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花帽筒亦可人——大貴州灘博物館藏珍
發(fā)布時間:2021-07-04 17:56
<正>帽筒,顧名思義,是清代中期官員放置官帽的器物。隨著歷史的變遷,帽筒的用途發(fā)生了變化,多成了擱置雞毛撣、小畫軸的器物,更成了婦女陪嫁的必備之物和眾多家庭的陳設(shè)品。帽筒創(chuàng)造于清代嘉慶年間,鼎盛于晚清乃至民國時期。我國最早的帽筒實物是清代嘉慶朝官窯出品的黃地鏤孔云龍紋圖案帽筒。清代的官帽是硬質(zhì)斗笠形的,帽頂上有紅纓、珠子和金屬,易壓損變形,故而為陳設(shè)官帽而設(shè)計了一種圓柱形器具——帽筒。帽筒取代了以往的帽架,早期為單個出現(xiàn),到了清咸豐、同治之后就成雙成對地出現(xiàn),一直延續(xù)到光緒、民國時期。帽筒的品種樣式為四方形、六方形、八方形和圓筒
【文章來源】:東方收藏. 2020,(09)
【文章頁數(shù)】:6 頁
【部分圖文】:
高28、直徑11厘米
。民間以白頭翁寓意夫妻恩愛、白頭到老。白頭翁配以牡丹,寓意富貴到白頭,表達(dá)人們追求幸福、美滿、和諧的愿望。6.民國時期程大有刷花《丹鳳來儀圖》帽筒一對(圖6),高28、直徑11厘米。此帽筒胎質(zhì)細(xì)膩,釉面光亮,底為玉璧底。圖繪一只神采奕奕的鳳凰立于秀石之上。鳳凰先刷出輪廓,再以細(xì)筆勾畫、點厾,用竹刀刻劃出翎羽,表現(xiàn)得栩栩如生。秀石刷花表現(xiàn),流動的肌理攝取自然之旨趣,色塊過渡自然,刻畫精細(xì)有靈氣。大朵牡丹色澤艷麗,枝葉正側(cè)俯仰錯落有致。題款為“丹鳳來儀,江西程■圖5程大有《富貴白頭圖》■圖6程大有《丹鳳來儀圖》■圖7劉義太《春想意美圖》OrientalCollection44說陶論瓷OrientalCollection
逐漸向亮面過渡。亮面色彩單純,上色一次完成,借白瓷底呼應(yīng)托出色彩。衣服的上色從深色到淡色,方法依此類推,刷完衣服,再刷臉和手的顏色,臉部先刷頭發(fā)和嘴唇,次刷暗部和皺紋,最后刷亮部,從深暗處逐漸向亮凸處刷色。顏色上好后,用單料畫筆按需要顏色蘸膠水料或油料調(diào)和,在色面上勾畫出五官、胡須和手部輪廓線以及領(lǐng)邊、腰帶和頭巾等。在色面上畫五官非常難,如有一筆失誤,作品全敗。因此,要有扎實的人物造型能力和書畫基矗(圖13)刷花表現(xiàn)的紋飾圖案較為豐富,有山水、時裝少女、歷史典故、花鳥、動物、博古圖、八破圖等,只要是手繪方式能表現(xiàn)的刷花均能表現(xiàn)。中國畫中“墨分五色”的效果,刷花工藝也能表現(xiàn),需要將五種不同的顏色一層一層刷上去,厚薄適中,根據(jù)需要達(dá)到濃淡深淺變化。靜觀一只只帽筒好似一本五彩的書。它情趣盎然,酣暢淋漓,奧妙無窮,優(yōu)雅而渾厚質(zhì)樸;它記錄著燦爛的文化和豐厚的歷史,積淀著異彩紛呈的中華藝術(shù),傳遞著一個個遙遠(yuǎn)的故事。細(xì)品一只只帽筒宛如一個絢爛的畫廊。無論是古裝人物還是時裝少女,無論是歷史典故還是當(dāng)代寫實,無論是祈福許愿還是寄意哲思,無論是飛禽水鳥還是走獸家畜,筆意縱橫處,異彩紛呈圖。人神鳥獸栩栩如生,山河樹木氣宇軒昂,一幅幅精彩畫面,讓人陶醉,讓人沉靜,讓人在沉靜中陶醉,在陶醉中沉靜。又新意盎然,畫風(fēng)工整秀麗,可謂刷花《博古圖》之精品佳作。博古是雜畫的一種,后人將圖畫在器物上,形成裝飾的工藝品,泛稱“博古”。如“博古圖”加上花卉、果品作為點綴而完成畫幅的叫“花博古”。北宋大觀宋徽宗命大臣編繪宣和殿所藏古器,修成《宣和博古圖》三十卷。后人因此將繪有瓷、銅、玉、石等古代器物的圖畫,叫做“博古圖”,有時以花卉、果品
本文編號:3265262
【文章來源】:東方收藏. 2020,(09)
【文章頁數(shù)】:6 頁
【部分圖文】:
高28、直徑11厘米
。民間以白頭翁寓意夫妻恩愛、白頭到老。白頭翁配以牡丹,寓意富貴到白頭,表達(dá)人們追求幸福、美滿、和諧的愿望。6.民國時期程大有刷花《丹鳳來儀圖》帽筒一對(圖6),高28、直徑11厘米。此帽筒胎質(zhì)細(xì)膩,釉面光亮,底為玉璧底。圖繪一只神采奕奕的鳳凰立于秀石之上。鳳凰先刷出輪廓,再以細(xì)筆勾畫、點厾,用竹刀刻劃出翎羽,表現(xiàn)得栩栩如生。秀石刷花表現(xiàn),流動的肌理攝取自然之旨趣,色塊過渡自然,刻畫精細(xì)有靈氣。大朵牡丹色澤艷麗,枝葉正側(cè)俯仰錯落有致。題款為“丹鳳來儀,江西程■圖5程大有《富貴白頭圖》■圖6程大有《丹鳳來儀圖》■圖7劉義太《春想意美圖》OrientalCollection44說陶論瓷OrientalCollection
逐漸向亮面過渡。亮面色彩單純,上色一次完成,借白瓷底呼應(yīng)托出色彩。衣服的上色從深色到淡色,方法依此類推,刷完衣服,再刷臉和手的顏色,臉部先刷頭發(fā)和嘴唇,次刷暗部和皺紋,最后刷亮部,從深暗處逐漸向亮凸處刷色。顏色上好后,用單料畫筆按需要顏色蘸膠水料或油料調(diào)和,在色面上勾畫出五官、胡須和手部輪廓線以及領(lǐng)邊、腰帶和頭巾等。在色面上畫五官非常難,如有一筆失誤,作品全敗。因此,要有扎實的人物造型能力和書畫基矗(圖13)刷花表現(xiàn)的紋飾圖案較為豐富,有山水、時裝少女、歷史典故、花鳥、動物、博古圖、八破圖等,只要是手繪方式能表現(xiàn)的刷花均能表現(xiàn)。中國畫中“墨分五色”的效果,刷花工藝也能表現(xiàn),需要將五種不同的顏色一層一層刷上去,厚薄適中,根據(jù)需要達(dá)到濃淡深淺變化。靜觀一只只帽筒好似一本五彩的書。它情趣盎然,酣暢淋漓,奧妙無窮,優(yōu)雅而渾厚質(zhì)樸;它記錄著燦爛的文化和豐厚的歷史,積淀著異彩紛呈的中華藝術(shù),傳遞著一個個遙遠(yuǎn)的故事。細(xì)品一只只帽筒宛如一個絢爛的畫廊。無論是古裝人物還是時裝少女,無論是歷史典故還是當(dāng)代寫實,無論是祈福許愿還是寄意哲思,無論是飛禽水鳥還是走獸家畜,筆意縱橫處,異彩紛呈圖。人神鳥獸栩栩如生,山河樹木氣宇軒昂,一幅幅精彩畫面,讓人陶醉,讓人沉靜,讓人在沉靜中陶醉,在陶醉中沉靜。又新意盎然,畫風(fēng)工整秀麗,可謂刷花《博古圖》之精品佳作。博古是雜畫的一種,后人將圖畫在器物上,形成裝飾的工藝品,泛稱“博古”。如“博古圖”加上花卉、果品作為點綴而完成畫幅的叫“花博古”。北宋大觀宋徽宗命大臣編繪宣和殿所藏古器,修成《宣和博古圖》三十卷。后人因此將繪有瓷、銅、玉、石等古代器物的圖畫,叫做“博古圖”,有時以花卉、果品
本文編號:326526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kgx/326526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