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器與冥器
本文關(guān)鍵詞:明器與冥器,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陪葬物普遍存在于各種喪葬文化之中,體現(xiàn)出不同的死亡觀念。中國遠古時代的陪葬物"芻靈"、唐代及其之前的陪葬物"明器"體現(xiàn)出偏理性的本土自然死亡觀,宋代及其以后流行的"冥器"則反映出偏巫術(shù)、宗教色彩的靈魂不滅死亡觀。對這一變遷軌跡的梳理,不僅有利于我們重新反思"巫術(shù)——宗教——科學"的漸進式研究模式,而且也有助于建立更加科學的生死觀和世界觀。
【作者單位】: 北京大學中文系;
【關(guān)鍵詞】: 明器 冥器 人殉 生死觀
【分類號】:K878.9
【正文快照】: 何謂死?死后又如何?對于這類問題,人類可以從三個角度,即巫術(shù)的、宗教的和科學的,來回答。巫術(shù)的角度,相信“靈魂不滅”,認為人死之后其靈魂會繼續(xù)存在并影響人們的生活。這種觀念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是英國人類學之父愛德華·泰勒(Edward B.Tylor,1832-1917),泰勒相信遠古時代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三、八區(qū)發(fā)掘簡報[J];考古;1975年05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司振龍;;論《莊子》的生死觀[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
2 張道升;;羿射日的三重證據(jù)及解讀[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3 闞緒良;;《后漢紀》校讀札記[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年04期
4 曹小云;;東晉漢譯佛經(jīng)詞匯與語文詞典的編撰[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5 王軼;;古代史傳“虛構(gòu)”說辨正[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6 王汝娟;;《古詩十九首》之精神特質(zhì)淺探[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5期
7 查昌國;劉向?qū)θ鍖W領(lǐng)域拓展的貢獻[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06期
8 方錫球;;中國古代“詩變”論的理論開拓及其研究價值[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9 劉全志;;論孔門“七十子”之稱的由來和流變[J];保定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10 俞偉超 ,高明;周代用鼎制度研究(上)[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78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范灄梅;;上博楚簡《孔子詩論》與《子羔》篇性質(zhì)小議[A];傳統(tǒng)中國研究集刊(第七輯)[C];2009年
2 何志國;;漢代云氣紋與神仙思想[A];中國漢畫學會第十二屆年會論文集[C];2010年
3 楊孝鴻;;漢代墓葬畫像中“假門”現(xiàn)象之探討——兼論靈魂升天還是回歸[A];中國漢畫學會第十二屆年會論文集[C];2010年
4 劉立光;;漢畫像“鳥啄魚”圖像研究[A];中國漢畫學會第十三屆年會論文集[C];2011年
5 高二旺;;由漢畫解析漢代的靈魂觀念[A];中國漢畫學會第十三屆年會論文集[C];2011年
6 邵磊;;《瘞鶴銘》的時代與書人考證[A];“六朝歷史文化與鎮(zhèn)江地域發(fā)展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0年
7 尹弘澤;楊其威;;中國古代建筑史的新分期[A];建筑歷史與理論第六、七合輯[C];1994年
8 李健;;曹丕“文氣”說的理論意義及價值[A];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年刊(2010年卷)——文學理論前沿問題研究[C];2010年
9 楾春峰;;《周禮正義》(地官)點校商枕[A];傳統(tǒng)中國研究集刊(第十一輯)[C];2013年
10 張晶;;《文心雕龍》審美四題[A];文心雕龍研究第九輯[C];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凱波;屈騷評論與漢代文學思想[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呂利;律簡身份法考論[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楊棟;神話與歷史:大禹傳說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4 羅驤;慧遠與東晉佛教的變遷[D];南開大學;2010年
5 范江濤;駁雜與務實:《抱樸子外篇》政治思想新研[D];南開大學;2010年
6 劉明輝;魏晉士人政治心態(tài)類型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7 尹佳濤;歷史與現(xiàn)實之間的政治思考[D];南開大學;2010年
8 潘葦杭;先秦兩漢堯文化探源[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9 李華;孟子與漢代《詩經(jīng)》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袁野;漢畫像石造型研究[D];中央美術(shù)學院;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高世江;論兩漢士人風貌及文學精神的嬗變[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劉石磊;郭象《莊子注》“理”范疇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3 余德芹;元明時期法醫(yī)學文獻整理研究[D];貴陽中醫(yī)學院;2010年
4 朱天助;呂祖謙“易學三書”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5 郭瀟;分判與會通:中西意象理論的對話[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劉銀清;漢魏書牘文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范亞棟;“前四史”對詩賦歌謠的采用[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梁偉偉;《鬼谷子》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周貝利;董仲舒的經(jīng)權(quán)倫理思想探微[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李婕;論《西游記》中牛魔王及其家族[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彭適凡;;略談古代“人殉”問題[J];歷史教學;1965年08期
2 李小琳;人殉小議[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8年01期
3 蔣廷瑜;南越王國人殉試探[J];廣西民族研究;1994年01期
4 張勛燎;;廣西貴縣羅泊灣漢墓的“舂塘”葬具和人殉問題[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77年04期
5 譚前學;;陜西出土的秦漢唐陶俑簡論[J];收藏家;2003年12期
6 胡謙盈;;郭沫若論商、周人殉的基本觀點[J];郭沫若研究;1986年00期
7 梓荃;董清理;;探尋絲路遺珠 一起夢回千年(二)[J];收藏界;2014年02期
8 黃新美;;南越文王墓葬的人殉[J];廣東解剖學通報;1987年01期
9 王磊;試論龍山文化時代的人殉和人祭[J];東南文化;1999年04期
10 黃新美;;南越文王墓葬的人殉[J];中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4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胡謙盈;;郭沫若論商、周人殉的基本觀點[A];郭沫若研究第二輯[C];1986年
2 傅博;;安達理墓碑及安達理其人[A];中國紫禁城學會論文集(第七輯 )[C];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楊茂;楚國人殉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本文關(guān)鍵詞:明器與冥器,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9492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kgx/494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