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家文化出土玉器的初步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西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K876.8
【圖文】:
圖 1-1 齊家文化玉器的出土與采集地點分布示意圖1、天水師趙村 2、武山傅家門 3、甘谷渭水峪 4、秦安興國鎮(zhèn)堡子坪、楊家坪 5、秦安縣郭集鄉(xiāng)榆木村秦安縣王窯鄉(xiāng)山王村 7、秦安縣古城鄉(xiāng)南坡村 8、莊浪縣良邑鄉(xiāng)蘇苗塬遺址 9、莊浪縣柳梁鄉(xiāng)野狐灣遺 10、會寧縣老鴉溝村油坊莊 11、靜寧縣治平鄉(xiāng)后柳溝村 12、靈臺橋村 13、寧夏西吉縣興隆鎮(zhèn) 14、寧夏
玉環(huán)
4 5 6 7圖 1-4 玉琮1、甘谷渭水峪出土玉琮 2、師趙村 M8:1 玉琮 3、定西市團結鄉(xiāng)高泉村玉琮 4、 廣河齊家坪出土玉琮 5、靜寧后柳溝村玉琮 6、 靜寧后柳溝玉琮 7、靜寧后柳溝村素面玉琮上述的齊家文化三類玉琮中,數(shù)量上以矮體玉琮和高體玉琮為較多,分別有十多件,目前齊家文化玉琮經過考古發(fā)現(xiàn)的只有 1 件,為師趙村 M8:1 玉琮,其余多為征集或采集品,出土背景不詳。我們推測這種上下沒有射口,或只有極淺射口的玉琮,可能就是齊家文化的原始玉琮。4.多璜聯(lián)璧多璜聯(lián)璧是由兩節(jié)以上的璜形玉片,通過各個璜形玉片兩端的系孔連綴而形成的玉璧,一般由 2~5 節(jié)璜對合組合。一些學者將其稱為復合璧①、玉圍圈②。據(jù)目前公布的資料,多璜聯(lián)璧主要見于廣河縣半山瓦罐嘴、廣河齊家坪、天水師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葉舒憲;;玉石之路黃河道再探——山西興縣碧村小玉梁史前玉器調查[J];民族藝術;2014年05期
2 葉舒憲;;玉石之路與華夏文明的資源依賴——石峁玉器新發(fā)現(xiàn)的歷史重建意義[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06期
3 陳小三;;試論鑲嵌綠松石牌飾的起源[J];考古與文物;2013年05期
4 孫周勇;邵晶;邵安定;康寧武;屈鳳鳴;劉小明;;陜西神木縣石峁遺址[J];考古;2013年07期
5 葉舒憲;;玉文化先統(tǒng)一中國說:石峁玉器新發(fā)現(xiàn)及其文明史意義[J];民族藝術;2013年04期
6 王裕昌;;齊家文化玉器散論[J];博物館研究;2012年04期
7 王輝;;甘青地區(qū)新石器—青銅時代考古學文化的譜系與格局[J];考古學研究;2012年00期
8 馬明志;;河套地區(qū)齊家文化遺存的界定及其意義——兼論西部文化東進與北方邊地文化的聚合歷程[J];文博;2009年05期
9 韓建業(yè);;論二里頭青銅文明的興起[J];中國歷史文物;2009年01期
10 張?zhí)於?;論關中東部的夏代早期文化遺存[J];中國歷史文物;2009年01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杜瑋;甄強;杜站偉;于孟洲;;青海民和喇家遺址考古發(fā)掘再獲重要發(fā)現(xiàn)[N];中國文物報;2017年
2 葉茂林;;再談齊家文化玉器[N];中國文物報;2006年
3 葉茂林;;淺談齊家文化玉器[N];中國文物報;200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陳小三;河西走廊及其鄰近地區(qū)早期青銅時代遺存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王玉妹;齊家文化玉器的考古學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80243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kgx/2802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