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墓葬文化差異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7-13 06:20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金代墓葬文化差異,包括金代墓葬的形制特征、隨葬品及金代墓葬所體現(xiàn)的金代社會文化現(xiàn)象差異。主要有金代政治政策、區(qū)域間的經(jīng)濟交流、文化交流的發(fā)展狀況及原因。金代墓葬因為族屬、時間、空間的不同,呈現(xiàn)出較大的文化差異。它一方面體現(xiàn)族群習俗與族群心理的自我認同,一方面體現(xiàn)出受客觀環(huán)境如地域、政治、生產(chǎn)方式、文化等因素的影響后而形成的交流狀態(tài)。在分區(qū)標準上,根據(jù)金代墓葬的文化面貌差異,結合自然地理區(qū)域?qū)⒔鸫乖釀澐譃槿髤^(qū)域,分別為1.中國東北地區(qū);2.燕云地區(qū);3.中原地區(qū)。歷史時期考古學文化受社會政治因素影響較大,所以在分期上,根據(jù)金代較大的政治變化,將金代墓葬分為三期,早期為金朝建國至海陵王遷都之前(公元1115-1152年),中期為海陵王遷都至金世宗時期(公元1153-1189年),晚期為金章宗明昌以后至金滅亡(公元1190-1234年)。通過時間發(fā)展縱向?qū)鸫乖岬哪乖嵝沃、隨葬品、葬俗、墓葬裝飾等進行研究,結合分區(qū)的橫向研究,總結金代墓葬文化發(fā)展的過程,探究其時空關系發(fā)展變化差異與文化交流。結合金代社會生活史探究三大區(qū)域金代墓葬文化因素差異的原因、葬俗文化的變化過程。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K878.8
【圖文】:
圖 2-1 齊國王墓平面圖金墓①,結合簡報中的墓葬平剖面圖,可以由六塊石板組成。東、西壁各兩塊,南、北板鋪成,頂部由三塊石板做蓋,構筑的石不平,一面較為平整,平整的一面向內(nèi)部。葬品等。(積石墓)1 座:米古城 M5②,此墓封土長約 20、寬 12 米,與掉封土即見石塊,此墓葬早年被盜,但四壁室,兩側(cè)都有破碎的棺木、鐵釘、少量人骨
土壙中用磚砌出類似槨的部分,用石板地②,有三座墓葬屬于土壙磚槨墓。分槨墓(圖 2-3),槨內(nèi)用磚鋪地面,,長 1.40、寬 0.68、高 0.62 米③。
河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至墓頂高 2.7 米,穹窿頂。墓室前部,棺床呈凹字形,高 0.32 米。棺床東碎塊附近發(fā)現(xiàn)少許骨灰,墓內(nèi)未見人骨壁和甬道相通外,其他各壁均有磚雕家檠,燈檠下面砌臺座,燈檠左側(cè)繪一身桌一椅;北壁中部下方砌虛掩假門;東一個;東南壁中部有一磚雕的案,案上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K878.8
【圖文】:
圖 2-1 齊國王墓平面圖金墓①,結合簡報中的墓葬平剖面圖,可以由六塊石板組成。東、西壁各兩塊,南、北板鋪成,頂部由三塊石板做蓋,構筑的石不平,一面較為平整,平整的一面向內(nèi)部。葬品等。(積石墓)1 座:米古城 M5②,此墓封土長約 20、寬 12 米,與掉封土即見石塊,此墓葬早年被盜,但四壁室,兩側(cè)都有破碎的棺木、鐵釘、少量人骨
土壙中用磚砌出類似槨的部分,用石板地②,有三座墓葬屬于土壙磚槨墓。分槨墓(圖 2-3),槨內(nèi)用磚鋪地面,,長 1.40、寬 0.68、高 0.62 米③。
河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至墓頂高 2.7 米,穹窿頂。墓室前部,棺床呈凹字形,高 0.32 米。棺床東碎塊附近發(fā)現(xiàn)少許骨灰,墓內(nèi)未見人骨壁和甬道相通外,其他各壁均有磚雕家檠,燈檠下面砌臺座,燈檠左側(cè)繪一身桌一椅;北壁中部下方砌虛掩假門;東一個;東南壁中部有一磚雕的案,案上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貞強;;金代泰山文士研究的一部力作——讀聶立申教授著《金代泰山文士研究》[J];松州學刊;2016年05期
2 吳敬;邵海波;;東北地區(qū)金代遺址出土鐵器的類型學考察[J];邊疆考古研究;2013年01期
3 曹鐵娃;曹鐵錚;王一建;;1900年以來金代皇陵的考察與研究分析[J];建筑創(chuàng)作;2017年05期
4 徐潔;;金代禮制研究綜述[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7年11期
5 任s
本文編號:275308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kgx/2753086.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