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青銅器族徽看夏人后裔與商周族群的融合認同
發(fā)布時間:2022-07-29 19:12
在夏商之際的族群遷徙與融合過程中,商人不僅沿襲了夏人創(chuàng)造的青銅合范鑄造技術,而且繼承和發(fā)展了青銅禮制以及鑄刻族徽的文化習俗。青銅器銘文記載的夏人后裔主要有杞、虎、費、■、繁、戈、辛、山、■蘇等國族,其中可以確定的姒姓族徽有■、戈、辛、虎、山、■等六種。夏人后裔與商族的融合主要表現(xiàn)在族徽、日名以及喪葬習俗上的文化認同,而與周族則更多的表現(xiàn)為通過聯(lián)姻實現(xiàn)了彼此血緣上的融合認同。夏商周三族融為一體的標志是體現(xiàn)單一家族組織的族徽最終消亡,其時代應在春秋早期。
【文章頁數(shù)】:10 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柯史簋與柯國、唐國[J]. 王正,雷建鴿. 中原文物. 2015(05)
[2]河南平頂山應國墓地M257發(fā)掘簡報[J]. 王龍正,王勝利,袁俊杰,李莉,劉全偉,張明力,鄭永東,王利彬,陳欽龍,謝春娟,陳英,祝賀,翟超. 華夏考古. 2015(03)
[3]鄩氏諸器銘文及其相關歷史問題[J]. 陳絜. 故宮博物院院刊. 2009(02)
[4]夏字形義考[J]. 葛英會. 中國歷史文物. 2009(01)
[5]試論青銅鬶[J]. 李先登. 中原文物. 2008(04)
[6]從出土文物看夏遺民的遷徙[J]. 王克林. 考古與文物. 2001(02)
[7]古文“夏”字考──夏朝存在的文字見證[J]. 曹定云. 中原文物. 1995(03)
[8]試論中國的早期銅器[J]. 安志敏. 考古. 1993(12)
[9]夏商文化斷代新探[J]. 杜金鵬. 中原文物. 1993(01)
[10]試論夏商之際的民族遷徙與融合——關于九州“禹跡”的考古學研究[J]. 杜金鵬. 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2(02)
博士論文
[1]商周青銅器族徽文字綜合研究[D]. 雒有倉.陜西師范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667023
【文章頁數(shù)】:10 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柯史簋與柯國、唐國[J]. 王正,雷建鴿. 中原文物. 2015(05)
[2]河南平頂山應國墓地M257發(fā)掘簡報[J]. 王龍正,王勝利,袁俊杰,李莉,劉全偉,張明力,鄭永東,王利彬,陳欽龍,謝春娟,陳英,祝賀,翟超. 華夏考古. 2015(03)
[3]鄩氏諸器銘文及其相關歷史問題[J]. 陳絜. 故宮博物院院刊. 2009(02)
[4]夏字形義考[J]. 葛英會. 中國歷史文物. 2009(01)
[5]試論青銅鬶[J]. 李先登. 中原文物. 2008(04)
[6]從出土文物看夏遺民的遷徙[J]. 王克林. 考古與文物. 2001(02)
[7]古文“夏”字考──夏朝存在的文字見證[J]. 曹定云. 中原文物. 1995(03)
[8]試論中國的早期銅器[J]. 安志敏. 考古. 1993(12)
[9]夏商文化斷代新探[J]. 杜金鵬. 中原文物. 1993(01)
[10]試論夏商之際的民族遷徙與融合——關于九州“禹跡”的考古學研究[J]. 杜金鵬. 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2(02)
博士論文
[1]商周青銅器族徽文字綜合研究[D]. 雒有倉.陜西師范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66702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kgx/3667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