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考古論文 >

西亞印章系統(tǒng)的發(fā)展和演變

發(fā)布時間:2023-04-23 03:29
  西亞的美索不達米亞地區(qū)(Mesopotamia),即底格里斯河(Tigris River)與幼發(fā)拉底河(Euphrates River)構成的兩河流域,約公元前3200年,其南部因使用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原始楔形文字而備受矚目。文字產生之前,西亞地區(qū)已存在多種保存記錄的方式,原始楔形文字只是在發(fā)展中勝出的一種形式。西亞的記錄系統(tǒng)長期參與行政管理、追蹤收入、支付及大型組織內的轉讓等活動,正是這些活動促使了文字的發(fā)明。文字發(fā)明之前,記錄系統(tǒng)已在上述活動中起著重要作用。西亞地區(qū)的記錄系統(tǒng)包括籌碼、空心泥球、泥質信封、印章及泥版文書等,以往研究多集中在美索不達米亞南部地區(qū)各記錄系統(tǒng)之間的發(fā)展演變關系上。對單個記錄系統(tǒng)自身的發(fā)展、演變研究較少。上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施曼特-白瑟拉(Schmandt-Besserat)對西亞史前籌碼的研究,是第一次全面研究單個史前記錄系統(tǒng),她對原始楔文中數(shù)字符號和計數(shù)方式起源的解釋得到學界廣泛認可,但該研究無法解釋原始楔文中表意符號、象形符號的來源及選擇泥版作為文字書寫載體的緣由,說明原始楔文不只源自籌碼系統(tǒng),還源自其他記錄系統(tǒng)。在眾多記錄系統(tǒng)中,印章系統(tǒng)歷...

【文章頁數(shù)】:209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對象和時空范圍
        1.1.1 研究對象
        1.1.2 時空范圍
    1.2 研究簡史、存在問題、研究目標
        1.2.1 研究簡史
        1.2.2 存在問題
        1.2.3 研究目標
第2章 印章的類與式
    2.1 以往印章類型學研究的概述
    2.2 印章類與式的劃分
第3章 分區(qū)與分期
    3.1 分區(qū)
    3.2 分期
第4章 西亞印章系統(tǒng)的發(fā)展
    4.1 第一階段:公元前7千紀中葉到前7千紀末
    4.2 第二階段:公元前7千紀末到前6千紀中葉
        4.2.1 第一小段:公元前7千紀末到公元前6千紀初
        4.2.2 第二小段:公元前6千紀初到前6千紀上半葉中期
        4.2.3 第三小段:公元前6千紀上半葉中期到前6千紀中葉
    4.3 第三階段:公元前6千紀中葉到前6千紀末
        4.3.1 第一小段:公元前6千紀中葉到前6千紀下半葉中期
        4.3.2 第二小段:公元前6千紀下半葉中期到前6千紀末
    4.4 發(fā)展期的分析與討論
        4.4.1 范圍與形制
        4.4.2 紋飾
        4.4.3 功能
第5章 西亞印章系統(tǒng)的成熟
    5.1 第四階段:公元前6千紀末至前5千紀中葉
        5.1.1 安納托利亞東部
        5.1.2 幼發(fā)拉底河上游
        5.1.3 底格里斯河上游地區(qū)
        5.1.4 底格里斯河中游
        5.1.5 美索不達米亞南部
        5.1.6 蘇西安納地區(qū)
        5.1.7 法爾斯地區(qū)
        5.1.8 小結
    5.2 第五階段:公元前5千紀中葉至前5千紀下半葉中期
        5.2.1 幼發(fā)拉底河上游
        5.2.2 底格里斯河中上游
        5.2.3 蘇西安納地區(qū)
        5.2.4 小結
    5.3 第六階段:公元前5千紀末到前4千紀初
        5.3.1 安納托利亞南部
        5.3.2 安納托利亞東部
        5.3.3 黎凡特北部和中部
        5.3.4 幼發(fā)拉底河中上游
        5.3.5 喀布爾河上游地區(qū)
        5.3.6 底格里斯河上游地區(qū)
        5.3.7 美索不達米亞南部
        5.3.8 扎格羅斯山地區(qū)
        5.3.9 蘇西安納地區(qū)
        5.3.10 小結
    5.4 成熟期的分析與討論
        5.4.1 范圍與形制
        5.4.2 紋飾
        5.4.3 功能
第6章 西亞印章系統(tǒng)的蛻變
    6.1 第七階段:公元前4千紀初到前4千紀上半葉中期
        6.1.1 幼發(fā)拉底河上游
        6.1.2 喀布爾河上游
        6.1.3 底格里斯河上游
        6.1.4 美索不達米亞南部
        6.1.5 蘇西安納地區(qū)
        6.1.6 小結
    6.2 第八階段:公元前4千紀上半葉中期至公元前4千紀下半葉中期.
        6.2.1 安納托利亞東部
        6.2.2 幼發(fā)拉底河上游
        6.2.3 喀布爾河上游
        6.2.4 底格里斯河上游
        6.2.5 美索不達米亞南部
        6.2.6 蘇西安納地區(qū)
        6.2.7 小結
    6.3 第九階段:公元前4千紀下半葉中段至前4千紀末
        6.3.1 安納托利亞東部
        6.3.2 幼發(fā)拉底河上游
        6.3.3 喀布爾河上游
        6.3.4 美索不達米亞南部
        6.3.5 扎格羅斯山地區(qū)
        6.3.6 蘇西安納地區(qū)
        6.3.7 小結
    6.4 蛻變期的分析與討論
        6.4.1 印章形制
        6.4.2 紋飾
        6.4.3 功能
第7章 西亞印章系統(tǒng)的演進格局
    7.1 西亞各類印章的關系
        7.1.1 A類吊墜的分布
        7.1.2 B類護符的發(fā)展
        7.1.3 C類印戳的發(fā)展和演變
        7.1.4 D類印珠的發(fā)展、演變和分布
        7.1.5 E類滾印的起源、發(fā)展和傳播
    7.2 余論
第8章 總結與展望
    8.1 收獲
    8.2 不足之處
附錄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及在學期間的攻讀成果
后記及致謝



本文編號:379899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kgx/379899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755b1***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