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國至漢楚地漆棺紋飾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9-10-28 18:14
【摘要】: 漆棺是中國古代喪葬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古代先民的藝術結(jié)晶。它經(jīng)歷了數(shù)千年的完善和發(fā)展,其藝術價值和藝術地位是顯而易見的。由于古代漆棺的胎體多為木胎,極易腐爛,出土后的完整物件相較其它器物就比較少。戰(zhàn)國至漢代時期出土的漆棺,其最主要的,并能夠代表當時的漆棺藝術水平的當屬在湖北隨縣擂鼓墩出土的戰(zhàn)國曾侯乙漆棺和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漆棺。由于楚地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所處的獨特的歷史時期,其藝術的表現(xiàn)代表了戰(zhàn)國至漢代漆器發(fā)展的先進水平。本文對戰(zhàn)國至漢代漆棺的研究分四個部分進行: 一、對楚地漆棺及裝飾紋樣進行調(diào)查研究。 楚地出土戰(zhàn)國至漢代的漆棺保存較為完整有,戰(zhàn)國的曾侯乙墓漆棺、包山2號墓漆棺,漢代的馬王堆1號墓漆棺、砂子塘1號墓漆棺共八具。每具漆棺都有五個裝飾面,分別為蓋板、左右側(cè)板、足擋、頭擋,本文就其中七具漆棺作出線描稿,對其裝飾紋樣進行圖像學分析。 二、對主要紋飾進行研究 從對漆棺裝飾的圖像學分析中可以看出,戰(zhàn)國至漢代楚地漆棺主要裝飾紋樣有龍紋、鳥紋、蛇紋、虎紋、鹿紋、羽人紋、神獸紋、仙山紋、璧紋、云氣紋、幾何紋。通過文獻資料和出土文物,研究這些漆棺中的主要紋樣的起源、文化寓意及其演變。 三、探究漆棺紋樣的文化內(nèi)涵及體現(xiàn)的喪葬思想 楚人信鬼好巫之鳳完整的體現(xiàn)在漆棺的裝飾上,其升仙思想對漢代人的思想、審美意識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它使得當時人們的思想觀念被濃厚的迷信色彩籠罩。在楚文化中的巫術思想、宗教信仰、神話傳說,和漢代黃老思想、升仙文化相互結(jié)合,在楚地形成了具有濃郁楚文化內(nèi)涵的漆棺裝飾藝術。 四、對漆棺紋飾的研究得出結(jié)論 通過對楚地漆棺裝飾紋樣的研究,能夠看出漆棺上描繪的物象是楚人建構(gòu)的一個神奇的靈魂升仙過程。人死后神獸為其驅(qū)除癘鬼以辟除不樣,并祈求仙人的庇護,使死者遺體免遭殘害。只有保存尸體的完好,死者的靈魂才不會失去尸身而四處流浪。靈魂在羽人、龍、鳳等瑞獸的引導下就飛升成仙。靈魂在羽人和瑞獸的引導下,在祥云的環(huán)繞下,從充滿死亡氣息的冥界升入仙界,借由巫術的方式讓其生命得以無限循環(huán)。這是所有楚人夢寐以求的最高理想,也是楚人對葬具進行如此裝飾的根源所在。 從楚地出土的漢代漆棺裝飾紋樣上來看,,漢代繼承了楚文化中的神秘巫術、宗教信仰,同時由于讖緯迷信思想和道家學說中神仙思想的影響,使他們對升仙更為迷戀。漢代漆棺上大量的升仙紋飾,揭示了楚國升仙之說對于漢代的深遠影響。漢代漆棺紋飾中楚文化因素,可以從眾多戰(zhàn)國漆棺圖象中找到彼此之間的師承關系。遠古流傳下來的巫術文化、神話故事,在漢代漆器上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在楚文化裝飾的基礎上,漢漆器紋飾上的線條更加自由流暢,纖細且富于彈性,色彩更加豐富,從而形成了,飛揚流動、詭譎神秘的獨特鳳格。
【學位授予單位】:山西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K878
本文編號:2553157
【學位授予單位】:山西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K878
【引證文獻】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王磊;秦漢漆器云紋紋飾研究[D];揚州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55315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kgx/2553157.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