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卡洛斯環(huán)保悖論_《河南大學》2003年碩士論文
本文關鍵詞:悖論與數(shù)理邏輯的發(fā)展探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河南大學》 2003年
悖論與數(shù)理邏輯的發(fā)展探析
張莉敏
【摘要】: 兩千多年來,悖論一直是倍受邏輯學家關注的熱點話題。在西方邏輯史上,曾有過三次悖論研究的高潮,尤其是羅素悖論所引發(fā)的第三次高潮,直接促進了數(shù)理邏輯的形成和發(fā)展。這是因為羅素悖論的出現(xiàn)造成數(shù)學基礎的危機,在循著如何排除悖論的思路進行數(shù)學基礎研究所取得成果的基礎上,數(shù)理邏輯中相繼出現(xiàn)了三個劃時代的成就,從而推動了數(shù)理邏輯的主要分支“四論”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本文分三部分對悖論與數(shù)理邏輯的關系進行了探討,具體內(nèi)容如下: 第一部分主要論述了羅素悖論的出現(xiàn)及其影響,并對羅素悖論為何會造成數(shù)學基礎的危機進行了具體分析。 第二部分著重論述悖論是如何促進了數(shù)理邏輯的形成和發(fā)展。本文對這個問題從三個方面進行了分析:(一)悖論與數(shù)理邏輯三大學派的關系:其中對羅素的類型論進行了重點分析,,并加入自己的思考。同時,對悖論如何促進直覺主義和形式主義學派的形成也進行了探討。(二)悖論與數(shù)理邏輯三大成就的關系:其中以悖論與哥德爾不完全性定理的關系為重點,從悖論對哥德爾不完全性定理產(chǎn)生、構造及證明過程的影響進行了論證,并嘗試做一些符號化等技術性的工作。此外,本文還對悖論與塔爾斯基的語義學和圖靈機理論的關系進行了分析和研究。(三)論證了悖論在數(shù)理邏輯的主要分支“四論”的形成和發(fā)展中的作用。其中重點分析了公理化集合論,指出:它是為解決悖論問題而產(chǎn)生的,也是目前解決集合論悖論問題最好的方案。另外,數(shù)理邏輯的其它三個分支即證明論、遞歸論、和模型論也都是在研究悖論問題中逐漸形成和發(fā)展的。 第三部分論述在探析悖論與數(shù)理邏輯的關系中所得到的意義和啟示:只要我們把形式化的方法和哲學性的分析結合起來,用辯證的觀點看問題,用系統(tǒng)的方法研究問題,悖論不但可以得到相對的解決,而且在解決悖論的過程中會引出一系列的重大發(fā)現(xiàn)。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河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3
【分類號】:B812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證文獻】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戴峰;哲學視域下的第三次數(shù)學危機[D];太原科技大學;2010年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沈躍春;現(xiàn)代西方悖論研究之進展[J];安慶師院社會科學學報;1991年04期
2 沈躍春;悖論與20世紀邏輯學的發(fā)展[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6期
3 楊熙齡;略論現(xiàn)代西方邏輯學的發(fā)展[J];國外社會科學;1979年01期
4 楊熙齡;悖論研究八十年[J];國外社會科學;1980年07期
5 梁立明;集合論悖論若干哲學問題的思考[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7年03期
6 朱水林;;論現(xiàn)代邏輯[J];上海社會科學院學術季刊;1987年02期
7 張家龍;論語義悖論[J];哲學研究;1981年08期
8 錢捷;悖論與真理[J];哲學研究;2000年05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程;邱紫華;;不能不說的話:維特根斯坦與弗雷格、羅素[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04期
2 黃展驥;“矛盾被證”是卓論?是謬論?——澄清陳波教授的誤解[J];安徽大學學報;2000年06期
3 王建芳;悖論的擬化形式[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1期
4 李秀敏;論亞相容邏輯中的“矛盾”——達科斯塔的亞相容邏輯思想述評[J];安徽大學學報;2005年01期
5 夏素敏;試析形式理性與辯證理性之關系[J];安徽大學學報;2005年02期
6 秦瑋遠;;“說謊者悖論”的再探討[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1期
7 丁和平;;悖論與“自指”[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8 賈國恒;;摹狀詞與專名的關系解析[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9 杜國平;馬亮;;哲思邏輯的判定問題[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10 李莉;;紐科姆疑難的哲學意涵[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四化;葛宇寧;;從對集合論悖論的剖析看制約邏輯的客體性[A];貴州制約邏輯學會2005年學術年會暨首屆全國性邏輯系統(tǒng)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2 廖琳;龔啟榮;;論羅素的邏輯主義[A];貴州制約邏輯學會2005年學術年會暨首屆全國性邏輯系統(tǒng)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3 王健平;;論相關蘊涵及其推理——法律邏輯中的蘊涵是相關蘊涵[A];第十六屆全國法律邏輯學術討論會論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國法律邏輯三十年)[C];2008年
4 翟玉章;楊玲;;現(xiàn)代邏輯和哲學的進步[A];第八屆全國分析哲學研討會論文集(上)[C];2012年
5 劉葉濤;;克里普克論指稱的轉(zhuǎn)移[A];2007年全國哲學學科建設論壇論文集[C];2007年
6 王習勝;;論方法論取向的邏輯悖論研究[A];2007年全國現(xiàn)代邏輯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7 張瑾;高迎澤;;解悖與辯證[A];2007年全國現(xiàn)代邏輯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8 劉葉濤;;克里普克論指稱的轉(zhuǎn)移[A];2007年全國現(xiàn)代邏輯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9 劉邦凡;高鵬;;論《呂氏春秋》中的悖論思想[A];第一次南開邏輯學專業(yè)學人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10 劉邦凡;李春穎;;論鄧析的“兩可”之說[A];第一次南開邏輯學專業(yè)學人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昆;滲透數(shù)學觀念的教學設計方法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2 徐俊;信仰播撒與權力博弈[D];南京理工大學;2011年
3 劉張華;大衛(wèi)·劉易斯模態(tài)哲學思想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4 李超;伯特蘭·羅素和平思想的起源與發(fā)展[D];南京大學;2011年
5 李虹;《紅樓夢》詩詞英譯移情比較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6 王棟;戴維森意義理論之鏡中的語言與實在[D];吉林大學;2012年
7 費多益;論科學的合理性[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董嶺;藝術功能論[D];暨南大學;2001年
9 李春勇;20世紀中國的邏輯爭辯與邏輯觀[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10 徐英瑾;維特根斯坦哲學轉(zhuǎn)型期中的“現(xiàn)象學”之謎[D];復旦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魏紅杰;羅素社會歷史觀探析[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2 馬翠萍;數(shù)學概念中的辯證關系及其教學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3 段艷;論休謨史學[D];淮北師范大學;2010年
4 劉瑞琳;“道德悖論”還是“道德的悖論”[D];河南大學;2011年
5 熊斌;弗雷格意義理論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6 莊麗;悖論,矛盾和辯證法[D];西南大學;2011年
7 吳齊興;西方謬誤研究的歷史考察與反思[D];南京大學;2011年
8 黃楚安;彭加勒“科學的邏輯”之我見[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9 宋緋;試論多視角下的中學語文課文概括[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10 錢蘅;刑事推定規(guī)則功能與結構探析[D];復旦大學;2011年
【同被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其亮;;數(shù)學基礎問題的哲學觀及其啟示[J];高等理科教育;2008年03期
2 張月華;;康托與集合論的創(chuàng)立[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8年03期
3 葉峰;;數(shù)學真理是什么?[J];科學文化評論;2005年04期
4 黃秦安;數(shù)學真理:從神性化的形而上學到人性化的文化構建──兼評M.克萊因的《數(shù)學:確定性的喪失》 [J];蘭州大學學報;2001年06期
5 丹尼爾·麥克佩斯;;數(shù)學真理的問題(英文)[J];邏輯學研究;2009年02期
6 黃展驥;不同的“悖論觀”!──答復沈躍春先生[J];人文雜志;1995年06期
7 吳哲輝;悖論思維與科學發(fā)展[J];山東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3期
8 周勇;第2次數(shù)學危機的影響和啟示[J];數(shù)學通訊;2005年13期
9 張家龍;評數(shù)學基礎中的直覺主義學派[J];自然辯證法研究;1992年04期
10 劉杰;;論數(shù)學的真理困境——從實在論的角度看[J];哲學研究;2006年12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曲宏宇;亞伯拉罕·魯濱遜的數(shù)學哲學思想探析[D];大連理工大學;2005年
2 薛永強;普特南內(nèi)在實在論真理觀透視[D];黑龍江大學;2008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沈躍春;;關于悖論實質(zhì)的哲學思考[J];安慶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85年03期
2 沈躍春;;關于思維領域中的三類矛盾[J];安慶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86年04期
3 沈躍春;現(xiàn)代西方悖論研究之進展[J];安慶師院社會科學學報;1991年04期
4 沈躍春;現(xiàn)代悖論的跨學科研究及其發(fā)展趨勢[J];安慶師院社會科學學報;1998年04期
5 沈躍春;悖論性質(zhì)新論[J];河北學刊;1990年04期
6 沈躍春;走出悖論定義理論的誤區(qū)─—對黃展驥和幾種流行的悖論定義的辨駁[J];人文雜志;1995年05期
7 張建軍;回歸自然語言的語義學悖論─—當代西方邏輯悖論研究主潮探析[J];哲學研究;1997年05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申彤;我所認識的王浩先生[J];讀書;1995年10期
2 王浩 ,鄧慶生;哥德爾的數(shù)學客觀主義[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7年01期
3 葉闖;直覺與哥德爾對數(shù)學概念實體存在之證明——讀《理性的生命——哥德爾思想研究》[J];哲學研究;2003年07期
4 劉新文;;哥德爾的遺產(chǎn)及哥德爾百年啟示[J];世界哲學;2006年04期
5 楊熙齡;哥德爾理論與悖論有沒有“必然聯(lián)系”?[J];國外社會科學;1981年01期
6 文鑫;;“哥德爾的遺產(chǎn)及哥德爾百年紀念”綜述[J];哲學動態(tài);2006年09期
7 劉曉力;哥德爾與胡塞爾的現(xiàn)象學[J];自然辯證法通訊;2001年01期
8 胡作玄;;哥德爾百年[J];自然雜志;2006年02期
9 F.帕特陶特!法,張清宇;不完全性、構造論和真[J];哲學譯叢;1999年03期
10 ;哥德爾的證據(jù)[J];大科技;2001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曉力;;一份珍貴的史料與一段誤讀的歷史[A];2000年邏輯研究專輯[C];2000年
2 熊明;;哥德爾-根岑翻譯和本體論映射[A];1998年邏輯研究專輯[C];1998年
3 王路;;數(shù)理邏輯的光輝歷程——介紹張家龍著《數(shù)理邏輯發(fā)展史——從萊布尼茲到哥德爾》[A];1994年邏輯研究專輯[C];1994年
4 張家龍;;王憲鈞教授對中國數(shù)理邏輯發(fā)展的貢獻——紀念王憲鈞教授誕辰90周年[A];邏輯研究文集——中國邏輯學會第六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0年
5 吳允曾;;可計算性理論的發(fā)展及其應用[A];邏輯學文集[C];1978年
6 張建軍;;類說謊者認知悖論[A];1994年邏輯研究專輯[C];1994年
7 郭澤深;;當代數(shù)學基礎問題研究的若干類型[A];1995年邏輯研究專輯[C];1995年
8 楊子京;;從開放的角度看悖論問題[A];1996年邏輯研究專輯[C];1996年
9 張金成;;變換經(jīng)典邏輯的時空——《數(shù)理辯證邏輯導論》讀后[A];1996年邏輯研究專輯[C];1996年
10 郭澤深;;數(shù)學柏拉圖主義的困境與出路[A];1996年邏輯研究專輯[C];199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張 洪;[N];大眾科技報;2003年
2 吳燕;[N];中華讀書報;2005年
3 胡作玄;[N];中華讀書報;2006年
4 胡作玄;[N];中華讀書報;2006年
5 李霧;[N];南方周末;2006年
6 馮馨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N];中國圖書商報;2005年
7 張倩俠;[N];中國教育報;2003年
8 劉曉力;[N];科技日報;2000年
9 尼克;[N];東方早報;2011年
10 胡作玄 中科院系統(tǒng)所研究員;[N];中國圖書商報;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張本祥;不可計算復雜性的機理與意義[D];華南師范大學;2006年
2 范昭賦;基于算子分量矩陣模型的IMP程序診斷[D];中山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宗為翰;哥德爾關于絕對不可判定命題的思想[D];復旦大學;2010年
2 何寶軍;哥德爾的柏拉圖主義[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3 楊睿之;哲學思想與具體學科研究實踐的相互影響[D];復旦大學;2008年
4 楊永明;哥德爾的概念實在論[D];復旦大學;2010年
5 朱增躍;哥德爾:數(shù)學不是語言的句法[D];復旦大學;2011年
6 韓宇勝;論法律的不確定性[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7 唐芳芳;哥德爾定理的意義[D];清華大學;2005年
8 謝時國;從羅素的邏輯主義立場看他的類型論[D];西南大學;2006年
9 趙曉聃;規(guī)則遵循問題的語義分析及語境選擇[D];山西大學;2008年
10 白林秋;塞爾與克里普克專名理論比較研究[D];燕山大學;2009年
本文關鍵詞:悖論與數(shù)理邏輯的發(fā)展探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4812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ljx/148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