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兩周編鐘的音樂考古學研究
本文關鍵詞:山東兩周編鐘的音樂考古學研究
【摘要】:西周的禮樂制度,在中國文化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對其后近3000年的中國社會及文化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根據西周的規(guī)定,魯國可以享有與周室同等的祭祀、宗廟和禮樂,乃至春秋時期“周禮盡在魯”;齊國亦是著名的禮樂之邦,孔子曾“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這都反映了齊魯之地對禮樂制度的尊崇。編鐘作為周代的禮樂重器,是周代禮樂制度的具體體現(xiàn)。從目前所見的考古實物來看,山東迄今發(fā)現(xiàn)的兩周編鐘已達347件之多。但是目前有關研究或囿于選題,或受資料的局限,或對研究方法的缺失,對于山東兩周編鐘的研究尚不夠完善與全面。 音樂考古學作為一門交叉學科,應該將考古學與音樂學的理論和研究方法并重,這樣才能彰顯學科優(yōu)勢。筆者的選題《山東兩周編鐘的音樂考古學研究》一文,試圖以目前所見的山東兩周編鐘為研究對象,將音樂學與考古學研究方法并重,將考古類型學、樂律學、音樂聲學、文獻學等諸多學科有機結合在一起,對其形制紋飾、音列結構、調音、編列等諸多方面進行分析,探究兩周時期山東編鐘的文化特征,揭示其發(fā)展演變規(guī)律,對于中國青銅樂鐘的斷代和全面系統(tǒng)的研究周代編鐘文化具有一定的學術意義,對于周代禮樂制度、齊魯音樂文化等諸多課題的研究亦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同時,對于實際的考古發(fā)掘與整理工作,也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山東兩周編鐘 考古類型學 音樂學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藝術研究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K875.5
【目錄】: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8
- 目錄8-10
- 表格目錄10-15
- 附圖目錄15-18
- 引言18-26
- 一、選題18-19
- 二、以往研究成果述略19-22
- 三、以往研究成果述評以及本文研究的意義22-26
- 第一節(jié) 山東兩周編鐘的類型學研究26-84
- 一、旽的類型學研究26-43
- 二、甬鐘的類型學研究43-62
- 三、紐鐘的類型學研究62-80
- 小結80-84
- 第二節(jié) 山東兩周編鐘的音列研究84-117
- 一、沂水劉家店子乙組編甬鐘(7件)84-86
- 二、游鐘(9件)86-89
- 三、臨沂鳳凰嶺編紐鐘(9件)89-91
- 四、郯城編紐鐘(8件)91-97
- 五、公孫朝子編紐鐘(9件)97-101
- 六、長清仙人臺5號墓編紐鐘(9件)101-103
- 七、長清仙人臺6號墓編紐鐘(9件)103-107
- 八、臨淄商王甲組編紐鐘(7件)107-111
- 九、臨淄商王乙組編紐鐘(7件)111-115
- 小結115-117
- 結語117-121
- 附表121-130
- 附圖130-148
- 參考文獻148-151
- 在校期間發(fā)表的論文、科研成果等151-152
- 致謝152-154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黃盛璋;;山東出土莒之銅器及其相關問題綜考[J];華夏考古;1992年04期
2 王世民,蔣定穗;最近十多年來編鐘的發(fā)現(xiàn)與研究[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1999年03期
3 李步青;;煙臺市上夼村出土(已其)國銅器[J];考古;1983年04期
4 徐其忠;范玉文;;山東陽信城關鎮(zhèn)西北村戰(zhàn)國墓器物陪葬坑清理簡報[J];考古;1990年03期
5 劉一俊;馮沂;;山東郯城縣二中戰(zhàn)國墓的清理[J];考古;1996年03期
6 馬良民;林仙庭;;海陽嘴子前春秋墓試析[J];考古;1996年09期
7 任相宏;;山東長清縣仙人臺周代墓地及相關問題初探[J];考古;1998年09期
8 陳雙新;青銅樂器自名之修飾語探論[J];音樂研究;1999年04期
9 李純一;研鐘札記續(xù)二則[J];音樂研究;2000年01期
10 李純一;周代甬鐘正鼓云紋斷代[J];音樂研究;1996年03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馮卓慧;商周旽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8年
2 王友華;先秦大型組合編鐘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9年
3 米永盈;東周齊國樂器考古發(fā)現(xiàn)與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王清雷;從山東音樂考古發(fā)現(xiàn)看周代樂懸制度的演變[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2年
,本文編號:51980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kgx/519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