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唐、五代至宋山西地區(qū)木構建筑的傳承與演變
發(fā)布時間:2017-08-04 15:16
本文關鍵詞:試析唐、五代至宋山西地區(qū)木構建筑的傳承與演變
更多相關文章: 山西 唐代建筑 五代建筑 宋代建筑 傳承 演變 營造技術
【摘要】:唐、五代、宋是我國封建經(jīng)濟、社會、文化以及建筑發(fā)展的高潮時期,更是佛教建筑大量興建的黃金時期,無論從規(guī)模上、技術上、用材尺度、力與藝術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大發(fā)展,三個時期的建筑發(fā)展由成熟走向巔峰,是影響中國古代建筑的最關鍵的節(jié)點時期。 本文重點研究唐、五代至宋山西地區(qū)木構建筑的傳承與演變,主要以時代的發(fā)展為線索,以層層分析的過程進行闡述,研究山西境內(nèi)唐、五代、宋建筑的發(fā)展狀況,分布情況,實例遺存,特征分析,并對唐、五代、宋建筑進行相同性與不同性的對比分析,假想概念性建筑的提出,并最終對唐、五代、至宋三個時期的古建筑營造技術做法的傳承與演變進行深層次提煉。 筆者通過實地調研與文獻研究的方法,結合現(xiàn)階段國內(nèi)外研究的現(xiàn)狀,分析、提煉,并對山西現(xiàn)存四座唐代建筑、三座五代建筑以及多座宋代建筑進行細入解讀,通過四個部分,五章內(nèi)容進行闡述,如下: 第一部分:第一章,介紹課題的研究背景、意義,國內(nèi)外研究動態(tài),并對研究現(xiàn)狀、研究方法和研究內(nèi)容進行系統(tǒng)闡述,整理出本論文的研究框架。 第二部分:包括第二、三章,主要從山西唐、五代與宋木構建筑的歷史發(fā)展概況、分布情況、建筑實例營造特征分析與建筑實例營造特征的對比分析與異同性提取等多個方面進行分析闡述,為第四章唐、五代與宋山西地區(qū)木構建筑的對比分析做鋪墊。 第三部分:第四章在第二部分建筑營造技術特征分析與對比的基礎上,對唐、五代與宋木構建筑的用材尺度、平面柱網(wǎng)、柱枋結構、斗棋結構、梁架結構、梁袱與斗棋結構的關系、屋頂結構等七方面進行一一對比,并提取其異同性,為第五章唐、五代至宋山西地區(qū)木構建筑的傳承與演變做依據(jù)例證。 第四部分:第五章為本次論文的結論部分,在二、三、四章對比分析的基礎上將唐、五代、宋木構建筑營造技術特征相同之處歸納為木構建筑的傳承;不同之處歸納為木構建筑的演變。以時代發(fā)展為線索,繪制木構建筑細部構件傳承與演變圖的方法,更清晰明確的表達這個時期木構建筑的傳承與演變過程。
【關鍵詞】:山西 唐代建筑 五代建筑 宋代建筑 傳承 演變 營造技術
【學位授予單位】:太原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K879.1;TU-092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緒論10-20
- 1.1 研究背景與選題來源10-11
- 1.1.1 研究背景10
- 1.1.2 選題來源10-11
- 1.2 研究意義11-12
- 1.3 國內(nèi)外研究動態(tài)12-16
- 1.3.1 國外研究現(xiàn)狀12-13
- 1.3.2 國內(nèi)研究現(xiàn)狀13-16
- 1.4 研究內(nèi)容與成果16
- 1.5 研究方法16-17
- 1.6 研究框架17-20
- 第二章 山西唐、五代木構建筑的的實例遺存及特征分析20-56
- 2.1 山西唐、五代木構建筑的歷史發(fā)展概況21-24
- 2.1.1 唐前木構建筑發(fā)展特點21-22
- 2.1.2 唐代木構建筑發(fā)展特點22-23
- 2.1.3 五代木構建筑發(fā)展特點23-24
- 2.2 山西唐、五代木構建筑的分布概況24-25
- 2.2.1 唐代建筑的分布概況24-25
- 2.2.2 五代建筑的分布概況25
- 2.3 山西唐、五代木構建筑實例特征分析25-36
- 2.3.1 唐、五代木構建筑的實例選取25-26
- 2.3.2 五臺南禪寺大殿26-28
- 2.3.3 平順天臺庵彌陀殿28-30
- 2.3.4 平遙鎮(zhèn)國寺萬佛殿30-33
- 2.3.5 平順大云院彌陀殿33-36
- 2.4 山西唐、五代木構建筑對比與共性提取36-50
- 2.4.1 建筑對比分析36-47
- 2.4.2 建筑共性與異性提取47-50
- 2.5 山西唐、五代概念建筑的提出50-54
- 2.6 本章總結54-56
- 第三章 山西宋代木構建筑的的實例遺存及特征分析56-80
- 3.1 山西宋代木構建筑的歷史發(fā)展概況56-58
- 3.2 山西宋代木構建筑的分布概況58
- 3.3 山西宋代木構建筑實例特征分析58-65
- 3.3.1 宋代木構建筑的實例選取58-59
- 3.3.2 長子崇慶寺千佛殿59-61
- 3.3.3 平順九天圣母廟圣母殿61-65
- 3.4 山西宋代木構建筑對比與共性提取65-74
- 3.4.1 建筑對比分析65-71
- 3.4.2 建筑共性提取71-74
- 3.5 山西宋代概念建筑的提出74-78
- 3.6 本章總結78-80
- 第四章 唐、五代與宋山西地區(qū)木構建筑的對比分析80-90
- 4.1 用材尺度對比分析82-83
- 4.2 平面柱網(wǎng)與柱枋結構對比分析83-85
- 4.2.1 平面柱網(wǎng)對比分析83
- 4.2.2 柱枋結構對比分析83-85
- 4.3 鋪作與梁架結構對比分析85-87
- 4.3.1 鋪作結構對比分析85-86
- 4.3.2 梁架結構對比分析86-87
- 4.4 其它結構對比分析87-89
- 4.4.1 粱袱與斗h1的搭接方式對比分析87-88
- 4.4.2 翼角椽排鋪對比分析88
- 4.4.3 屋頂結構對比分析88-89
- 4.5 本章總結89-90
- 第五章 唐、五代至宋山西地區(qū)木構建筑的傳承與演變90-110
- 5.1 唐、五代至宋山西地區(qū)木構建筑的傳承91-95
- 5.2 唐、五代至宋山西地區(qū)木構建筑的演變95-107
- 5.3 唐、五代至宋山西地區(qū)木構建筑的既傳承又演變107-109
- 5.4 本章總結109-110
- 第六章 結語110-112
- 附錄A112-116
- 附錄B116-118
- 參考文獻118-120
- 致謝120-122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122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王貴祥;;唐宋單檐木構建筑平面與立面比例規(guī)律的探討[J];北京建筑工程學院學報;1989年02期
2 徐振江;;平順天臺庵正殿[J];古建園林技術;1989年03期
3 紀偉;;山西平順九天圣母廟保護修繕工程[J];古建園林技術;2010年03期
4 楊烈;;山西平順縣古建筑勘察記[J];文物;1962年02期
5 賀大龍;;潞城原起寺大雄寶殿年代新考[J];文物;2011年01期
,本文編號:62024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kgx/620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