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盆地新石器文化的地理分布、傳播路徑及生業(yè)模式
發(fā)布時間:2022-08-09 14:42
全新世以來南陽盆地的新石器文化以中原類型為主導,但源于漢水中下游的屈家?guī)X文化和石家河文化深刻影響了南陽盆地史前文化演變的內(nèi)容和過程。除石家河期遺址集中分布于盆地南緣的低地外,仰韶文化、屈家?guī)X文化和龍山文化的人類遺址均分布于100~200 m地勢和緩的崗地區(qū)。盆地內(nèi)史前文化相互角逐的動力源于中原型和江漢型兩種原始農(nóng)業(yè)的消漲,因而旱作農(nóng)業(yè)快速發(fā)展期對應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的南擴;粟作農(nóng)業(yè)的衰落對應屈家?guī)X文化和石家河文化的北進。南陽盆地史前時期的生業(yè)模式序列表現(xiàn)為:仰韶文化早期的采集捕撈業(yè)、仰韶中晚期的粟作農(nóng)業(yè)、屈家?guī)X時期的稻作農(nóng)業(yè)和石家河—龍山時期的稻粟混作業(yè)。其中,屈家?guī)X文化后期生產(chǎn)工具的精細化、家庭畜牧業(yè)的規(guī);淖兞讼让竦氖匙V結構。
【文章頁數(shù)】:14 頁
【文章目錄】:
1 南陽盆地的史前文化類型與時空分布
1.1 南陽盆地的史前文化類型
1.2 南陽盆地史前文化的時空分布
2 南陽盆地的史前文化的地域特征和傳播路徑
2.1 史前遺址分布的地貌態(tài)勢
2.2 史前遺址分布的聚集特征
2.3 南陽盆地史前文化的傳播與文化鋒面的位置
3 南陽盆地史前人類的生業(yè)模式
3.1 南陽盆地中全新世的氣候特征
3.2 南陽盆地史前人類生產(chǎn)工具的組合特征
3.3 南陽盆地史前人類的農(nóng)業(yè)類型
3.4 南陽盆地史前人類的食譜特征
4 討論
4.1 南陽盆地史前遺址分布的演化
4.2 南陽盆地史前文化傳播路徑的選擇
4.3 南陽盆地中全新世時期居民生業(yè)模式的變遷
5 結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鄧家灣遺址石家河文化墓葬相關問題再探討[J]. 王銀平. 江漢考古. 2013(04)
[2]石家河文化的北漸及其對豫中西地區(qū)的影響[J]. 劉俊男. 中原文物. 2013(01)
[3]全新世以來浙江地區(qū)史前文化對環(huán)境變化的響應[J]. 吳立,朱誠,鄭朝貴,李楓,馬春梅,孫偉,李溯源,水濤,王鑫浩,邵仕訓,周曜,何婷婷. 地理學報. 2012(07)
[4]河南鄧州八里崗遺址出土植物遺存分析[J]. 鄧振華,高玉. 南方文物. 2012(01)
[5]河南汝州市煤山龍山文化墓葬的發(fā)現(xiàn)與認識[J]. 袁廣闊. 考古. 2011(06)
[6]河南淅川溝灣遺址2007年度植物浮選結果與分析[J]. 王育茜,張萍,靳桂云,靳松安. 四川文物. 2011(02)
[7]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human diets in Gouwan site,Xichuan,Henan[J]. FU QiaoMei 1,JIN SongAn 2,HU YaoWu 1,3,MA Zhao 4,PAN JianCai 1 & WANG ChangSui 1 1Department of Scientific History and Archaeometry,School of the Humanities,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49,China;2 Department of Archeology,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1,China;3Laboratory of Human Evolution and Archaeometr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44,China;4Basic Medical College,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3,Chin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0(07)
[8]史前人類向青藏高原東北緣的三次擴張與環(huán)境演變[J]. 侯光良,許長軍,樊啟順. 地理學報. 2010(01)
[9]8500 a BP以來長江中游平原地區(qū)古文化遺址分布的演變[J]. 鄧輝,陳義勇,賈敬禹,莫多聞,周昆叔. 地理學報. 2009(09)
[10]解讀鄧家灣[J]. 郭立新. 江漢考古. 2009(03)
本文編號:3672741
【文章頁數(shù)】:14 頁
【文章目錄】:
1 南陽盆地的史前文化類型與時空分布
1.1 南陽盆地的史前文化類型
1.2 南陽盆地史前文化的時空分布
2 南陽盆地的史前文化的地域特征和傳播路徑
2.1 史前遺址分布的地貌態(tài)勢
2.2 史前遺址分布的聚集特征
2.3 南陽盆地史前文化的傳播與文化鋒面的位置
3 南陽盆地史前人類的生業(yè)模式
3.1 南陽盆地中全新世的氣候特征
3.2 南陽盆地史前人類生產(chǎn)工具的組合特征
3.3 南陽盆地史前人類的農(nóng)業(yè)類型
3.4 南陽盆地史前人類的食譜特征
4 討論
4.1 南陽盆地史前遺址分布的演化
4.2 南陽盆地史前文化傳播路徑的選擇
4.3 南陽盆地中全新世時期居民生業(yè)模式的變遷
5 結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鄧家灣遺址石家河文化墓葬相關問題再探討[J]. 王銀平. 江漢考古. 2013(04)
[2]石家河文化的北漸及其對豫中西地區(qū)的影響[J]. 劉俊男. 中原文物. 2013(01)
[3]全新世以來浙江地區(qū)史前文化對環(huán)境變化的響應[J]. 吳立,朱誠,鄭朝貴,李楓,馬春梅,孫偉,李溯源,水濤,王鑫浩,邵仕訓,周曜,何婷婷. 地理學報. 2012(07)
[4]河南鄧州八里崗遺址出土植物遺存分析[J]. 鄧振華,高玉. 南方文物. 2012(01)
[5]河南汝州市煤山龍山文化墓葬的發(fā)現(xiàn)與認識[J]. 袁廣闊. 考古. 2011(06)
[6]河南淅川溝灣遺址2007年度植物浮選結果與分析[J]. 王育茜,張萍,靳桂云,靳松安. 四川文物. 2011(02)
[7]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human diets in Gouwan site,Xichuan,Henan[J]. FU QiaoMei 1,JIN SongAn 2,HU YaoWu 1,3,MA Zhao 4,PAN JianCai 1 & WANG ChangSui 1 1Department of Scientific History and Archaeometry,School of the Humanities,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49,China;2 Department of Archeology,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1,China;3Laboratory of Human Evolution and Archaeometr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44,China;4Basic Medical College,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3,Chin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0(07)
[8]史前人類向青藏高原東北緣的三次擴張與環(huán)境演變[J]. 侯光良,許長軍,樊啟順. 地理學報. 2010(01)
[9]8500 a BP以來長江中游平原地區(qū)古文化遺址分布的演變[J]. 鄧輝,陳義勇,賈敬禹,莫多聞,周昆叔. 地理學報. 2009(09)
[10]解讀鄧家灣[J]. 郭立新. 江漢考古. 2009(03)
本文編號:367274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kgx/3672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