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文大藏經金色經文成分及紙張微生物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4-04-14 11:11
藏文大藏經是翻譯成藏文的印度佛教原典和佛教著述的總集,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藝術價值。本工作利用光學顯微鏡觀察、掃描電子顯微鏡與能譜法、顯微激光拉曼光譜法、高效液相色譜-質譜法、微生物分離純化培養(yǎng)技術、分子生物學鑒定技術和高通量測序等方法分析了一件甘肅武威市博物館藏書寫金色經文的明清時期藏文大藏經樣品和兩件表面附有微生物的大藏經樣品。分析結果表明:金色書寫材料為金銀銅合金顆粒,其中金(Au)含量72.8%~75.6%,銀(Ag)含量22.8%~26.0%,銅(Cu)含量1.2%~1.6%,使用的金泥純度不高;大藏經紙張用靛青染色,并以石墨涂覆表面;紙張的pH值在7.0~7.5之間,未酸化;紙張纖維間散布有大量真菌孢子,保存期間微生物繁殖生長的分泌物是紙張粘連的主要原因之一。純化培養(yǎng)及分子鑒定結果表明大藏經表面綠色霉斑為煙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高通量測序結果顯示附著在大藏經表面的微生物種類包括毛殼菌屬(Chaetomium sp.)、曲霉屬(Aspergillus sp.)、毛霉屬(Mucor sp.)和白僵菌屬(Beauveria sp.)等。研究...
【文章頁數】:9 頁
【部分圖文】:
本文編號:3954594
【文章頁數】:9 頁
【部分圖文】:
圖1取樣分析之大藏經樣品S1
金泥書寫大藏經樣品整體保存狀況不佳,紙張纖維老化嚴重,隱約可見藍色纖維,表明紙張曾經過藍色染料涂染,其上涂覆黑色顏料,并書寫金色文字。樣品表面存在粘連、蟲蛀、褪色等病害。樣品編號S1見圖1。1.2實驗儀器
圖2樣品S1的體視顯微鏡照片
利用體視顯微鏡觀察樣品S1形貌,結果見圖2。可以看出樣品S1存在粘連、纖維斷裂、褪色等病害。樣品S1表層涂有黑色顏料,并書寫金色文字,書寫材料呈顆粒狀。黑色顏料下可見藍色纖維,部分染色層已剝蝕,露出黃色的底(圖2a)。進一步放大觀察可確定黑色顏料層涂于藍紙之上(圖2b)。2.2....
圖4樣品S1的元素分布面掃描圖
圖4樣品S1的元素分布面掃描圖2.3液相色譜-質譜分析S1藍色染料
圖3樣品S1的SEM-EDX分析
分析結果表明,整個區(qū)域(EDX1、EDX2)中C元素含量很高,推測所用顏料為墨。金色經文書寫區(qū)域(EDX1)的Au、Ag和Cu元素明顯較紙面區(qū)域(EDX2)更多。分析金色顆粒(EDX3和EDX4),發(fā)現其為金銀銅合金,且保存完好未受腐蝕,合金顆粒的主要成分為:Au含量72.8%~....
本文編號:395459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kgx/3954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