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荊門黃付廟楚墓出土戰(zhàn)國陶器科學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05-08 16:38
湖北是楚文化的發(fā)源地。自建國以來,湖北地區(qū)已經發(fā)掘了數(shù)千座楚墓。隨著墓葬資料的增多,楚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哲學、藝術等方面都被學者們所關注。而荊門地區(qū)是湖北楚墓數(shù)量最為集中的區(qū)域之一,出土了大量的陶器文物,為研究本地區(qū)陶器、驗證考古類型學劃分、分析不同等級楚墓出土陶器差異及文物保護方案實施等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本論文選取了湖北荊門黃付廟地區(qū)出土楚墓陶器作為研究對象。利用偏光顯微分析、熱膨脹儀分析、EDXRF、拉曼光譜、GC-MS等多種現(xiàn)代科學分析手段對陶片樣品的吸水率,燒成溫度,巖相結構,胎體主量元素成分、陶片顏料及膠結物成分進行測試,并利用多元統(tǒng)計等分析方法對測試結果進行科學、有效的分析,最終得出有關黃付廟地區(qū)楚墓出土戰(zhàn)國陶器制作工藝的相關信息。主要結論如下:(1)黃付廟地區(qū)楚墓出土戰(zhàn)國陶器吸水率和顯氣孔率基本呈正比關系,泥質灰陶和泥質紅陶吸水率差別不大,集中在18.30-20.58%之間,力學強度較弱,質疏松。(2)黃付廟地區(qū)楚墓出土戰(zhàn)國陶器在偏光顯微鏡下均呈深淺不同的褐色。粘土均為粉砂質粘土,由石英、長石及少量云母等礦物組成。部分樣品泥屑呈帶狀分布并拉長定向,體現(xiàn)了制作時...
【文章頁數(shù)】:8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我國古代陶器制作工藝研究意義
1.2 湖北楚墓出土陶器研究現(xiàn)狀
1.3 選題背景及意義
1.3.1 選題背景
1.3.2 選題意義
第二章 黃付廟遺址概況
2.1 遺址地理位置及周圍環(huán)境
2.2 發(fā)掘簡介及出土文物保存狀況
2.2.1 發(fā)掘簡介
2.2.2 文物保存環(huán)境及概況
2.3 取樣情況及簡介
2.3.1 樣品來源
2.3.2 樣品特征
第三章 陶器胎體測試表征
3.1 引言
3.2 陶片的物理性能測試
3.2.1 實驗原理
3.2.2 實驗儀器
3.2.3 實驗樣品
3.2.4 實驗步驟
3.2.5 實驗結果
3.2.6 數(shù)據(jù)處理與結果討論
3.3 陶片的巖相結構
3.3.1 實驗原理
3.3.2 實驗儀器
3.3.3 實驗樣品
3.3.4 實驗步驟
3.3.5 實驗結果
3.3.6 數(shù)據(jù)處理與結果討論
3.4 陶片原始燒成溫度測定
3.4.1 實驗原理
3.4.2 實驗儀器
3.4.3 實驗樣品
3.4.4 實驗步驟
3.4.5 實驗結果
3.4.6 數(shù)據(jù)處理與結果討論
3.5 陶片主量元素分析-
3.5.1 實驗原理
3.5.2 實驗儀器
3.5.3 實驗樣品
3.5.4 實驗步驟
3.5.5 實驗結果
3.5.6 數(shù)據(jù)處理與結果討論
第四章 陶器表面顏料制作工藝研究
4.1 陶片顏料組成分析
4.1.1 黑色胎衣及紅色顏料
4.1.2 黃色顏料
4.1.3 白色顏料
4.2 顏料膠結材料分析
4.2.1 實驗原理
4.2.2 實驗儀器
4.2.3 實驗樣品
4.2.4 實驗步驟
4.2.5 實驗結果
4.2.6 數(shù)據(jù)處理與結果討論
第五章 黃付廟楚墓出土戰(zhàn)國陶器制作工藝初探
5.1 顯微形貌觀察
5.1.1 實驗原理
5.1.2 實驗設備
5.1.3 實驗步驟
5.1.4 實驗結果
5.1.5 數(shù)據(jù)處理與結果結論
5.2 黃付廟地區(qū)楚墓出土戰(zhàn)國陶器制作工藝初探
第六章 結論與展望
6.1 主要結論
6.2 展望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取得的學術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成都平原出土史前陶器巖相學初步分析[J]. 江柏毅. 四川文物. 2018(02)
[2]淺析壽春楚文化元素[J]. 徐家久.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17(11)
[3]熱膨脹法在古陶瓷測溫研究中的應用與探索[J]. 童永東,汪常明. 廣西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7(03)
[4]湖北荊州望山橋一號楚墓發(fā)掘簡報[J]. 賈漢清,武家璧,楊開勇,肖玉軍,張正發(fā),謝章偉,陳新平,朱楓,劉宏昊,王家鵬,劉建業(yè),蔣魯敬. 文物. 2017(02)
[5]遼寧建昌縣東大杖子戰(zhàn)國墓地出土彩繪陶禮器的保護修復[J]. 王賀,肖俊濤,華玉冰,徐韶鋼. 北方文物. 2016(04)
[6]熱膨脹法判定古代琉璃構件胎體燒成溫度的模擬實驗研究[J]. 丁銀忠,侯佳鈺,苗建民. 南方文物. 2016(02)
[7]漢代彩繪陶倉樓的取樣分析[J]. 郭繼賓,劉江衛(wèi). 中原文物. 2015(05)
[8]湖北荊州八嶺山馮家冢楚墓祭祀坑2013年發(fā)掘簡報[J]. 王明欽,張萬高,趙曉斌,劉中標,黃成家,潘濤,王剛,謝章偉,張正發(fā),劉祖梅,劉冬梅,王家正. 文物. 2015(02)
[9]湖北荊州八嶺山馮家冢楚墓2011~2012年發(fā)掘簡報[J]. 王明欽,張萬高,趙曉斌,陳方林,劉中標,賀威,王家正,黃成家,潘濤,王剛,謝章偉,肖玉軍,金陵,余長慎,張正發(fā),劉祖梅,劉冬梅,張正發(fā). 文物. 2015(02)
[10]掃描電子顯微鏡及能譜儀在彩繪文物分析中的應用[J]. 惠娜,王亮,王春燕,夏寅,容波,毛曉芬. 文博. 2015(01)
碩士論文
[1]信陽城陽城址戰(zhàn)國楚墓出土彩繪陶器保護修復研究[D]. 趙倩.西北大學 2017
[2]埋藏對文物蛋白膠料氣質聯(lián)用鑒別結果的影響研究[D]. 張曉英.西北大學 2017
[3]安徽郎溪磨盤山遺址出土陶器制作工藝與產地研究[D]. 徐文婷.南京大學 2017
[4]多方法檢測古代珍貴彩繪文物顏料及膠結材料的研究[D]. 劉璐瑤.浙江大學 2017
[5]山東南部東周陶器分期及聚落研究[D]. 曹洋.山東大學 2016
[6]古代珍貴彩繪文物膠結材料的免疫分析技術研究[D]. 胡文靜.浙江大學 2016
[7]朝陽袁臺子出土的戰(zhàn)國陶器研究[D]. 李洪陽.吉林大學 2015
[8]東天山地區(qū)青銅至早期鐵器時代遺址陶器制作工藝與產地的相關研究[D]. 申靜怡.西北大學 2012
[9]古代陶器物理屬性研究方法初探[D]. 賈耀祺.鄭州大學 2012
本文編號:3652003
【文章頁數(shù)】:8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我國古代陶器制作工藝研究意義
1.2 湖北楚墓出土陶器研究現(xiàn)狀
1.3 選題背景及意義
1.3.1 選題背景
1.3.2 選題意義
第二章 黃付廟遺址概況
2.1 遺址地理位置及周圍環(huán)境
2.2 發(fā)掘簡介及出土文物保存狀況
2.2.1 發(fā)掘簡介
2.2.2 文物保存環(huán)境及概況
2.3 取樣情況及簡介
2.3.1 樣品來源
2.3.2 樣品特征
第三章 陶器胎體測試表征
3.1 引言
3.2 陶片的物理性能測試
3.2.1 實驗原理
3.2.2 實驗儀器
3.2.3 實驗樣品
3.2.4 實驗步驟
3.2.5 實驗結果
3.2.6 數(shù)據(jù)處理與結果討論
3.3 陶片的巖相結構
3.3.1 實驗原理
3.3.2 實驗儀器
3.3.3 實驗樣品
3.3.4 實驗步驟
3.3.5 實驗結果
3.3.6 數(shù)據(jù)處理與結果討論
3.4 陶片原始燒成溫度測定
3.4.1 實驗原理
3.4.2 實驗儀器
3.4.3 實驗樣品
3.4.4 實驗步驟
3.4.5 實驗結果
3.4.6 數(shù)據(jù)處理與結果討論
3.5 陶片主量元素分析-
3.5.1 實驗原理
3.5.2 實驗儀器
3.5.3 實驗樣品
3.5.4 實驗步驟
3.5.5 實驗結果
3.5.6 數(shù)據(jù)處理與結果討論
第四章 陶器表面顏料制作工藝研究
4.1 陶片顏料組成分析
4.1.1 黑色胎衣及紅色顏料
4.1.2 黃色顏料
4.1.3 白色顏料
4.2 顏料膠結材料分析
4.2.1 實驗原理
4.2.2 實驗儀器
4.2.3 實驗樣品
4.2.4 實驗步驟
4.2.5 實驗結果
4.2.6 數(shù)據(jù)處理與結果討論
第五章 黃付廟楚墓出土戰(zhàn)國陶器制作工藝初探
5.1 顯微形貌觀察
5.1.1 實驗原理
5.1.2 實驗設備
5.1.3 實驗步驟
5.1.4 實驗結果
5.1.5 數(shù)據(jù)處理與結果結論
5.2 黃付廟地區(qū)楚墓出土戰(zhàn)國陶器制作工藝初探
第六章 結論與展望
6.1 主要結論
6.2 展望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取得的學術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成都平原出土史前陶器巖相學初步分析[J]. 江柏毅. 四川文物. 2018(02)
[2]淺析壽春楚文化元素[J]. 徐家久.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17(11)
[3]熱膨脹法在古陶瓷測溫研究中的應用與探索[J]. 童永東,汪常明. 廣西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7(03)
[4]湖北荊州望山橋一號楚墓發(fā)掘簡報[J]. 賈漢清,武家璧,楊開勇,肖玉軍,張正發(fā),謝章偉,陳新平,朱楓,劉宏昊,王家鵬,劉建業(yè),蔣魯敬. 文物. 2017(02)
[5]遼寧建昌縣東大杖子戰(zhàn)國墓地出土彩繪陶禮器的保護修復[J]. 王賀,肖俊濤,華玉冰,徐韶鋼. 北方文物. 2016(04)
[6]熱膨脹法判定古代琉璃構件胎體燒成溫度的模擬實驗研究[J]. 丁銀忠,侯佳鈺,苗建民. 南方文物. 2016(02)
[7]漢代彩繪陶倉樓的取樣分析[J]. 郭繼賓,劉江衛(wèi). 中原文物. 2015(05)
[8]湖北荊州八嶺山馮家冢楚墓祭祀坑2013年發(fā)掘簡報[J]. 王明欽,張萬高,趙曉斌,劉中標,黃成家,潘濤,王剛,謝章偉,張正發(fā),劉祖梅,劉冬梅,王家正. 文物. 2015(02)
[9]湖北荊州八嶺山馮家冢楚墓2011~2012年發(fā)掘簡報[J]. 王明欽,張萬高,趙曉斌,陳方林,劉中標,賀威,王家正,黃成家,潘濤,王剛,謝章偉,肖玉軍,金陵,余長慎,張正發(fā),劉祖梅,劉冬梅,張正發(fā). 文物. 2015(02)
[10]掃描電子顯微鏡及能譜儀在彩繪文物分析中的應用[J]. 惠娜,王亮,王春燕,夏寅,容波,毛曉芬. 文博. 2015(01)
碩士論文
[1]信陽城陽城址戰(zhàn)國楚墓出土彩繪陶器保護修復研究[D]. 趙倩.西北大學 2017
[2]埋藏對文物蛋白膠料氣質聯(lián)用鑒別結果的影響研究[D]. 張曉英.西北大學 2017
[3]安徽郎溪磨盤山遺址出土陶器制作工藝與產地研究[D]. 徐文婷.南京大學 2017
[4]多方法檢測古代珍貴彩繪文物顏料及膠結材料的研究[D]. 劉璐瑤.浙江大學 2017
[5]山東南部東周陶器分期及聚落研究[D]. 曹洋.山東大學 2016
[6]古代珍貴彩繪文物膠結材料的免疫分析技術研究[D]. 胡文靜.浙江大學 2016
[7]朝陽袁臺子出土的戰(zhàn)國陶器研究[D]. 李洪陽.吉林大學 2015
[8]東天山地區(qū)青銅至早期鐵器時代遺址陶器制作工藝與產地的相關研究[D]. 申靜怡.西北大學 2012
[9]古代陶器物理屬性研究方法初探[D]. 賈耀祺.鄭州大學 2012
本文編號:365200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kgx/3652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