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北地區(qū)早商文化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4-19 12:43
有關早商文化的研究一直是學術界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豫北地區(qū)處于中原腹地,是夏族和商族重要活動區(qū)域之一,也是夏文化和商文化互相交流的重要地區(qū)之一。豫北地區(qū)一般而言是指河南省境內黃河以北的區(qū)域,行政上包括濟源、焦作、新鄉(xiāng)、鶴壁、安陽、濮陽六市。本文的豫北地區(qū)則主要是指輝衛(wèi)文化的分布范圍,即西南基本以沁河為界,東南基本以黃河為界,西北基本以太行山為界,東北方面的界限尚不十分明確,應在淇河和洹河之間,可能大致位于湯河一線。鑒于豫北地區(qū)二里崗期文化的發(fā)現相對較少,總體上與鄭州地區(qū)的二里崗文化相同,但也還有一些區(qū)別,所以本文采用四分法,暫時不使用更細的分期,本文所說的早商文化即指以鄭州二里崗為代表的商文化,即原二里岡下層、上層所代表的時期。這一地區(qū)的早商文化深受輝衛(wèi)文化的影響,從而與其它地區(qū)的早商文化有所區(qū)別,本文擬對這一地區(qū)的早商文化遺存進行全面系統的綜合性研究。本文主要運用地層學、類型學、文化因素分析方法等對豫北地區(qū)早商文化遺存進行分析。首先對出土遺跡遺物較為豐富的焦作府城遺址、輝縣孟莊遺址和輝縣琉璃閣遺址分別進行分期和年代研究。根據地層關系及典型器物變化規(guī)律可將焦作府城遺址早商文化遺存分為兩...
【文章來源】:河南大學河南省
【文章頁數】:7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時空范圍
(一)空間范圍
(二)時間范圍
二、考古發(fā)現與研究歷程
(一)考古調查與發(fā)掘
(二)學術研究歷程
三、選題意義與研究方法
(一)選題意義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豫北地區(qū)早商遺存概況
一、輝縣琉璃閣遺址
二、輝縣孟莊遺址
三、焦作府城遺址
四、修武李固遺址
五、新鄉(xiāng)李大召遺址
六、輝縣豐城遺址
七、新鄉(xiāng)潞王墳遺址
八、輝縣張雷遺址
九、新鄉(xiāng)楊村遺址
十、鶴壁王莊遺址
十一、新鄉(xiāng)王門遺址
十二、焦作李屯遺址
十三、其他遺址
第二章 豫北地區(qū)早商文化遺存的分期與年代
一、府城遺址早商文化分期與年代
(一)層位關系
(二)陶器的形制分析
(三)府城遺址早商文化分組與分期
(四)年代
二、孟莊遺址早商文化分期與年代
(一)層位關系
(二)陶器的形制分析
(三)孟莊遺址早商文化分組與分期
(四)年代
三、琉璃閣遺址早商文化分期與年代
(一)陶器的形制分析
(二)琉璃閣遺址早商文化分組與分期
(三)年代
四、豫北地區(qū)其他早商遺址的分期與年代
(一)李大召遺址的分期與年代
(二)楊村遺址的分期與年代
(三)潞王墳遺址的分期與年代
(四)張雷遺址的分期與年代
五、豫北地區(qū)早商文化遺存的綜合分期與年代
第三章 豫北地區(qū)早商文化性質分析
一、文化因素分析
(一)陶器分析
(二)墓葬
二、文化性質與區(qū)域中心
(一)文化性質
(二)豫北地區(qū)早商時期的區(qū)域中心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論輝縣孟莊商城的年代[J]. 侯衛(wèi)東,張玲. 江漢考古. 2020(01)
[2]漆觚、圓陶片與柄形器[J]. 嚴志斌.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 2020(01)
[3]商文化中的火葬與焚燒墓室現象[J]. 郜向平,宋雪明. 江漢考古. 2018(05)
[4]淺談商周時期墓葬中腰坑的功能和意義[J]. 曾寶棟,楊楊. 殷都學刊. 2017(03)
[5]文化因素分析方法的省思——以二里崗文化的研究為例[J]. 桑櫟. 南方文物. 2017(01)
[6]關于商代文化分期的幾點思考[J]. 谷飛. 華夏考古. 2016(04)
[7]試論二里崗文化構成的演變[J]. 侯衛(wèi)東. 江漢考古. 2016(04)
[8]商文化的北界[J]. 張翠蓮. 考古. 2016(04)
[9]史前夏商城址城郭之制分析[J]. 張國碩,王瓊. 中原文物. 2014(06)
[10]輝縣市張雷遺址發(fā)掘簡報[J]. 李慧萍,王升光,冉煥琴,靳志宏,曹陽,王玉倩,勾榮國,冉偉,秦偉,王毅,勾鮮瑞,張有新,李慧萍,明永華,賀惠陸. 中原文物. 2014(05)
博士論文
[1]商周合葬墓研究[D]. 周劍.鄭州大學 2018
碩士論文
[1]夏商之際豫北地區(qū)考古學文化研究[D]. 史炎炎.河北師范大學 2019
[2]豫北地區(qū)先商文化墓地初探[D]. 王旭光.遼寧師范大學 2015
[3]論早商文化對山西地區(qū)的文化傳播與影響[D]. 丁大濤.鄭州大學 2011
本文編號:3147575
【文章來源】:河南大學河南省
【文章頁數】:7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時空范圍
(一)空間范圍
(二)時間范圍
二、考古發(fā)現與研究歷程
(一)考古調查與發(fā)掘
(二)學術研究歷程
三、選題意義與研究方法
(一)選題意義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豫北地區(qū)早商遺存概況
一、輝縣琉璃閣遺址
二、輝縣孟莊遺址
三、焦作府城遺址
四、修武李固遺址
五、新鄉(xiāng)李大召遺址
六、輝縣豐城遺址
七、新鄉(xiāng)潞王墳遺址
八、輝縣張雷遺址
九、新鄉(xiāng)楊村遺址
十、鶴壁王莊遺址
十一、新鄉(xiāng)王門遺址
十二、焦作李屯遺址
十三、其他遺址
第二章 豫北地區(qū)早商文化遺存的分期與年代
一、府城遺址早商文化分期與年代
(一)層位關系
(二)陶器的形制分析
(三)府城遺址早商文化分組與分期
(四)年代
二、孟莊遺址早商文化分期與年代
(一)層位關系
(二)陶器的形制分析
(三)孟莊遺址早商文化分組與分期
(四)年代
三、琉璃閣遺址早商文化分期與年代
(一)陶器的形制分析
(二)琉璃閣遺址早商文化分組與分期
(三)年代
四、豫北地區(qū)其他早商遺址的分期與年代
(一)李大召遺址的分期與年代
(二)楊村遺址的分期與年代
(三)潞王墳遺址的分期與年代
(四)張雷遺址的分期與年代
五、豫北地區(qū)早商文化遺存的綜合分期與年代
第三章 豫北地區(qū)早商文化性質分析
一、文化因素分析
(一)陶器分析
(二)墓葬
二、文化性質與區(qū)域中心
(一)文化性質
(二)豫北地區(qū)早商時期的區(qū)域中心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論輝縣孟莊商城的年代[J]. 侯衛(wèi)東,張玲. 江漢考古. 2020(01)
[2]漆觚、圓陶片與柄形器[J]. 嚴志斌.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 2020(01)
[3]商文化中的火葬與焚燒墓室現象[J]. 郜向平,宋雪明. 江漢考古. 2018(05)
[4]淺談商周時期墓葬中腰坑的功能和意義[J]. 曾寶棟,楊楊. 殷都學刊. 2017(03)
[5]文化因素分析方法的省思——以二里崗文化的研究為例[J]. 桑櫟. 南方文物. 2017(01)
[6]關于商代文化分期的幾點思考[J]. 谷飛. 華夏考古. 2016(04)
[7]試論二里崗文化構成的演變[J]. 侯衛(wèi)東. 江漢考古. 2016(04)
[8]商文化的北界[J]. 張翠蓮. 考古. 2016(04)
[9]史前夏商城址城郭之制分析[J]. 張國碩,王瓊. 中原文物. 2014(06)
[10]輝縣市張雷遺址發(fā)掘簡報[J]. 李慧萍,王升光,冉煥琴,靳志宏,曹陽,王玉倩,勾榮國,冉偉,秦偉,王毅,勾鮮瑞,張有新,李慧萍,明永華,賀惠陸. 中原文物. 2014(05)
博士論文
[1]商周合葬墓研究[D]. 周劍.鄭州大學 2018
碩士論文
[1]夏商之際豫北地區(qū)考古學文化研究[D]. 史炎炎.河北師范大學 2019
[2]豫北地區(qū)先商文化墓地初探[D]. 王旭光.遼寧師范大學 2015
[3]論早商文化對山西地區(qū)的文化傳播與影響[D]. 丁大濤.鄭州大學 2011
本文編號:314757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kgx/3147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