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考古論文 >

遼東半島與膠東半島貝丘遺址比較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7-28 10:17

  本文關鍵詞:遼東半島與膠東半島貝丘遺址比較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遼東半島 膠東半島 貝丘遺址 生業(yè)模式


【摘要】:貝丘遺址是以文化層中包含人們食余棄置的大量貝殼為顯著特征的古代遺址類型。遼東半島和膠東半島是貝丘遺址的主要分布地區(qū),而且遼東半島和膠東半島在東北亞文化交流圈內(nèi)占有重要的地位。遼東半島的貝丘遺址的起止時間為新石器時代到青銅時代,而膠東半島的貝丘遺址的時間跨度只集中在新石器時代。遼東半島的貝丘遺址的考古學文化主要為小珠山下層文化、小珠山中層文化、小珠山下層文化。膠東半島的貝丘遺址的考古學文化序列為白石村一期、邱家莊一期、紫荊山一期,到了龍山文化時期已沒有了貝丘遺址的影子。兩個半島的貝丘遺址都是沿海岸線分布,都是海灣型貝丘,只有膠東半島的邱家莊遺址屬于河口型貝丘。在生業(yè)模式上,兩個半島的貝丘遺址都是以漁獵采集經(jīng)濟為主,發(fā)現(xiàn)了大量的漁獵工具和貝殼以及魚類和哺乳動物的遺骸。遼東半島的貝丘遺址分為海島區(qū)和半島區(qū),海島區(qū)的農(nóng)業(yè)水平遠低于半島區(qū)和膠東半島地區(qū)。在距今5000年前開始發(fā)生海退,這個時候膠東半島的貝丘遺址開始消亡。膠東半島貝丘遺址消失的原因除了自然環(huán)境開始改變以外,還有大汶口文化所帶來的影響,大汶口文化是農(nóng)業(yè)文化的代表,農(nóng)業(yè)模式的穩(wěn)定性是膠東半島貝丘遺址消亡的主要原因。到了距今3000年前左右,地貌結構發(fā)生明顯的變化,海水退到現(xiàn)在的海岸線附近,當時居住地周圍的海產(chǎn)資源相應地大范圍減少乃至消失,促使當時的人們不得不改變自己的生存活動方式,正是在這樣的自然環(huán)境發(fā)生大范圍變化的前提下,各地的貝丘遺址基本上都消亡了。
【關鍵詞】:遼東半島 膠東半島 貝丘遺址 生業(yè)模式
【學位授予單位】:遼寧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K878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緒論8-12
  • (一)遼東半島貝丘遺址的研究現(xiàn)狀8-9
  • (二)膠東半島貝丘遺址的研究現(xiàn)狀9-11
  • (三)選題意義和研究方法11-12
  • 一、遼東半島貝丘遺址12-25
  • (一)遼東半島文化譜系13-19
  • 1、小珠山下層文化13-15
  • 2、小珠山中層文化15-16
  • 3、小珠山上層文化16-18
  • 4、雙房文化18-19
  • (二)遼東半島貝丘遺址的發(fā)現(xiàn)情況19-25
  • 1、小珠山遺址19-20
  • 2、北吳屯遺址20-21
  • 3、吳家村遺址21
  • 4、郭家村遺址21-22
  • 5、三堂遺址22-23
  • 6、大潘家村遺址23
  • 7、礪碴崗遺址23-24
  • 8、上馬石遺址24-25
  • 二、膠東半島貝丘遺址25-32
  • (一)膠東半島地區(qū)貝丘遺址的文化譜系26-29
  • 1、白石村一期26-27
  • 2、邱家莊一期27-28
  • 3、紫荊山一期28-29
  • (二)膠東半島貝丘遺址的發(fā)現(xiàn)情況29-32
  • 1、白石村遺址29
  • 2、翁家埠遺址29-30
  • 3、大仲家遺址30-31
  • 4、蛤堆頂遺址31-32
  • 三、遼東半島和膠東半島的文化交流32-33
  • (一)小珠山下層文化時期的文化交流32
  • (二)小珠山中層文化時期的文化交流32-33
  • 四、生業(yè)模式的比較研究33-40
  • (一)生產(chǎn)工具33-35
  • (二)動物遺存35-39
  • 1、遼東半島貝丘遺址的動物遺存35-36
  • 2、膠東半島貝丘遺址的動物遺存36-39
  • (三)小結39-40
  • 五、貝丘遺址的消亡40-44
  • (一)貝丘遺址地層堆積中貝殼分析40-42
  • 1、膠東半島貝丘遺址地層堆積中貝殼分析40-41
  • 2、遼東半島貝丘遺址地層堆積中貝殼分析41-42
  • (二)小結42-44
  • 結語44-45
  • 參考文獻45-47
  • 致謝47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邢湘臣;;貝丘遺址與貝丘人[J];化石;1989年02期

2 曲曉雷;陳智揚;;從膠東半島和福建沿海的比較看貝丘遺址消亡原因[J];福建文博;2010年02期

3 董允;圓山文化初論[J];東南文化;1989年03期

4 新美倫子,陳文;日本的動物遺存研究狀況[J];華夏考古;1997年01期

5 李子文;;廣東三水市銀洲貝丘遺址發(fā)掘簡報[J];考古;2000年06期

6 王禹浪;;遼河流域與遼東半島新石器遺跡及其稻作、貝丘、積石冢、大石棚文化[J];哈爾濱學院學報;2012年05期

7 何乃漢;;廣西貝丘遺址初探[J];考古;1984年11期

8 知介;;《膠東半島貝丘遺址環(huán)境考古》簡介[J];考古;2000年05期

9 陳泰敏;;“玉溪三湖”周邊的貝丘遺址[J];玉溪師范學院學報;2014年01期

10 袁靖;關于膠東半島貝丘遺址環(huán)境考古學研究的幾點思考[J];東南文化;1998年02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健武;盡展中國鎮(zhèn)三千年文明風流[N];東莞日報;2010年

2 ;佛山最早人類活動遺址可能始于商朝[N];廣州日報;2005年

3 記者 黃世釗 實習生 劉曉紅;頂螄山貝丘遺址成“國寶”[N];法治快報;2006年

4 本報記者 劉偉盛邋實習生 唐玉蘭;邕江史前文明的搖籃[N];南寧日報;2008年

5 何安益邋陳曦;廣西崇左沖塘新石器時代貝丘遺址發(fā)掘新收獲[N];中國文物報;2008年

6 通訊員 羅勛湖 記者 劉昆;廣西:貝丘、墓葬一洞“容身”[N];光明日報;2013年

7 王年紅;隆安發(fā)現(xiàn)一處貝丘遺址[N];南寧日報;2008年

8 青島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所 林玉海;青島市北阡貝丘遺址考古發(fā)掘的意義[N];中國文物報;2007年

9 吳順東;湖南辰溪大m潭電站淹沒區(qū)考古取得重要收獲[N];中國文物報;2006年

10 賈臻;走近即墨北阡貝丘遺址[N];青島日報;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李一鵬;遼東半島與膠東半島貝丘遺址比較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5年

,

本文編號:58355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kgx/58355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0d5b7***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