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帝陵若干歷史地理問題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9-02 14:26
本文關鍵詞:西漢帝陵若干歷史地理問題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西漢帝陵 自然環(huán)境 選址 陵邑 交通形勢
【摘要】:本文在相關歷史文獻和考古資料的基礎上,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以歷史地理學的視角來研究關于西漢帝陵的若干問題,具體探討了西漢帝陵與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及其選址、西漢陵邑的興廢過程、西漢帝陵周圍的交通形勢等幾個問題,得出了一些結論。 西漢在渭河兩邊陸續(xù)營建了11座帝陵,并以帝陵為中心設立了7個陵邑,改變了相關地區(qū)的自然環(huán)境和人口密度。帝陵的營建及其陵邑的興起與自然環(huán)境有密切關系。 西漢帝陵的選址,呈現(xiàn)出一些特點:均在高敞之地,多位于國都之北,距離長安城不遠,交通便利等等。這些特點的形成,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 陵邑的設置可以追溯到秦始皇設置的麗邑。到了西漢時期,陵邑正式出現(xiàn)。西漢陵邑的發(fā)展過程大致可分為開端、發(fā)展、鼎盛、尾聲四個階段。到了永光年間,元帝廢除了陵邑制度。 西漢在秦交通道路系統(tǒng)的基礎上不斷發(fā)展,使得全國形成了以漢長安城為中心的交通網絡。西漢帝陵及其陵邑置身于這幅龐大的交通網絡中,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舊有的交通條件,促使長安地區(qū)形成了新的交通格局。
【關鍵詞】:西漢帝陵 自然環(huán)境 選址 陵邑 交通形勢
【學位授予單位】:西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K878.8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緒論7-12
- 一、選題意義7
- 二、研究現(xiàn)狀7-10
- 三、研究方法10
- 四、研究特色10-12
- 第一章 西漢帝陵與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及其選址12-29
- 第一節(jié) 西漢帝陵與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12-24
- 一、西漢帝陵所處的地理環(huán)境12-15
- 二、西漢帝陵的營建與植被的關系15-20
- 三、西漢帝陵周圍的水環(huán)境20-24
- 第二節(jié) 西漢帝陵的選址24-29
- 一、交通因素的考量24-25
- 二、地勢“高敞”的追求25-26
- 三、皇帝個人態(tài)度的影響26-27
- 四、政治、軍事形勢的需要27
- 五、風水思想的影響27-29
- 第二章 西漢帝陵的陵邑29-39
- 第一節(jié) 西漢陵邑出現(xiàn)的歷史背景29-31
- 第二節(jié) 西漢陵邑的發(fā)展過程31-36
- 一、陵邑之肇始—秦“麗邑”31
- 二、西漢陵邑的發(fā)展過程31-36
- 第三節(jié) 西漢陵邑的廢止36-39
- 一、西漢陵邑的廢止原因36-37
- 二、西漢陵邑的廢止時間37-39
- 第三章 西漢帝陵周圍的交通形勢39-53
- 第一節(jié) 西漢帝陵周圍的交通形勢39-44
- 第二節(jié) 西漢帝陵與“渭水三橋”44-53
- 一、中渭橋44-48
- 二、東渭橋48-49
- 三、西渭橋49-53
- 結語53-55
- 參考文獻55-59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取得的科研成果59-60
- 致謝60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楊金輝;;秦漢時期渭河三橋的營建原因和重要意義[J];唐都學刊;2008年01期
2 雷依群;;五陵原文化地位述論[J];唐都學刊;2010年02期
3 王子今;西漢帝陵方位與長安地區(qū)的交通形勢[J];唐都學刊;1995年03期
4 巴新生;西漢陵縣小考[J];天津師大學報;1985年03期
5 劉慶柱;;論秦咸陽城布局形制及其相關問題[J];文博;1990年05期
6 時瑞寶;鄧霞;;對陜西咸陽沙河古橋的初步認識——兼談西渭橋地理位置[J];文博;1991年04期
7 焦南峰;馬永嬴;;西漢帝陵無昭穆制度論[J];文博;1999年05期
8 ;大葆臺西漢木槨墓發(fā)掘簡報[J];文物;1977年06期
9 魯琪;;試談大葆臺西漢墓的“梓宮”、“便房”、“黃腸題湊”[J];文物;1977年06期
10 李健超;成國渠及沿線歷史地理初探[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77年01期
,本文編號:77910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kgx/779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