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邊鬲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4-16 01:31
文章通過花邊鬲的類型學研究,大致描繪了花邊鬲興衰以及動態(tài)傳布過程。將目前所發(fā)現(xiàn)的花邊鬲共分為三期五段。依據(jù)花邊鬲出現(xiàn)時間早晚,花邊鬲分布于內蒙古中南部區(qū),陜北區(qū),涇水流域、渭水中上游區(qū),遼西區(qū),冀北燕山南麓區(qū),松嫩平原區(qū)等區(qū)。通過以上區(qū)域內花邊鬲分布和源流的探討,大致明晰了花邊鬲從龍山晚期偏晚階段至西周時期的動態(tài)演變過程。文章分為五部分第一部分:前言簡述了論文的寫作緣由,研究的時空范圍,以及研究簡史和現(xiàn)狀。第二部分:花邊鬲形制分析對花邊鬲進行詳細的類型學研究。第三部分:分期與年代將目前所發(fā)現(xiàn)的花邊鬲分為三期五段,并確立各期、段年代。第四部分:空間分布與源流將目前所發(fā)現(xiàn)花邊鬲,置于內蒙古中南部區(qū),陜北區(qū),涇水流域、渭水中上游區(qū),遼西區(qū),冀北燕山南麓區(qū),松嫩平原區(qū)之中。詳細討論了花邊鬲各類型的分布與演進以及源流,明晰了花邊鬲的動態(tài)演變過程。第五部分:結語
【文章來源】:吉林大學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6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花邊鬲形制分析
(一)甲類
(二)乙類
(三)丙類
(四)丁類
第三章 分期與年代
第四章 空間分布與源流
(一)空間分布
(二)淵源
(三)消亡
第五章 結語
參考文獻
附圖
附表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李家崖文化分期及相關問題研究[J]. 孟琦,楊建華. 考古與文物. 2016(01)
[2]夏家店下層文化消亡后的遼西[J]. 付琳,王立新. 考古. 2015(08)
[3]甘肅岷縣占旗寺洼文化遺址發(fā)掘簡報[J]. 韓翀飛,馬智全,陳國科,楊書明,寇小石,龐耀先. 考古與文物. 2012(04)
[4]試析昌平張營遺址早期青銅時代遺存[J]. 豆海鋒,王立新. 北方文物. 2010(03)
[5]論白金寶二期文化[J]. 朱永剛. 北方文物. 2009(01)
[6]陜西寶雞高家村劉家文化墓地發(fā)掘報告[J]. 田仁孝,張?zhí)於?王力軍,巨海元,上官林全,李永忠,劉軍戶,張?zhí)炝?劉華,王時雨,劉軍社. 古代文明(輯刊). 2008(00)
[7]陜西麟游縣史家塬遺址發(fā)掘報告[J]. 雷興山,張?zhí)於?田仁孝. 華夏考古. 2004(04)
[8]遼西區(qū)夏至戰(zhàn)國時期文化格局與經(jīng)濟形態(tài)的演進[J]. 王立新. 考古學報. 2004(03)
[9]中國東北地區(qū)所見的珍珠紋陶器[J]. 王立新. 邊疆考古研究. 2003(00)
[10]鄉(xiāng)寧縣內陽垣清理一批夏、春秋時期墓葬[J]. 許文勝,張紅娟,李林. 文物世界. 2004(01)
碩士論文
[1]太行山東麓地區(qū)周代陶鬲譜系研究[D]. 李曉健.吉林大學 2017
[2]試析李家崖文化[D]. 孫文浩.重慶師范大學 2016
[3]朱開溝遺址陶器花邊紋飾研究[D]. 楊鵬強.西北大學 2011
[4]晉陜高原夏商時期考古學文化格局研究[D]. 趙菊梅.吉林大學 2004
本文編號:3140480
【文章來源】:吉林大學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6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花邊鬲形制分析
(一)甲類
(二)乙類
(三)丙類
(四)丁類
第三章 分期與年代
第四章 空間分布與源流
(一)空間分布
(二)淵源
(三)消亡
第五章 結語
參考文獻
附圖
附表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李家崖文化分期及相關問題研究[J]. 孟琦,楊建華. 考古與文物. 2016(01)
[2]夏家店下層文化消亡后的遼西[J]. 付琳,王立新. 考古. 2015(08)
[3]甘肅岷縣占旗寺洼文化遺址發(fā)掘簡報[J]. 韓翀飛,馬智全,陳國科,楊書明,寇小石,龐耀先. 考古與文物. 2012(04)
[4]試析昌平張營遺址早期青銅時代遺存[J]. 豆海鋒,王立新. 北方文物. 2010(03)
[5]論白金寶二期文化[J]. 朱永剛. 北方文物. 2009(01)
[6]陜西寶雞高家村劉家文化墓地發(fā)掘報告[J]. 田仁孝,張?zhí)於?王力軍,巨海元,上官林全,李永忠,劉軍戶,張?zhí)炝?劉華,王時雨,劉軍社. 古代文明(輯刊). 2008(00)
[7]陜西麟游縣史家塬遺址發(fā)掘報告[J]. 雷興山,張?zhí)於?田仁孝. 華夏考古. 2004(04)
[8]遼西區(qū)夏至戰(zhàn)國時期文化格局與經(jīng)濟形態(tài)的演進[J]. 王立新. 考古學報. 2004(03)
[9]中國東北地區(qū)所見的珍珠紋陶器[J]. 王立新. 邊疆考古研究. 2003(00)
[10]鄉(xiāng)寧縣內陽垣清理一批夏、春秋時期墓葬[J]. 許文勝,張紅娟,李林. 文物世界. 2004(01)
碩士論文
[1]太行山東麓地區(qū)周代陶鬲譜系研究[D]. 李曉健.吉林大學 2017
[2]試析李家崖文化[D]. 孫文浩.重慶師范大學 2016
[3]朱開溝遺址陶器花邊紋飾研究[D]. 楊鵬強.西北大學 2011
[4]晉陜高原夏商時期考古學文化格局研究[D]. 趙菊梅.吉林大學 2004
本文編號:314048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kgx/3140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