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扁壺設計研究
【作者單位】: 江蘇大學藝術學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12YJC760022) 國家社科青年基金(12CXW025)
【分類號】:K875.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黃云鵬;黃濱;;元代景德鎮(zhèn)青花瓷燒制工藝揭秘(上)[J];收藏界;2006年12期
2 張柏忠;;科左后旗呼斯淖契丹墓[J];文物;1983年09期
3 陳健毛;肖絢;;基于符號學的元代青花人物故事紋飾研究[J];中國陶瓷;2013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蔡定益;肖絢;;景德鎮(zhèn)瓷業(yè)崛起的茶文化因素[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1年17期
2 喬繼濤;;盛世話青瓷——隋唐五代青瓷的窯系和工藝傳統(tǒng)研究[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9期
3 寇玉峰;李國學;;遼寧輪胎附屬廠古墓清理簡報[J];邊疆考古研究;2004年00期
4 孟原召;;宋元時期泉州沿海地區(qū)瓷器的外銷[J];邊疆考古研究;2006年00期
5 彭善國;;3~6世紀中國東北地區(qū)出土的釉陶[J];邊疆考古研究;2008年00期
6 彭善國;;試析遼境出土的陶瓷穿帶瓶[J];邊疆考古研究;2011年00期
7 楊晶;遼墓初探[J];北方文物;1985年04期
8 馮恩學;遼代雞冠壺類型學探索[J];北方文物;1996年04期
9 李成,黃嵐;北元遺物及其相關問題的初步探討與研究[J];北方文物;1999年03期
10 馬沙;論遼代雞冠壺的分期演變及其相關問題[J];北方文物;2001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陳師憲;賴榮偉;;論“中國白·陳仁!蔽幕F(xiàn)象[A];第九屆全國陶瓷藝術設計創(chuàng)新評比暨首屆中國陶瓷藝術大會論文集[C];2010年
2 李雪玲;;中國古代青花“魚化龍”紋飾考[A];第九屆全國陶瓷藝術設計創(chuàng)新評比暨首屆中國陶瓷藝術大會論文集[C];2010年
3 宋蓉;;元上都遺址出土瓷器及相關問題研究[A];論草原文化(第七輯)[C];2010年
4 李逸友;;遼代契丹人墓葬制度概說[A];內(nèi)蒙古東部區(qū)考古學文化研究文集[C];1990年
5 張柏忠;;科爾沁沙地歷史變遷及其原因的初步研究[A];內(nèi)蒙古東部區(qū)考古學文化研究文集[C];1990年
6 葛曉燕;;越窯文獻與上虞青瓷[A];公共文化服務與圖書館實踐的創(chuàng)新——浙江省圖書館學會第十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慶斌;鈞瓷色彩的特征與分類體系研究[D];江南大學;2010年
2 駱昭東;從全球經(jīng)濟發(fā)展的視角看明清對外貿(mào)易政策的成敗[D];南開大學;2010年
3 熊宇飛;意識的世界與主體的生成[D];暨南大學;2011年
4 袁瑾;紹興舜王巡會會貨表演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肖世孟;先秦色彩研究[D];武漢大學;2011年
6 謝志勇;逡巡于文與史之間:唐代傳記文學述論[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7 倪玉湛;夏商周青銅器藝術的發(fā)展源流[D];蘇州大學;2011年
8 王銳;耀州瓷藝術圖像比較研究[D];西安美術學院;2011年
9 趙琳;元明工藝美術風格流變[D];復旦大學;2011年
10 趙紅衛(wèi);明清安丘曹氏家族文化與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國棟;核分析技術在南洼和扒村古陶瓷研究中的應用[D];鄭州大學;2010年
2 朱浩磊;查慎行詩歌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3 易萍;厲鶚詩歌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4 門麗;定窯裝飾紋樣藝術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5 鄒玉雪;中國古代陶瓷梅瓶造型與裝飾研究[D];湖南工業(yè)大學;2010年
6 高相發(fā);山東安丘民居影壁現(xiàn)狀考察報告[D];中央美術學院;2011年
7 牟曉林;十八世紀中國瓷繪西洋人物圖像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8 李大偉;11世紀到14世紀泉州與印度洋的貿(mào)易和泉州區(qū)域社會的形成[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9 徐戎戎;遼代釉陶初步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10 高興超;黃河流域仰韶時代晚期—龍山時代陶窯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崔鵬;;元青花人物題材紋飾考略[J];四川文物;2010年05期
2 肖絢;陳致敏;;陶藝設計中的符號學[J];中國陶瓷;2005年05期
3 李興華;肖絢;;秦錫麟陶瓷藝術的符號學解讀[J];中國陶瓷;2009年09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逸友;呼和浩特地區(qū)古代農(nóng)耕文明概述[J];內(nèi)蒙古文物考古;2002年01期
2 本刊編輯部;;郫之望叢 古蜀文明的歷史軸心[J];青年作家;2006年07期
3 禾人;;春牛[J];紫禁城;2010年04期
4 耳火;;都江堰:華夏文明起承轉(zhuǎn)合的支點[J];西部廣播電視;2008年05期
5 周勇;張玉萍;;青銅器具的文化語意與再生設計研究[J];包裝工程;2009年01期
6 項曉靜;長城——農(nóng)耕文明的防衛(wèi)線[J];安康師專學報;2003年01期
7 王蔚華;;西安出土元代玉器[J];收藏;2010年03期
8 熊鶯;;中國古代游牧民族文化與敦煌石窟壁畫藝術[J];藝術·生活;2006年05期
9 劉瑞俊;;北方游牧民族歷史文化研究中考古學資料應用問題的思考[J];大連大學學報;2010年03期
10 山玉;;遼代彩塑[J];中華魂;1997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中國紫禁學會第三屆理事會名譽會長名錄[A];中國紫禁城學會論文集(第五輯 下)[C];2007年
2 劉暢;;乾隆朝皇家宮室內(nèi)檐裝修設計研究[A];中國紫禁城學會論文集(第三輯)[C];2000年
3 薄清江;;從南陽漢畫看中原本土文化的歷史傳承[A];中國漢畫學會第十三屆年會論文集[C];2011年
4 ;中國紫禁城學會發(fā)起者名錄[A];中國紫禁城學會論文集(第一輯)[C];199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欄撰文 陳四四邋裴蕾;二十處受災文物被“認領”[N];四川日報;2008年
2 記者 韓傳號;馬家窯彩陶驚現(xiàn)“第一龍”,可能起源于蛙[N];新華每日電訊;2004年
3 董耀會;長城 農(nóng)耕文明的防御線[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6年
4 云麗;淺談鄂爾多斯式青銅器的裝飾涵義[N];鄂爾多斯日報;2009年
5 介子平;誰能把時光作舊[N];美術報;2006年
6 林梢青;浙江省將搶修四川4處受損宗教文物[N];中國民族報;2008年
7 單紅;大遺址保護:和諧發(fā)展是上品[N];無錫日報;2008年
8 郭青;《榆林衛(wèi)城城墻保護規(guī)劃》通過省級評審[N];陜西日報;2008年
9 馮驥才;手工是一種遺產(chǎn)[N];解放日報;2004年
10 何應松;文物修繕“整舊如舊”不科學[N];中華建筑報;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徐博文;南京云錦織機設計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05年
2 楊海霞;漢唐時期熏香器具設計研究[D];西安美術學院;2008年
3 樊進;戰(zhàn)國“鎏金銀帶鉤”之設計解析[D];南京藝術學院;2008年
4 王寶升;長沙窯的現(xiàn)代化生活陶瓷設計研究[D];湖南大學;2009年
5 黃亞南;馬王堆漢墓漆器設計研究[D];湖南大學;2005年
6 路景天;試論保護元上都遺址的意義[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53147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kgx/2531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