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騎像俑的文化價值研究
本文關鍵詞:古代騎像俑的文化價值研究
【摘要】:騎像俑是指把人物騎馬、騎駱駝的景象做成泥胎,燒制成陶俑。目前,關于研究陶俑的論述很多,但是把陶俑中的騎像俑單獨作為研究對象來分析的文章卻很少。文章通過對騎像俑研究表明,這種文化形態(tài)開始于戰(zhàn)國,興盛于唐代,直至元代以后逐漸衰落。古代騎像俑文化衰退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不同歷史階段社會環(huán)境的改變所造成的。對于騎像俑的研究,探討了這類文化背后的社會習俗與風貌,為更好地保護文化遺產(chǎn)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jù)。
【作者單位】: 天津大學工筆重彩研究所;西北民族大學美術學院;
【關鍵詞】: 陶俑 騎像俑 乘騎文化
【分類號】:K876.3
【正文快照】: 在中國出土的各種歷史文物中,陶俑雕塑是一支璀璨的藝術之花。陶俑通俗地說就是泥在火中燒成的人。[1]它取材廣泛,內(nèi)涵豐富,造型生動,是古代雕塑大師給后人留下的寶貴珍品。陶俑對于研究古代的歷史,文化的發(fā)展,提供了珍貴的讓人們能夠看得見、摸得著的實物資料。上至商周秦漢,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劉謙功;;從唐三彩看大唐盛世氣象[J];中國文化研究;2009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朱蕓;朱秀芝;;紫色在中國古代服色中的流變及其文化內(nèi)涵[J];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2009年03期
2 田華麗;王紅英;;試論商代馬車的構造及作戰(zhàn)用途[J];軍事歷史研究;2008年04期
3 李永燕;;淺析中國傳統(tǒng)圖案與服飾的發(fā)展[J];中國商界(上半月);2010年11期
4 楊琮;;福建尤溪麻洋宋壁畫墓清理簡報[J];考古;1989年07期
5 陳霞;;西夏服飾審美特征管窺[J];學理論;2010年31期
6 和立勇;;“福州南宋黃f墓”服飾的價值重釋[J];廈門理工學院學報;2012年01期
7 常卓;蘇利超;;芻議清代服飾色彩審美觀中的“經(jīng)”與“權”[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12年07期
8 胡斌;;從壁畫《山村圖》談太平天國鄉(xiāng)村婦女風尚[J];美術學報;2009年03期
9 謝美英;;從《爾雅》植物名詞看中國古人的器物制造[J];百色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10 廖軍;許星;;衣冠之治的解體與外來觀念的沖擊——論清末民初服飾習俗的變革[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09年02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苗霖霖;北魏后宮制度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2 王淵;補服形制研究[D];東華大學;2011年
3 陳江;明代中后期的江南社會與社會生活[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4 曹U,
本文編號:96859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kgx/968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