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高淳下壩元代窖藏及其相關問題
本文關鍵詞:南京高淳下壩元代窖藏及其相關問題
【摘要】:1991年,南京市高淳區(qū)在下壩胥溪河的水利建設中發(fā)現(xiàn)一處元代窖藏,出土器物中有30余件具有南宋時代特征的金銀鋌、金飾件及少量典型的元代瓷器。所出土的金銀鋌皆有戳記銘文,其內容大體可分為5類:表示成色、表示重量、表示地域、表示工匠名或金銀鋪號、表示用途。其中注明"建康"、"宜興"等字樣的金銀鋌表明金銀鋪已開設到京城以外,"出門稅"類字樣則表明金銀已進入宋代國家稅收、商品貿易等領域,具有較為重要的學術價值。金銀鋌的發(fā)現(xiàn)地下壩,推考與胥溪河沿岸著名商業(yè)貿易之地銀林有關。宋、元兩代,銀林為過往商旅必經之地,來往船舶?,所載貨物須盤壩過河,遂成集市,并在此設置銀林市以加強管理。下壩窖藏的形成,可能與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或至正十五年(1355年)當?shù)匕l(fā)生的戰(zhàn)爭有關。
【作者單位】: 南京市高淳區(qū)博物館;
【關鍵詞】: 高淳 胥溪河 元代窖藏 金銀鋌 出門稅
【分類號】:K878
【正文快照】: 1991年12月,南京市高淳區(qū)在拓寬胥溪河道施工的水利建設中于下壩發(fā)現(xiàn)一處窖藏。窖藏出土瓷器、金銀器凡50余件,其中具有南宋時代特征的金銀鋌30件,對研究南宋時期金銀貨幣的作用和發(fā)展具有比較重要的學術價值。高淳下壩出土金銀鋌資料除個別曾以圖片形式著錄外,迄今未作全面報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吉祥;;邊縣:高淳地域視角及其志書記述[J];中國地方志;2011年10期
2 孔建順;;《高淳年鑒》1998年卷出版[J];年鑒信息與研究;1999年03期
3 楊茂榮;高淳方言中自成音節(jié)的鼻輔音[m][n][η][J];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2001年02期
4 李代明;;高淳的民間美術[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1991年03期
5 趙建峰;;十年巨變話高淳[J];鐵軍;2012年11期
6 張康太;;高淳[J];新聞通訊;1984年06期
7 沈凱;;讓廣場舞蹈彰顯其獨特魅力[J];劇影月報;2014年03期
8 梁鴻夫;高淳造船是與非[J];中國水運;1996年10期
9 陶思炎;;南京高淳水陸畫略論[J];江蘇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9年06期
10 陶思炎;;南京高淳水陸畫略論[J];藝術學界;2009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3條
1 張月華;;《高淳年鑒》(2003)編纂淺識[A];江蘇省地方志學會成立10周年紀念大會暨地方志與地方文化學術研討會專輯[C];2004年
2 孔維財;狄嘯;時冬頭;;南京市高淳區(qū)雷暴特征分析及對策研究[A];第31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S9 第十二屆防雷減災論壇——雷電物理防雷新技術[C];2014年
3 濮陽康京;;高淳戲樓[A];文物建筑論文集(第2輯)[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顏芳;實施“五個一”,高淳破難題謀跨越[N];新華日報;2009年
2 本報記者 俞巧云 陳鋼 本報通訊員 孔祥順 左年生;四個“富”字,演繹“品質高淳”[N];新華日報;2009年
3 本報深度報道組記者 張璐 馬金;高淳古方言瀕臨失傳[N];南京日報;2010年
4 本報記者 顏芳 俞巧云 陳鋼 本報通訊員 左年生;高淳:國際慢城的“慢”動作[N];新華日報;2010年
5 本報記者 毛慶 湯文慧 本報通訊員 左年生 楊軍;高淳打造“幸福慢城”[N];南京日報;2011年
6 本報記者 顧巍鐘 顏芳 本報通訊員 孔祥順 左年生;高淳:靜美鄉(xiāng)村的綠色崛起[N];新華日報;2011年
7 本報記者 王偉;高淳“慢城”:是慢到底還是被帶快[N];工人日報;2011年
8 本報記者 毛慶 見習記者 儲笑抒 通訊員 左年生 楊軍;高淳啟動“雙學典型在高淳、我們自己怎么辦”解放思想大討論[N];南京日報;2011年
9 本報記者 鄭晉鳴 本報通訊員 韓靈麗;“慢哲學”下的高淳實踐[N];光明日報;2013年
10 記者 崔潔 肖水金 通訊員 丁曉頭;南京高淳:專項預防回應百姓關切[N];檢察日報;201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2條
1 高致宇;南京高淳現(xiàn)存明清時期道教神像畫研究[D];上海大學;2014年
2 楊琳;新農村基于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的林業(yè)發(fā)展對策研究[D];南京林業(yè)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55433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kgx/554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