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河文化帶建設(shè)下的大名府故城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7-16 18:21
從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對大名府故城發(fā)展與大運河的關(guān)系進行梳理,總結(jié)分析了大名府故城遺址現(xiàn)狀的分布及其特點,并且結(jié)合大運河文化帶建設(shè)對歷史文化資源的指導(dǎo)方針,針對大名府故城的保護與利用,提出建設(shè)考古遺址公園的保護與利用策略。
【文章來源】:城市發(fā)展研究. 2020,27(11)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頁數(shù)】:4 頁
【部分圖文】:
大運河(永濟渠)與大名府故城位置圖
大名府故城遺址是大型古代城市遺址,主要是城墻的夯土層,部分文化層幾乎裸露于地表之上,具有類型豐富、分布廣泛、完整性差等特點。按照遺址的分布,現(xiàn)存的大名府故城遺址包括:(1)宮殿區(qū);(2)西城墻與善利關(guān);(3)紅寺與菅莊城墻;(4)古河道、古碼頭;(5)盧俊義莊園等(圖2)。3.1 宮城區(qū)遺址
大名府故城宮城區(qū)遺址今大名大街鄉(xiāng)雙臺村內(nèi)及北側(cè)。遺址是建筑的夯土基礎(chǔ),經(jīng)過考古挖掘能基本確定古代宮殿的輪廓、平面尺度、走向、格局,但缺少細部建筑的遺存:宮城城垣平面呈南北長方形,方向約13°,周長約1900m,南北長約510m-576m,東西寬約400m,占地面積約0.25km2,其墻體為夯筑,寬度12m-21m、殘高在0.6m-2m不等,四周城垣南開三門,其余方向各一門(4)。因被一次性水災(zāi)沖毀,宮城區(qū)遺址上各代宮殿遺址上下疊壓,其周邊廊廡層層嵌套,基本上均是土遺址。只有北面斷壁分明的文化層、磚井遺跡及出土的宋代和明代的器物、建筑構(gòu)件等(圖3)。3.2 西城墻與善利關(guān)遺址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尋陽古城遺址保護利用策略分析[J]. 鐘艷,王燕,寧仁義,朱子謙,朱府康. 城鄉(xiāng)建設(shè). 2017(22)
[2]河北大名府故城宮殿遺址調(diào)查[J]. 白曉燕,吳喆,張羽,呂光遠,劉銫,任雪巖,徐永江. 文物春秋. 2015(05)
[3]城市中的古城遺址保護與利用研究——以遼陽“東京城”遺址為例[J]. 劉文軍,劉成海,童娣. 城市發(fā)展研究. 2011(09)
[4]北京大名府的歷史沿革及其價值所在[J]. 梁洪,蔚芝炳. 中國名城. 2011(06)
[5]大名府故城之陪都歷史探析——大名府故城考略之一[J]. 李亞. 文物春秋. 2005(03)
[6]隋唐時期河北永濟渠運輸?shù)呐d衰[J]. 鄭平. 河北學(xué)刊. 1988(06)
本文編號:3287522
【文章來源】:城市發(fā)展研究. 2020,27(11)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頁數(shù)】:4 頁
【部分圖文】:
大運河(永濟渠)與大名府故城位置圖
大名府故城遺址是大型古代城市遺址,主要是城墻的夯土層,部分文化層幾乎裸露于地表之上,具有類型豐富、分布廣泛、完整性差等特點。按照遺址的分布,現(xiàn)存的大名府故城遺址包括:(1)宮殿區(qū);(2)西城墻與善利關(guān);(3)紅寺與菅莊城墻;(4)古河道、古碼頭;(5)盧俊義莊園等(圖2)。3.1 宮城區(qū)遺址
大名府故城宮城區(qū)遺址今大名大街鄉(xiāng)雙臺村內(nèi)及北側(cè)。遺址是建筑的夯土基礎(chǔ),經(jīng)過考古挖掘能基本確定古代宮殿的輪廓、平面尺度、走向、格局,但缺少細部建筑的遺存:宮城城垣平面呈南北長方形,方向約13°,周長約1900m,南北長約510m-576m,東西寬約400m,占地面積約0.25km2,其墻體為夯筑,寬度12m-21m、殘高在0.6m-2m不等,四周城垣南開三門,其余方向各一門(4)。因被一次性水災(zāi)沖毀,宮城區(qū)遺址上各代宮殿遺址上下疊壓,其周邊廊廡層層嵌套,基本上均是土遺址。只有北面斷壁分明的文化層、磚井遺跡及出土的宋代和明代的器物、建筑構(gòu)件等(圖3)。3.2 西城墻與善利關(guān)遺址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尋陽古城遺址保護利用策略分析[J]. 鐘艷,王燕,寧仁義,朱子謙,朱府康. 城鄉(xiāng)建設(shè). 2017(22)
[2]河北大名府故城宮殿遺址調(diào)查[J]. 白曉燕,吳喆,張羽,呂光遠,劉銫,任雪巖,徐永江. 文物春秋. 2015(05)
[3]城市中的古城遺址保護與利用研究——以遼陽“東京城”遺址為例[J]. 劉文軍,劉成海,童娣. 城市發(fā)展研究. 2011(09)
[4]北京大名府的歷史沿革及其價值所在[J]. 梁洪,蔚芝炳. 中國名城. 2011(06)
[5]大名府故城之陪都歷史探析——大名府故城考略之一[J]. 李亞. 文物春秋. 2005(03)
[6]隋唐時期河北永濟渠運輸?shù)呐d衰[J]. 鄭平. 河北學(xué)刊. 1988(06)
本文編號:328752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kgx/3287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