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故宮博物院藏甲骨勘定《甲骨文合集》等著錄釋文脫訛舉隅
本文關鍵詞:據(jù)故宮博物院藏甲骨勘定《甲骨文合集》等著錄釋文脫訛舉隅
【摘要】:故宮博物院藏殷墟甲骨中已編有院藏文物號,并經(jīng)文物內(nèi)網(wǎng)系統(tǒng)公布的4740片甲骨,均非考古發(fā)掘出土,其來源復雜。這批甲骨在入藏故宮博物院前即已被著錄發(fā)表過,歸藏故宮博物院后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編纂《甲骨文合集》的契機下,又以故宮博物院藏甲骨的名義再一次被著錄。經(jīng)統(tǒng)計,收錄于《甲骨文合集》中的故宮博物院藏甲骨共1440片,為目前甲骨學界認識故宮博物院所藏甲骨的唯一渠道。本文通過分析數(shù)位化高科技手段采集的影像,以及對甲骨原片的直接觀察,發(fā)現(xiàn)舊著錄中有釋文脫訛與拓印不全的情況,并對這些有出入的內(nèi)容加以訂正勘誤。
【作者單位】: 故宮博物院故宮學研究所;
【關鍵詞】: 故宮博物院 甲骨 已著錄 甲骨文合集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故宮博物院藏殷墟甲骨文整理與研究”(批準號:14ZDB059)系列成果之一,國家社科基金專項資助
【分類號】:K877.1
【正文快照】: 2014年11月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故宮博物院藏殷墟甲骨文整理與研究”正式立項,隨后,課題組對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大量甲骨陸續(xù)展開拍照、拓摹、釋文等整理研究工作。第一階段工作為對已編有院藏文物號、且在故宮博物院文物內(nèi)網(wǎng)系統(tǒng)公布的4740片甲骨進行數(shù)位化影像采集。這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蘊智,齊航福;《甲骨文合集補編》著錄片校重(上)[J];殷都學刊;2003年01期
2 齊航福,章秀霞;《甲骨文合集補編》著錄重片分期勘訂[J];殷都學刊;2004年01期
3 彭邦炯,馬季凡;《甲骨文合集》的反顧與《甲骨文合集補編》的編纂[J];歷史研究;1999年05期
4 孟世凱;郭老與《甲骨文合集》[J];郭沫若學刊;1999年03期
5 范毓周;甲骨文研究百年回顧與前瞻——紀念甲骨文發(fā)現(xiàn)一百周年[J];管子學刊;1999年04期
6 陳煒湛;二十一世紀甲骨文研究之展望[J];汕頭大學學報;2001年02期
7 張國艷;甲骨文“禽”的名詞用法[J];殷都學刊;2001年01期
8 喻遂生;甲骨文單個祭祀動詞句的轉換和衍生[J];語言研究;2002年02期
9 羅琨;甲骨文“亦”S諼耙埂敝J];中國史研究;2002年03期
10 王娟;甲骨文“子”“女”淺說[J];大理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郭勝強;;甲骨文所反映的蜀和殷商的關系[A];中國古都研究(第十九輯)——中國古都學會2002年年會暨長江上游城市文明起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2 金洋;;《類纂》五片商榷及甲骨文“疾”“夢”字形辨析[A];學行堂文史集刊——2012年第2期[C];2012年
3 董雙印;;《甲骨文合集》釋文對比研究舉例[A];學行堂文史集刊——2013年第1期[C];2013年
4 張展;;試釋江字[A];臺灣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5 趙福壽;;學莫便乎近其人——兼記孟世凱先生與邢文化研究[A];史海偵跡——慶祝孟世凱先生七十歲文集[C];2005年
6 ;孟世凱先生主要論著目錄(1977——2004年)[A];史海偵跡——慶祝孟世凱先生七十歲文集[C];2005年
7 韓勝偉;;甲骨文“令”字句研究[A];學行堂文史集刊——2014年第1期[C];2014年
8 蘇文英;;甲骨文“它”與“它示”再考[A];學行堂文史集刊——2013年第1期[C];2013年
9 胡厚宣;;深切懷念尊敬的郭沫若同志[A];郭沫若百年誕辰紀念文集[C];199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健;崇源推出首次全球甲骨文公開拍賣[N];美術報;2004年
2 孫晟源邋本報記者 王臻青 王榮琦;用仿骨材料還原甲骨文[N];遼寧日報;2008年
3 本報記者 續(xù)鴻明;土樓和甲骨的美好邂逅[N];中國文化報;2009年
4 彭邦炯;默默奉獻的甲骨綴合大家(上)[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5 浙江大學教授、項目首席專家 曹錦炎;甲骨文字形整理的基礎研究[N];光明日報;2011年
6 本報記者 霍文琦;甲骨文基礎整理已成規(guī)模[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
7 通訊員 朱志凌邋記者 余傳詩;《甲骨文校釋總集》出版[N];光明日報;2007年
8 陳熙涵;甲骨文有了“電子數(shù)據(jù)庫”[N];文匯報;2007年
9 王曉彤;首拍甲骨文 身價不好估[N];中國文化報;2004年
10 本報記者 吳琳 本報通訊員 秦玉;破解甲骨文“新字”玄機[N];光明日報;201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鄭春蘭;甲骨文核心詞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2 方明;甲骨文形意關系的美學研究[D];南開大學;2014年
3 陳丹;甲骨文基y字形構形與使用研究[D];安徽大學;2011年
4 陳年福;甲骨文詞義研究[D];鄭州大學;2003年
5 李立新;甲骨文中所見祭名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6 陳婷珠;殷商甲骨文字形系統(tǒng)再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7 崎川隆;賓組甲骨文字體分類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8 邵英;古文字形體考古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盧佳;甲骨文字形簡化問題研究[D];河北大學;2010年
2 李嬌;朝向別義的古文字構件研究[D];河北大學;2015年
3 劉欣然;《甲骨文合集》第一~四冊文字基礎整理與研究[D];蘇州大學;2015年
4 郭婷婷;甲骨文金文阜部字研究[D];西南大學;2015年
5 李N炄,
本文編號:80078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kgx/800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