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概念與其對象及定義的新見解
本文選題:邏輯學 切入點:概念 出處:《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依據(jù)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從人的思維機制與過程可以知道 ,在主體感知客體對象形成觀念之后 ,觀念就脫離客體對象而具有了相對獨立性和客體存在性 ,而且具有內在性和自生成性。當主體用語言共同體所理解的符號把觀念表達出之后 ,就形成了具有公眾性和外在性的概念 ,即概念的直接對應對象是觀念。這樣就克服了以往概念界說問題上的偏頗 ,既恢復了“反映”的本源意義 ,又充分體現(xiàn)了主體的思維能動性 ,從而使邏輯學概念論獲得了貫通的解釋。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viewpoint of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from the thinking mechanism and process of human beings, we can know that after the subject perceives the object to form the idea, the idea is separated from the object and has the relative independence and the existence of the object. When the subject expresses the idea with the symbols understood by the language community, the concept of public and external is formed. That is, the direct corresponding object of the concept is the idea, which overcomes the bias of the former concept definition, which not only restores the original meaning of "reflection", but also fully reflects the thinking initiative of the subject. Thus, the logical concept theory has been fully explained.
【作者單位】: 武警學院管理系
【分類號】:B81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羅惠娜;;邏輯思維及其應用分析[J];法制與社會;2011年21期
2 劉靖賢;;不可超越的無窮:關于直謂性和后繼公理的關系[J];邏輯學研究;2011年02期
3 淮芳;;周叔迦的因明研究[J];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社科版);2011年03期
4 姚從軍;;雙模擬與模態(tài)邏輯[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1年08期
5 隋云云;;邏輯系統(tǒng)L_4~2中公式的相似度[J];濰坊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6 李駿;鄧富喜;;n值S-MTL命題邏輯系統(tǒng)中公式真度的統(tǒng)一理論[J];電子學報;2011年08期
7 魏燕俠;;論弗雷格的殘篇《論邏輯的普遍性》[J];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8 查非;劉虎;;狀態(tài)相似性與流量限制模型[J];邏輯學研究;2011年02期
9 馮棉;;一類命題邏輯的一般弱框架擇類語義[J];邏輯學研究;2011年02期
10 梁真;何向東;;社會群體中的偏好邏輯[J];邏輯學研究;2011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蔣柯;熊哲宏;;空間關系在歸納推理中的心理效應[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2 王夙娟;馬炳先;曲守寧;;OWL-S服務的Petri網自動建模方法研究[A];邏輯學及其應用研究——第四屆全國邏輯系統(tǒng)、智能科學與信息科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3 吳志雄;;不精確數(shù)據(jù)的相似度計算[A];邏輯學及其應用研究——第四屆全國邏輯系統(tǒng)、智能科學與信息科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4 陳其樓;潘正華;;謂詞邏輯中有關函數(shù)及其部分性質的形式描述[A];邏輯學及其應用研究——第四屆全國邏輯系統(tǒng)、智能科學與信息科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何雄就;“偶然”邏輯特性的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2 琚鳳魁;塔斯基關于類演算語言的真句子定義[D];四川大學;2005年
3 梁真;群體動態(tài)認知偏好邏輯[D];西南大學;2011年
4 武建生;塔爾斯基真之定義與意義理論關系的探析[D];山西大學;2011年
5 孫琳琳;戴維森意義理論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6 朱江峰;回答集最優(yōu)化邏輯程序研究[D];中山大學;2010年
7 麻鶴騰;可能世界的幾個基本理論問題[D];河南大學;2011年
8 熊作軍;帶有事務管理的動態(tài)偏好邏輯[D];西南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61621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ljx/1616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