N];法制日報;2003年
9 立 方;全球股市下跌的“中國邏輯”[N];證券日報;2004年
10 瑞英;專家學者研討邏輯語言與社會生活課題[N];光明日報;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劉邦凡;中國邏輯與中國傳統數學[D];南開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華廷;中國邏輯傳統視域下的“李約瑟難題”[D];南京大學;2014年
2 王金偉;中國邏輯的特殊性[D];河南大學;2011年
3 張皓;中國近代邏輯科學的發(fā)展及影響[D];河南大學;2002年
4 劉麗萍;張東蓀邏輯文化思想研究[D];湘潭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62621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ljx/1626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