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元代出土匍匐俑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2-06 17:03
唐-元代匍匐俑特征明顯,具有鮮明的演變和發(fā)展規(guī)律,筆者根據(jù)匍匐俑頭部姿態(tài)將其分為面?zhèn)绕?面微偏、面朝下,面直視前方,面目視斜下方和面朝上狀六個類型,共分為六期,分別是初唐時期(618674年)、初唐晚期至盛唐早期(675720年)、盛唐早期至中唐(721850年)、晚唐至五代(851964年)、北宋至南宋初期(9651152年)、南宋至元代(11531368年),在類型劃分及分期基礎(chǔ)上,探討匍匐俑的演變及演變原因。其次,通過對匍匐俑姿態(tài)及匍匐俑在墓葬空間中的位置分析,認為唐-元墓葬中出土的面朝下狀、面?zhèn)绕珷罴懊娉盃钯橘胭缚赡苁欠犢?而仰面上視狀匍匐俑可能是仰觀俑,并由此探討匍匐俑的來源,認為伏聽俑來源于現(xiàn)實中的“地聽”,而仰觀俑可能來源于古人仰觀天,俯察地這一思想,并認為匍匐俑可能也有仰觀俯察之意,墓葬中出土的伏聽俑和仰觀俑應皆是來源于現(xiàn)實生活,置入墓葬內(nèi)神化為鎮(zhèn)墓神煞,其作用可能放大,可以連接天曹和地府,從而保護墓主及墓主的靈魂不受侵害。最后,分析墓...
【文章來源】:蘭州大學甘肅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0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研究對象及研究意義
二、研究現(xiàn)狀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匍匐俑的類型與分期
第一節(jié) 匍匐俑的發(fā)現(xiàn)與分布
第二節(jié) 匍匐俑的類型
第三節(jié) 匍匐俑的年代與分期
第四節(jié) 匍匐俑演變原因分析
第二章 匍匐俑的性質(zhì)、來源及作用
第一節(jié) 匍匐俑的性質(zhì)
第二節(jié) 匍匐俑的來源及作用
第三章 墓主與匍匐俑的關(guān)系探討
第一節(jié) 出土匍匐俑的墓葬等級
第二節(jié) 墓主與匍匐俑的關(guān)系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附表
在學期間的研究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遼寧朝陽七道泉子唐墓發(fā)掘簡報[J]. 李道新,李陽成,高鐵,劉洋,趙海杰,孫航. 文物. 2018(06)
[2]唐宋墓葬中的仰觀伏聽俑與圣人象征[J]. 王銘. 北方工業(yè)大學學報. 2018(01)
[3]跪拜俑溯源[J]. 張維慎. 黃河.黃土.黃種人. 2017(24)
[4]唐代跪拜俑與伏聽俑考辨[J]. 李奕周.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17(08)
[5]風華絕代 鞏義夾津口唐墓出土瓷器[J]. 郝紅星,王青梅. 大眾考古. 2017(06)
[6]崇州市山泉村和德壽村宋墓發(fā)掘簡報[J]. 陳平,張成俊,索德浩,王槐榮,盧素文,黨明,曹桂梅,嚴彬,代福堯,謝林,李健. 成都考古發(fā)現(xiàn). 2013(00)
[7]江蘇溧陽北宋李彬夫婦墓出土俑像、墓志及葬俗特征研究[J]. 彭輝. 東南文化. 2015(03)
[8]江西宋墓出土的生肖俑[J]. 賴金明. 東方收藏. 2014(01)
[9]成都市青白江區(qū)和平村墓群發(fā)掘簡報[J]. 蘭玉龍,楊曉明,韋小勇,張光磊,莫燕燕,嚴彬,逯德軍,龔揚民. 成都考古發(fā)現(xiàn). 2011(00)
[10]西安西郊唐突騎施奉德可汗王子墓發(fā)掘簡報[J]. 張翔宇,柴怡,王勵耘,史連峰,李文會,張紅倉,陳芳學,楊永崗,高博,黨曉婷,王娥. 文物. 2013(08)
博士論文
[1]宋代服飾制度研究[D]. 王雪莉.浙江大學 2006
碩士論文
[1]朝陽地區(qū)遼墓的考古學研究[D]. 孫宏.遼寧師范大學 2018
[2]《宋史·輿服志》中的服飾研究[D]. 華雯.東華大學 2016
[3]宋代平民服飾研究[D]. 安語昕.西北大學 2015
[4]宋元明時期江南地區(qū)魂瓶研究[D]. 彭友琴.南京大學 2012
[5]北方地區(qū)隋唐墓葬研究[D]. 郭清章.鄭州大學 2009
[6]宋代士大夫服飾研究[D]. 譚靜靜.山東大學 2008
本文編號:3020794
【文章來源】:蘭州大學甘肅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0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研究對象及研究意義
二、研究現(xiàn)狀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匍匐俑的類型與分期
第一節(jié) 匍匐俑的發(fā)現(xiàn)與分布
第二節(jié) 匍匐俑的類型
第三節(jié) 匍匐俑的年代與分期
第四節(jié) 匍匐俑演變原因分析
第二章 匍匐俑的性質(zhì)、來源及作用
第一節(jié) 匍匐俑的性質(zhì)
第二節(jié) 匍匐俑的來源及作用
第三章 墓主與匍匐俑的關(guān)系探討
第一節(jié) 出土匍匐俑的墓葬等級
第二節(jié) 墓主與匍匐俑的關(guān)系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附表
在學期間的研究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遼寧朝陽七道泉子唐墓發(fā)掘簡報[J]. 李道新,李陽成,高鐵,劉洋,趙海杰,孫航. 文物. 2018(06)
[2]唐宋墓葬中的仰觀伏聽俑與圣人象征[J]. 王銘. 北方工業(yè)大學學報. 2018(01)
[3]跪拜俑溯源[J]. 張維慎. 黃河.黃土.黃種人. 2017(24)
[4]唐代跪拜俑與伏聽俑考辨[J]. 李奕周.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17(08)
[5]風華絕代 鞏義夾津口唐墓出土瓷器[J]. 郝紅星,王青梅. 大眾考古. 2017(06)
[6]崇州市山泉村和德壽村宋墓發(fā)掘簡報[J]. 陳平,張成俊,索德浩,王槐榮,盧素文,黨明,曹桂梅,嚴彬,代福堯,謝林,李健. 成都考古發(fā)現(xiàn). 2013(00)
[7]江蘇溧陽北宋李彬夫婦墓出土俑像、墓志及葬俗特征研究[J]. 彭輝. 東南文化. 2015(03)
[8]江西宋墓出土的生肖俑[J]. 賴金明. 東方收藏. 2014(01)
[9]成都市青白江區(qū)和平村墓群發(fā)掘簡報[J]. 蘭玉龍,楊曉明,韋小勇,張光磊,莫燕燕,嚴彬,逯德軍,龔揚民. 成都考古發(fā)現(xiàn). 2011(00)
[10]西安西郊唐突騎施奉德可汗王子墓發(fā)掘簡報[J]. 張翔宇,柴怡,王勵耘,史連峰,李文會,張紅倉,陳芳學,楊永崗,高博,黨曉婷,王娥. 文物. 2013(08)
博士論文
[1]宋代服飾制度研究[D]. 王雪莉.浙江大學 2006
碩士論文
[1]朝陽地區(qū)遼墓的考古學研究[D]. 孫宏.遼寧師范大學 2018
[2]《宋史·輿服志》中的服飾研究[D]. 華雯.東華大學 2016
[3]宋代平民服飾研究[D]. 安語昕.西北大學 2015
[4]宋元明時期江南地區(qū)魂瓶研究[D]. 彭友琴.南京大學 2012
[5]北方地區(qū)隋唐墓葬研究[D]. 郭清章.鄭州大學 2009
[6]宋代士大夫服飾研究[D]. 譚靜靜.山東大學 2008
本文編號:302079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kgx/3020794.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