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鐵路遺產及《中東鐵路建筑群總體保護規(guī)劃》編制若干問題研究
本文關鍵詞:中東鐵路遺產及《中東鐵路建筑群總體保護規(guī)劃》編制若干問題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以《中東鐵路建筑群總體保護規(guī)劃》的編制為研究背景,通過對中東鐵路遺產的歷史沿革、定性與定位、構成與認定以及保護的時序研究,將其作為"具有文化線路性質的20世紀工業(yè)建筑遺產群"進行初步探討,為《中東鐵路建筑群總體保護規(guī)劃》的編制的主要問題,包括前期調研、規(guī)劃分區(qū)、現(xiàn)狀評估、保護區(qū)劃、管理與展示規(guī)劃等提供新的思路,并梳理出中東鐵路建筑遺產保護過程中需要特別關注的問題,為中東鐵路遺產的進一步研究與保護奠定基礎。
【作者單位】: 黑龍江省文化廳文物保護與考古處;
【關鍵詞】: 中東鐵路遺產 建筑群 保護規(guī)劃
【分類號】:K879.1-5
【正文快照】: 1896年,沙皇俄國與清朝政府簽訂《中俄御敵互相援助條約》(簡稱《中俄密約》),由俄國在中國東北地區(qū)修筑和經營鐵路——中東鐵路,亦稱東清鐵路或東省鐵路。中東鐵路于1898年8月開始修建,1903年7月全線通車營業(yè)。中東鐵路以哈爾濱為中心,向北、東和南分別抵達內蒙古滿洲里以西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刁道勝;新形勢下文化遺產保護科學和技術發(fā)展的思考[J];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2004年03期
2 蒂斯·馬爾拉維爾德;季璇;;《2001年公約》:水下文化遺產為何受益? 如何受益?[J];國際博物館(中文版);2008年04期
3 鮑展斌;保護文化遺產,發(fā)展先進文化[J];北京社會科學;2002年04期
4 童登金;論文化遺產的保護及合理利用[J];中外文化交流;2002年05期
5 單霽翔;;關注新型文化遺產——文化線路遺產的保護[J];中國文物科學研究;2009年03期
6 ;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大運河河南段遺產保護工作的通知[J];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報;2013年06期
7 謝友寧;竇慧玲;盛志偉;;江蘇水工遺產現(xiàn)狀、問題及保護與利用策略研究[J];東南文化;2012年05期
8 唐承財;;中國遺產地旅游景氣指數(shù)測評及提升模式[J];資源科學;2013年12期
9 鮑展斌,曹輝;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和開發(fā)的對策思考[J];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2年03期
10 孫燕;;中國世界文化遺產潛在資源和發(fā)展狀況——清華大學-國家遺產中心近期研究成果[J];南方建筑;2011年05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姚宏;遺產資源保護與城市化發(fā)展的制衡[N];中國旅游報;2012年
2 孟憲民;優(yōu)勢·成就與問題·差距[N];中國文物報;2005年
3 本報記者 丁玎;遺產重申報更要重保護[N];人民日報;2003年
4 記者 班若川;馬元祝代表:加快自然遺產保護立法[N];中國旅游報;2011年
5 王運良;鄉(xiāng)村遺產保護的困境[N];中國文物報;2011年
6 尹衛(wèi)國;用可持續(xù)旅游保護世界遺產[N];中國電力報;2004年
7 董貽安;重繪中華文化遺產“地圖” 構建文化遺產大資源觀[N];中國文物報;2005年
8 記者 吳江 李曉綱;確保世界遺產資源永續(xù)利用[N];中國建設報;2000年
9 特約記者 王思海;讓世界遺產點亮孩子的心靈[N];中國建設報;2004年
10 薛秀春;我國已成為世界遺產大國[N];中國建設報;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鮑展斌;關于歷史文化遺產的哲學思考[D];浙江大學;2002年
2 余道年;和縣歷史文化遺產及其保護和利用[D];安徽大學;2014年
3 李莉莉;廣州歷史文化遺產的傳承與價值評估[D];廣州大學;2006年
本文關鍵詞:中東鐵路遺產及《中東鐵路建筑群總體保護規(guī)劃》編制若干問題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50800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kgx/508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