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代出土琥珀初步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9-10-02 05:32
【摘要】:與國內陶瓷、金銀器、玉器門類研究的深入相比,琥珀研究顯得尤為薄弱,遼代墓葬和遺址出土的豐富的琥珀器物,為研究中國古代的琥珀工藝提供了契機。本文試圖以科學發(fā)掘出土的遼代琥珀資料為依據(jù),對琥珀相關問題進行初步探索。文章首先對遼代琥珀按發(fā)掘時間順序進行了簡要梳理;其次按功能將遼琥珀分為裝飾用品、佛教用品、喪葬用品三類,其中著重筆墨對琥珀佩飾進行了細致的分析,并對瓔珞、握手等具體器物做了一些文獻考證;再次就遼琥珀的題材、工藝特色、共出器物、使用者的情況等相關問題展開進一步的研究;最后探討遼代琥珀的來源并對遼琥珀進行文化因素分析。通過系統(tǒng)研究發(fā)現(xiàn),琥珀作為一種廣泛產(chǎn)于并流行于異域的器物,在遼代的廣泛流行,充分印證了中西貿易的暢通,并引發(fā)中西文化交流層面的深入思考,以及從琥珀的發(fā)展脈絡中初步揭示遼琥珀重要的歷史地位。
【圖文】:
有應役近侍等「層人士佩戴魚飾者,可知,契月一雖效仿唐制,流行佩魚,但是等級界限沒有中!泉地區(qū)那么森嚴。圖2一2陳國公主玻角珍珠船型耳墜玻泊項鏈完整版只在遼陳國公主墓出土l件(1冬】2一:3)。J慶拍珍珠項鏈1組7()魂件,省于公主預部。用8串金絲串聯(lián)的珍珠和l件膚功墜、3顆玻拍珠組成、’書圖2一3陳國公主玻拍珍珠項鏈項飾中最有特色的還屬纓路,纓絡為深具契丹民族特色的項飾,是其信奉佛教并將佛教思想世俗化的代表飾物。纓路,源自天竺(古印度),按天竺風俗,凡貴族男女皆綴珠玉,以為項飾,梵音“積由羅”,漢譯為纓路。其在一早期逐漸演變?yōu)榉鹣竦难b飾,,成為圣物,遼慶州城出土之石刻菩薩、大同華嚴寺薄伽窖藏殿內的脅侍菩薩胸前都飾纓路!稛o量壽經(jīng)》卷}一解釋纓路為,常在頸者曰纓,在身者曰路。另有手纓絡、腳纓路、臂纓路之名,實際就是由珠玉等貴重物況.編綴而成的裝飾物。五代史就有耶律德光向后晉為母求纓路的記載,五代時期太宗耶律德光向后唐明宗“為父求碑石
一馬三匹……。其國后又以珠玉班雜寶、纓絡、R訓、衣二襲,納以銀飾箱以獻”,可見此l時纓洛己經(jīng)成為契月一民族的珍貴物品。防;國公主纓洛(圖2一理、2一6、2一7)‘’列,出卜玻功纓洛1組,分別佩戴少公社和咐馬的頂部。每人戴兩組。公主所戴纓洛山2(川余顆圓形玻泊珠及玻拍圓雕、瑪瑙憐、個絲球等物員穿而成內外兩串,佩于頂上,懸掃·于胸前。咐馬櫻絡則由5()0余顆玻拍珠及精雕玻拍佩飾穿組.而成。該纓洛是迄今所見最大的玻拍器,玻拍浮雕飾件紋樣主要為龍紋,圖案抽象而富J幾動感。圖2一4陳國公主玻角纓路第一、二組圖2一5吐爾基山瑪瑙纓洛、期“律羽之玻角纓路I卜「茂臺纓洛〔‘5,,卜日258顆水品珠與7件玻功飾相間穿綴而成,是出土纓路,},保存最完整者,上時穿線尚存。詳見表2.1。戶
【學位授予單位】:內蒙古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K876.9
【圖文】:
有應役近侍等「層人士佩戴魚飾者,可知,契月一雖效仿唐制,流行佩魚,但是等級界限沒有中!泉地區(qū)那么森嚴。圖2一2陳國公主玻角珍珠船型耳墜玻泊項鏈完整版只在遼陳國公主墓出土l件(1冬】2一:3)。J慶拍珍珠項鏈1組7()魂件,省于公主預部。用8串金絲串聯(lián)的珍珠和l件膚功墜、3顆玻拍珠組成、’書圖2一3陳國公主玻拍珍珠項鏈項飾中最有特色的還屬纓路,纓絡為深具契丹民族特色的項飾,是其信奉佛教并將佛教思想世俗化的代表飾物。纓路,源自天竺(古印度),按天竺風俗,凡貴族男女皆綴珠玉,以為項飾,梵音“積由羅”,漢譯為纓路。其在一早期逐漸演變?yōu)榉鹣竦难b飾,,成為圣物,遼慶州城出土之石刻菩薩、大同華嚴寺薄伽窖藏殿內的脅侍菩薩胸前都飾纓路!稛o量壽經(jīng)》卷}一解釋纓路為,常在頸者曰纓,在身者曰路。另有手纓絡、腳纓路、臂纓路之名,實際就是由珠玉等貴重物況.編綴而成的裝飾物。五代史就有耶律德光向后晉為母求纓路的記載,五代時期太宗耶律德光向后唐明宗“為父求碑石
一馬三匹……。其國后又以珠玉班雜寶、纓絡、R訓、衣二襲,納以銀飾箱以獻”,可見此l時纓洛己經(jīng)成為契月一民族的珍貴物品。防;國公主纓洛(圖2一理、2一6、2一7)‘’列,出卜玻功纓洛1組,分別佩戴少公社和咐馬的頂部。每人戴兩組。公主所戴纓洛山2(川余顆圓形玻泊珠及玻拍圓雕、瑪瑙憐、個絲球等物員穿而成內外兩串,佩于頂上,懸掃·于胸前。咐馬櫻絡則由5()0余顆玻拍珠及精雕玻拍佩飾穿組.而成。該纓洛是迄今所見最大的玻拍器,玻拍浮雕飾件紋樣主要為龍紋,圖案抽象而富J幾動感。圖2一4陳國公主玻角纓路第一、二組圖2一5吐爾基山瑪瑙纓洛、期“律羽之玻角纓路I卜「茂臺纓洛〔‘5,,卜日258顆水品珠與7件玻功飾相間穿綴而成,是出土纓路,},保存最完整者,上時穿線尚存。詳見表2.1。戶
【學位授予單位】:內蒙古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K876.9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齊曉光;近年來阿魯科爾沁旗遼代墓葬的重要發(fā)現(xiàn)[J];內蒙古文物考古;1997年01期
2 馬沙;我國古代“覆面”研究[J];江漢考古;1999年01期
3 蓋山林;契丹面具功能的新認識[J];北方文物;1995年01期
4 梁淑琴;遼瓷的類型與分期[J];北方文物;1994年03期
5 葉啟曉,干志耿;滇西契丹遺人與耶律倍之裔[J];北方文物;1995年04期
6 林l
本文編號:254476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kgx/2544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