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邏輯論文 >

唐奈蘭的限定摹狀詞理論對“語境”原則的貫徹

發(fā)布時間:2018-01-04 21:29

  本文關鍵詞:唐奈蘭的限定摹狀詞理論對“語境”原則的貫徹 出處:《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羅素 斯特勞森 唐奈蘭 摹狀詞 指稱 語境


【摘要】:羅素的摹狀詞理論第一次從指稱的角度將專名與摹狀詞區(qū)別開來。斯特勞森不僅是第一個對羅素的摹狀詞理論提出系統(tǒng)批評的人,而且也是第一個提出根據(jù)"語境"來確定摹狀詞的指稱的人。唐奈蘭的限定摹狀詞理論的根本特點在于他比斯特勞森更加徹底地貫徹了"語境"原則,認為語境從根本上決定著摹狀詞是起指稱作用還是僅僅起歸屬作用。這意味著象羅素那樣把某個語句從它的使用語境中孤立出來進行語義分析和邏輯分析的時代的終結。
[Abstract]:Russell's theory of description distinguishes the proper name from the description for the first time from the point of reference. Strawson is not only the first to make a systematic criticism of Russell's theory of description. It is also the first person to propose the definition of description according to context. The fundamental characteristic of Donnelan's theory of limited description is that he carried out the principle of "context" more thoroughly than Strawson. It is believed that context fundamentally determines whether a description plays an referential or only an attributive role. This means an era in which a sentence, like Russell, is isolated from its context for semantic and logical analysis. The end of
【作者單位】: 蘇州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分類號】:B812
【正文快照】: 羅素在以《論指稱》(1905年)為代表的論著中基于專名與摹狀詞的區(qū)分提出的摹狀詞理論,標志著分析哲學的誕生,甚至被稱為“哲學的典范”。斯特勞森的《論指稱》(1950年)一文第一次對羅素的摹狀詞理論提出系統(tǒng)的批評,在斯特勞森看來,無論是專名還是摹狀詞,只有通過與它們有關的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梁義民;羅素關于專名涵義的摹狀詞理論[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2 王曉;;走出困境:法律論證的認識論再思考[J];法商研究;2007年06期

3 王占洲;“社會危險性”證明標準的應用[J];貴州警官職業(yè)學院學報;2005年05期

4 馬亮,胡春燕;卡爾納普邏輯句法的哲學動機[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6期

5 徐為民;維特根斯坦論“我相信p”[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3期

6 江怡;當代英美語言哲學中的指稱問題[J];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7 馬春雨;“體驗哲學”對西方傳統(tǒng)語言學的挑戰(zhàn)[J];外語學刊;2004年03期

8 龍小平,楊包妹;專名的涵義和指稱:歷史、現(xiàn)狀與反思[J];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9 劉濤,朱穎;論“以事實為根據(jù)”——兼談證據(jù)客觀性和證明標準[J];社會科學研究;2002年01期

10 蔡曙山;論哲學的語言轉向及其意義[J];學術界;2001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洪儒;語句中的說話人形象[D];黑龍江大學;2003年

2 徐英瑾;維特根斯坦哲學轉型期中的“現(xiàn)象學”之謎[D];復旦大學;2004年

3 方剛;維特根斯坦之命題意義的確定性問題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4 張萍;亨普爾科學解釋理論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5 楊莉君;創(chuàng)造教育障礙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6 王姝彥;當代心靈哲學視閾中的意向性問題研究[D];山西大學;2005年

7 劉高岑;語言、心智與世界[D];山西大學;2004年

8 張守夫;哲學視域中法的語言和思維層次[D];吉林大學;2006年

9 張力鋒;模態(tài)邏輯和本質(zhì)主義[D];北京大學;2004年

10 龍小平;可能世界中的名稱和同一性[D];西南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利芳;摹狀詞理論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2 劉銳;預設的語義和語用分析[D];河南大學;2004年

3 榮立武;語言與邏輯——維特根斯坦前期哲學研究[D];中南大學;2004年

4 張焱;什么是命題——從兩種命題處理方案來看[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5 劉衛(wèi)花;對蒯因邏輯中“本體論承諾”的探討[D];西南師范大學;2005年

6 李垣;科學哲學對經(jīng)濟學方法論影響的實證研究[D];西北大學;2005年

7 張明娜;語義悖論消解研究[D];河北大學;2006年

8 石繼成;英語廣告的人際功能分析[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6年

9 余軍成;克里普克的歷史因果命名理論探析[D];西南大學;2007年

10 王寧寧;指稱論的歷史發(fā)展與解讀[D];黑龍江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崔文芊;黃海;;再談羅素摹狀詞理論[J];中州學刊;2011年05期

2 何朝安;;呈現(xiàn)模式與命題——為何J.斯坦利未能將know-how還原為know-that[J];世界哲學;2011年04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安民;;羅素摹狀詞理論初探[A];邏輯教學·知識創(chuàng)新·素質(zhì)教育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2 夏年喜;;論斯特勞森對羅素摹狀詞理論的評價[A];邏輯教學·知識創(chuàng)新·素質(zhì)教育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3 張家龍;;羅素的摹狀詞理論述評[A];全國邏輯討論會論文選集[C];1979年

4 張家龍;;論金岳霖對羅素中立一元論的批判[A];理有固然——紀念金岳霖先生百年誕辰[C];1995年

5 季斌;;羅素的意義理論[A];1997年邏輯研究專輯[C];1997年

6 周柏喬;;論表述[A];第三次金岳霖學術思想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7 涂紀亮;;關于語言和邏輯——讀金岳霖先生的《批判唯心哲學關于邏輯與語言的思想》有感[A];金岳霖學術思想研究——金岳霖學術思想研討會論文集[C];1985年

8 張安民;;摹狀詞及其一般性[A];邏輯研究文集——中國邏輯學會第六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0年

9 陳曉平;;關于休謨問題的“解決”——金岳霖與羅素、萊欣巴赫歸納思想之比較[A];第三次金岳霖學術思想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10 徐為民;;維特根斯坦的負事實觀[A];1998年邏輯研究專輯[C];199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4條

1 蔡亦驊;辯者之辨[N];中華讀書報;2005年

2 江怡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維也納學派的分析概念[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3 韓林合;探尋維特根斯坦的永恒價值[N];中華讀書報;2002年

4 吉林大學哲學社會學院 孫利天;一切科學都是應用邏輯[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張?zhí)N;斯特勞森的識別理論研究[D];西南大學;2012年

2 張立娜;個體詞的邏輯語義[D];清華大學;2007年

3 聶大海;語言指稱的同一性與必然性[D];吉林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魏靜;羅素意義理論研究[D];河北大學;2010年

2 王慧展;羅素的數(shù)學邏輯主義本質(zhì)探析[D];山西大學;2010年

3 魯家銘;羅素摹狀詞理論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4 王瀟;現(xiàn)代摹狀詞研究的主要形態(tài)與基本特征[D];燕山大學;2008年

5 張利芳;摹狀詞理論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6 黃勤;摹狀詞理論的歷史、現(xiàn)狀與未來[D];西南大學;2010年

7 陳志美;羅素的數(shù)學邏輯主義思想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2年

8 王愛鳳;從邏輯視野看羅素的真理觀[D];山西大學;2008年

9 朱志偉;羅素專名理論研究[D];南開大學;2009年

10 徐瑩;羅素意義指稱理論述評及與《指物論》之比較[D];西南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38018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ljx/138018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24cc7***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