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考古論文 >

泰安天書觀鐵塔

發(fā)布時間:2017-09-05 07:16

  本文關鍵詞:泰安天書觀鐵塔


  更多相關文章: 泰安 天書觀 鐵塔 碧霞元君


【摘要】:泰安天書觀鐵塔造于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八月,是一座供奉碧霞元君的道教鐵塔。它原有十三級塔身,結構采用磚芯外包鐵殼的形式,是目前所知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磚芯鐵殼塔。對塔身銘文的詳細分析顯示泰安鐵塔捐資者最主要的來源地是河南懷慶府、開封府,在府、縣、村鎮(zhèn)基層呈現(xiàn)不同特點。鑄造匠人來自懷慶府河內縣,鑄造地木欒店位于懷慶府武陟縣,鐵塔鑄成后向東運至泰安。工程的募捐、運作可能是以香會為組織進行的。泰安鐵塔見證了泰山碧霞元君信仰在明嘉靖年間的流行程度,也是碧霞元君信仰傳播至中原腹地的重要證據。
【作者單位】: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
【關鍵詞】泰安 天書觀 鐵塔 碧霞元君
【基金】: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圣山金頂:華北地區(qū)山頂祠廟及其背景環(huán)境研究”(課題編號:2014M560837)的支持
【分類號】:K878.6
【正文快照】: 泰安天書觀鐵塔造于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八月,是一座供奉碧霞元君的道教鐵塔,由河南懷慶府、開封府的信眾捐資鑄造送到泰安。天書觀原位于泰安城西門外汶陽橋北,現(xiàn)已不存。鐵塔于1973年移入岱廟保存,位于岱廟北門內,與泰山銅殿分列軸線兩側,遙相對置。(圖一)一、建造背景(一)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張小平;;歷經滄桑的鐵塔銅亭[J];風景名勝;2000年10期

2 張劍葳;;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銅建筑——武當山元代小銅殿研究[J];建筑史;2011年00期

3 杜正貞;趙世瑜;;區(qū)域社會史視野下的明清澤潞商人[J];史學月刊;2006年09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文澍;蒲松齡遠祖蒲魯渾與蒲居仁小考[J];蒲松齡研究;2004年03期

2 趙華富;元代契尾翻印件的發(fā)現(xiàn)[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5期

3 張金銑;;元兩都之戰(zhàn)及其社會影響[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5期

4 段偉;;救災方式對中國古代司法制度的影響——因災錄囚及其對司法制度的破壞[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5 陳瑞;;元代安徽地區(qū)的書院[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6 龔光明;楊旺生;;元代農業(yè)災害成因論析[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9年06期

7 雷靜;;歷史時期新疆地區(qū)農業(yè)災害發(fā)展述略[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9年08期

8 柴福珍;;大蒙古國時期蒙古草原上的社會經濟[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9年35期

9 于志勇;;內蒙古中西部地區(qū)歷史文化期的氣候變遷與沙化[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年12期

10 蘇海洋;雍際春;晏波;尤曉妮;;甘肅歷史地震與氣象異常相關性研究之二——隋唐宋元時期[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年2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曉琦;;順治與《紅樓夢》關系簡論[A];繁榮學術 服務龍江——黑龍江省第二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下冊)[C];2010年

2 劉明杉;;明代前期祭瓷的種類、功能及地位[A];明史研究論叢(第十輯)[C];2012年

3 吳海濤;;元明之際淮北地區(qū)的社會變遷[A];第二屆淮河文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4 辛德勇;;論所謂明銅活字印書于史初無征驗——附論明代的金屬活字印本[A];北京論壇(2008)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文明的普遍價值和發(fā)展趨向:“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國家建構與政治文化”歷史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5 王建軍;;教育與政治:元朝國子監(jiān)創(chuàng)辦之爭[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6 趙曉明;;我國反假貨幣法律的考察與探究[A];湖北錢幣?(總第8期)[C];2009年

7 朱亞非;;明初以德睦鄰與勸和息爭[A];中外關系史論文集第14輯——新視野下的中外關系史[C];2008年

8 林金樹;;試論明代蘇松二府的重賦問題[A];明史研究論叢(第一輯)[C];1982年

9 尹鈞科;;永定河流域的古都城、古城堡文化[A];北京歷史文化研究——永定河歷史文化研究[C];2007年

10 張云濤;;從戒臺寺石刻看其宗教的歷史地位與傳承[A];北京歷史文化研究——永定河歷史文化研究[C];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周燕來;南宋兩淮地區(qū)軍事防御體系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2 王霞蔚;金元以降山西中東部地區(qū)的宗族與地方社會[D];南開大學;2010年

3 任紅敏;金蓮川藩府文人群體之文學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4 宮海峰;元代制度中的若干蒙古文化因素考察[D];南京大學;2010年

5 鄒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紀贛閩粵邊區(qū)的社會變遷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6 潘葦杭;先秦兩漢堯文化探源[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7 戴天放;鄱陽湖流域農業(yè)環(huán)境變遷與生態(tài)農業(yè)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8 李西亞;金代圖書出版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9 周景勇;中國古代帝王詔書中的生態(tài)意識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1年

10 鄒明軍;《文獻通考·經籍考》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盧瑩;清代東北地區(qū)物產變遷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宋肖娜;《漢語大詞典》瑕疵補正[D];湘潭大學;2010年

3 張冬冬;崔府君故事流變論考[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4 許作海;魏煥《皇明九邊考》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5 呂宗敏;何秋濤《朔方備乘》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6 余德芹;元明時期法醫(yī)學文獻整理研究[D];貴陽中醫(yī)學院;2010年

7 戴學艷;中外文化碰撞中的天津形象[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8 潘文芳;“二十四孝”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9 陳慧智;中日文化交流中的銅鏡研究[D];浙江工商大學;2010年

10 常雯婕;文化交流、融合進程中民族服飾的流變[D];云南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韓汝玢,孫淑云,李秀輝,潛偉;中國古代銅器的顯微組織[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2002年02期

2 楊立志;武當進香習俗地域分布芻議[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3 顧文璧;;明代武當山的興盛和蘇州人的大規(guī)模武當進香旅行[J];江漢考古;1989年01期

4 梅莉;明清時期武當山香客的地理分布[J];江漢論壇;2004年12期

5 趙世瑜;社會動蕩與地方士紳──以明末清初的山西陽城陳氏為例[J];清史研究;1999年02期

6 許檀;清代中葉的洛陽商業(yè)——以山陜會館碑刻資料為中心的考察[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7 劉合心;何建武;;道教符印解讀(一)[J];文博;2006年04期

8 丁安民;;湖北均縣武當山古建筑調查[J];文物;1959年07期

9 祁英濤;;中國古代建筑的脊飾[J];文物;1978年03期

10 張玉蘭;;浙江臨安五代吳越國康陵發(fā)掘簡報[J];文物;2000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張劍葳;;泰山“天仙金闕”銅殿——中國古代銅殿案例研究[A];文物建筑論文集(第2輯)[C];2009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李化斕;侯賀良;;碧霞元君行宮[J];管子學刊;2006年02期

2 張琰;秦國帥;;新發(fā)現(xiàn)的碧霞元君弘濟經碑初探[J];泰山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3 ;市場資訊[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1年09期

4 王中華;;徐州發(fā)現(xiàn)大面積道教壁畫[J];中國道教;2012年03期

5 ;[J];;年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李玉春 楊延;山東曲阜發(fā)現(xiàn)一形制特別的廟宇[N];中國文物報;2008年

2 泰安 付強 田承軍;一百五十年前的泰山“門票”[N];中國文物報;2013年

3 通訊員 范學新 胡玖梅;延慶發(fā)現(xiàn)全市規(guī)模最大的道教龕窟[N];北京日報;2012年

,

本文編號:79658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kgx/79658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a229b***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