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窯口古鈞瓷的無損鑒別研究
【圖文】:
為了獲得較為直觀的原料特征信息,對樣品的部分氧化物含量做二維散布分析,即選取兩種氧化物的含量分別為橫坐標和縱坐標繪制平面圖。5102一 Mno,F(xiàn)eZO3一Mno的二維散布圖分別如圖3.2、3.3所示。由圖3.2可以看出,04年發(fā)掘鈞官瓷位于右下角,和74年發(fā)掘鈞官瓷差異明顯。由圖3.3可以看出,04年發(fā)掘鈞官瓷釉中FeZO3的含量明顯高于74年發(fā)掘鈞官瓷釉中FeZO3的含量,,大部分集中于平面圖的右上角,兩批樣品能較好區(qū)分開。從分布情況可以看出兩批樣品釉料配方類內(nèi)關系密切,類間差異明顯。
FeZO3一Mno的二維散布圖分別如圖3.2、3.3所示。由圖3.2可以看出,04年發(fā)掘鈞官瓷位于右下角,和74年發(fā)掘鈞官瓷差異明顯。由圖3.3可以看出,04年發(fā)掘鈞官瓷釉中FeZO3的含量明顯高于74年發(fā)掘鈞官瓷釉中FeZO3的含量,大部分集中于平面圖的右上角,兩批樣品能較好區(qū)分開。從分布情況可以看出兩批樣品釉料配方類內(nèi)關系密切,類間差異明顯。
【學位授予單位】:鄭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K876.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馮先銘;三十年來我國陶瓷考古的收獲[J];故宮博物院院刊;1980年01期
2 李輝柄;鈞窯的性質(zhì)及其創(chuàng)燒年代[J];故宮博物院院刊;1982年02期
3 秦大樹;鈞窯三問——論鈞窯研究中的幾個問題[J];故宮博物院院刊;2002年05期
4 陳顯求,黃瑞福,陳士萍,宋祥云,周學林,張毓俊,趙青云;宋、元鈞瓷的中間層、乳光和呈色問題[J];硅酸鹽學報;1983年02期
5 王芬;羅宏杰;李強;李偉東;;分相呈色陶瓷釉的特性及呈色機理[J];硅酸鹽學報;2009年02期
6 陳顯求;;陶瓷的顯微結構及其研究方法[J];河北陶瓷;1980年04期
7 李國霞,趙維娟,高正耀,李融武,謝建忠,吳曉力,姚桂芳,黃忠祥,賈秀琴,韓松;中子活化分析在古陶瓷原料產(chǎn)地研究中的應用[J];原子核物理評論;2000年04期
8 馮松林,徐清,馮向前,雷勇,程琳,汪燕青;核分析技術在古陶瓷中的應用研究[J];原子核物理評論;2005年01期
9 秦大樹;鈞窯始燒年代考[J];華夏考古;2004年02期
10 熊燕飛;陶瓷釉的分相[J];陶瓷研究;1997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張斌;PIXE在古陶瓷、古玻璃產(chǎn)地中的應用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2 張茂林;同步輻射在古陶瓷研究中的初步應用[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溫昶;鈞官瓷斷代和不同時期劉家門窯鈞瓷的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2 張小麗;用多種現(xiàn)代分析技術研究古鈞瓷的物理性能和呈色機理[D];鄭州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54841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kgx/2548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