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考古論文 >

近代中國文物主權意識的興起

發(fā)布時間:2017-08-31 05:29

  本文關鍵詞:近代中國文物主權意識的興起


  更多相關文章: 近代中國 文物 主權意識


【摘要】:近代以來,中國文物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劫掠。列強除了通過戰(zhàn)爭將大批珍寶掠奪而去外,不少西方學者還以探險、游歷為名,深入中國內(nèi)陸地區(qū),進行非法挖掘和收購,并將其攜帶出境。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除了中國政局動亂,無力對文物采取有力的保護措施外,還在于國人文物主權意識的缺失。民國之前,國內(nèi)的文物主權意識無從談起,但隨著西方近代思想的傳入和科學考古學在中國的建立,文物主權意識在中國逐漸興起。通過對近代歷史上幾個典型事件的分析,從中可窺探我國文物主權意識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發(fā)展過程。政府并最終以法律條文的形式,對文物歸屬權做出了明確規(guī)定,結束了我國文物長期流失的局面。
【作者單位】: 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關鍵詞】近代中國 文物 主權意識
【分類號】:K87;D922.16
【正文快照】: 文物主權是指文物隸屬于它所依存的文化所屬國,該國對其擁有絕對的所有權,別國不得侵犯。近代以來,由于國人缺乏文物主權意識,導致我國文物大量流失海外。據(jù)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統(tǒng)計:在47個國家的218家博物館中藏有中國文物164萬余件,民間所藏數(shù)量是館藏數(shù)量的10倍之多1。這些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袁復禮;;三十年代中瑞合作的西北科學考察團[J];中國科技史料;1983年03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小剛;淺析敦煌藝術的鹿野苑中瑞像圖[J];敦煌研究;2003年03期

2 張小剛;敦煌瑞像圖中的于闐護國神王[J];敦煌研究;2005年01期

3 郭俊葉;;敦煌研究院藏絲質(zhì)經(jīng)帙標簽及其相關問題[J];敦煌研究;2005年06期

4 張小剛;;敦煌壁畫中的于闐裝飾佛瑞像及其相關問題[J];敦煌研究;2009年02期

5 李秀花;;論漢譯佛經(jīng)長篇故事之體制對唐代敘事文學發(fā)展的作用[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S2期

6 楊光榮;轟動世界的大發(fā)現(xiàn)——記袁復禮教授在西北科學考察中的艱苦歷程和重大貢獻[J];地球科學;1990年05期

7 楊遵儀,楊光榮;袁復禮教授對中國地質(zhì)教育的貢獻及主要學術成就[J];地球科學;1993年06期

8 茅惠偉;;傳統(tǒng)百衲織物的探源與分析[J];紡織學報;2010年09期

9 雷玉華;王劍平;;四川菩提瑞像研究[J];成都考古研究;2009年00期

10 楊建軍;崔巖;;唐代佛幡圖案與工藝研究[J];敦煌研究;2014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李健初;;丁道衡——中國地質(zhì)找礦的先行者[A];地質(zhì)學史論叢(4)[C];2002年

2 張九辰;;20世紀20-30年代的西北區(qū)域地質(zhì)調(diào)查[A];“中國區(qū)域地質(zhì)調(diào)查歷史的回顧暨紀念丁文江先生誕辰12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于碩;唐僧取經(jīng)圖像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2 劉鐵程;多思麥歷史地理研究[D];蘭州大學;2012年

3 王新春;中國西北科學考查團考古學史研究[D];蘭州大學;2012年

4 巫勝禹;佛教思惟像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余君;試論“西北科學考查團”的人才培養(yǎng)[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2006年

2 馬錦冰;心靈的飛動[D];浙江師范大學;2006年

3 樊珂;四川地區(qū)毗沙門天王造像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4 孟佳;吐蕃時期敦煌壁畫色彩比較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08年

5 王威;論佛教雕塑東來以后造像造型的根本變因[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6 張敬文;中國當代文學中的敦煌敘事與想象[D];西北師范大學;2009年

7 胡發(fā)強;敦煌藏經(jīng)洞出土雕版印刷品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9年

8 李靜;中國西北科學考察團的歷史作用及其影響[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10年

9 臧志成;莫高窟254窟舍身飼虎圖變色原因探析與色彩修復研究[D];中國美術學院;2012年

10 胥巍;佛教對魏晉南北朝時期雕塑審美觀的影響[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3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岳明君;透視歷史的一面鏡子——評近代中國的思想歷程(1840—1949)[J];教學與研究;2000年06期

2 王艷玲;近代中國仁人志士的憂患意識與變革思潮述論[J];懷化師專學報;2000年04期

3 姜義華;上海與近代中國金融中心[J];檔案與史學;2002年06期

4 李衛(wèi)東;從司法印紙看近代中國法制[J];華夏文化;2002年04期

5 馬小林;近代中國變革的一點啟示[J];人民論壇;2002年02期

6 君凡;近代中國的“補漏”意識及其危害[J];歷史教學;2002年03期

7 蔡云輝;近十年來關于“近代中國衰落城市”研究綜述[J];史學理論研究;2003年02期

8 楊光斗;對近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再認識[J];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9 洪振強;近代中國對商會的早期認識述論[J];安徽史學;2004年02期

10 趙朝峰,宋艷麗;近20年來西方侵略對近代中國的影響研究述評[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近代中國》第2輯要目[A];近代中國(第三輯)[C];1993年

2 ;《近代中國》稿約[A];近代中國(第三輯)[C];1993年

3 ;《近代中國》編委會[A];近代中國(第六輯)[C];1996年

4 ;《近代中國》第3輯要目[A];近代中國(第五輯)[C];1995年

5 ;《近代中國》第4輯要目[A];近代中國(第五輯)[C];1995年

6 ;《近代中國》第1輯要目[A];近代中國(第三輯)[C];1993年

7 ;《近代中國》第3輯要目[A];近代中國(第四輯)[C];1994年

8 ;《近代中國》稿約[A];近代中國(第二輯)[C];1991年

9 ;《近代中國》編委會[A];近代中國(第一輯)[C];1991年

10 劉廣京;;劉廣京教授致本刊副主編陳絳教授函[A];近代中國(第十輯)[C];200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季榮臣;近代中國的反現(xiàn)代化思潮淺論[N];光明日報;2004年

2 朱英;近代中國同業(yè)公會研究亟待加強[N];光明日報;2004年

3 金石;近代中國與世界關系的曲折演變[N];人民日報;2000年

4 高中華;近代中國救災體制的重要特點[N];人民日報;2010年

5 王中江 清華大學哲學系;近代中國的“自強主義思維”[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6 程美東;近代中國的社會夢想回眸[N];北京日報;2013年

7 本報記者 杜娟;考察德國文獻中的近代中國[N];社會科學報;2013年

8 華中師范大學黨委書記、教授 馬敏;近代中國的商業(yè)啟蒙[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

9 ;穆藕初在近代中國的文化意義[N];文匯報;2013年

10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海外留學生與中國經(jīng)濟學的發(fā)展研究”負責人、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教授 鄒進文;近代中國留學生對世界經(jīng)濟思想的學術貢獻[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訓華;清末浙江學生群體與近代中國[D];上海大學;2010年

2 蔡云輝;戰(zhàn)爭與近代中國衰落城市研究[D];四川大學;2004年

3 盧征良;近代中國市場之傾銷與反傾銷研究[D];復旦大學;2009年

4 謝輝;陳琪與近代中國博覽會事業(yè)[D];浙江大學;2005年

5 羅靖;近代中國與世博會[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6 龔詠梅;“脫胎換骨”的近代中國[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7 江遠山;近代中國地域政治化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8 吳靜;近代中國民辦企業(yè)的技術引進[D];廈門大學;2009年

9 岳宗福;理念的嬗變 制度的初創(chuàng)[D];浙江大學;2005年

10 卜志勇;近代中國社會團體法律制度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郭維剛;近代中國錯失現(xiàn)代化機遇的原因及啟示[D];陜西師范大學;2008年

2 周萍萍;清末留日女學生與近代中國女子教育[D];江西師范大學;2008年

3 王波;近代中國市場經(jīng)濟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0年

4 胡兆君;近代中國“國貨”思潮及其實踐研究[D];蘇州大學;2002年

5 王洪濤;成長與遲滯:近代中國華商保險業(yè)發(fā)展歷程的歷史考察(1865-1945)[D];廈門大學;2006年

6 王媛媛;近代中國童工問題研究[D];蘇州大學;2007年

7 李偉華;近代中國的游學與海歸(1900-1937)[D];上海社會科學院;2007年

8 薛坤;近代中國博覽事業(yè)的起步和發(fā)展(1851-1937)[D];蘇州大學;2011年

9 徐天娜;近代中國“資本家”概念的起源及其早期演變[D];華中師范大學;2014年

10 王春華;李鴻章與近代中國的經(jīng)濟主權(1870-1895)[D];北京師范大學;2008年

,

本文編號:76372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kgx/76372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c4770***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