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考古論文 >

從韓國上林里銅劍和日本平原村銅鏡論中國古代青銅工匠的兩次東渡

發(fā)布時間:2019-07-25 08:21
【摘要】:東亞地區(qū)的中、日、韓三國,古代不僅存在著各種形式的文化交流,而且還多次發(fā)生過人群的移動。本文通過對韓國完州郡上林里發(fā)現(xiàn)的銅劍和日本福岡縣平原1號墓出土銅鏡及相關問題的考察,分別探討了中國古代青銅工匠東渡朝鮮半島和日本列島的時間及路線問題。通過考古發(fā)現(xiàn)探究古代東亞各地之間人群的移動和交流,尤其是環(huán)黃海地區(qū)之間的文化聯(lián)系及環(huán)黃海之路的歷史地位和作用等,是值得關注的一種研究思路。
[Abstract]:In the three countries of East Asia, China, Japan and South Korea, there were not only various forms of cultural exchanges in ancient times, but also the movement of people many times.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copper sword found in Shanglin, Quanzhou County, South Korea, and the copper mirror unearthed from Tomb No. 1 in the Plain of Fukuoka Prefecture, Japa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ime and route of Dongdu Korean Peninsula and Japanese islands by ancient Chinese bronze craftsmen. It is a kind of research idea worthy of attention to explore the movement and communication of people in ancient East Asia, especially the cultur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Yellow Sea region and the historical position and function of the road around the Yellow Sea through archaeological findings.
【作者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分類號】:K876.4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白云翔;;漢代尺度的考古發(fā)現(xiàn)及相關問題研究[J];東南文化;2014年02期

2 王仲殊;;關于日本三角緣神獸鏡的問題[J];考古;1981年04期

3 安志敏;;長江下游史前文化對海東的影響[J];考古;1984年05期

4 蔡鳳書;;古代中國與史前時代的日本——中日文化交流溯源[J];考古;1987年11期

5 白云翔;;試論東亞古代銅鏡鑄造技術的兩個傳統(tǒng)[J];考古;2010年02期

6 林壽晉;;東周式銅R嵆趼踇J];考古學報;1962年02期

7 敖承隆;;河北定縣北莊漢墓發(fā)掘報告[J];考古學報;1964年02期

8 ;江陵天星觀1號楚墓[J];考古學報;1982年01期

9 靳楓毅;;論中國東北地區(qū)含曲刃青銅短劍的文化遺存(下)[J];考古學報;1983年01期

10 肖夢龍;;吳國青銅兵器研究[J];考古學報;1991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何琳儀;信陽竹書與《墨子》佚文[J];安徽大學學報;2001年01期

2 何麗華;東漢封君之封地地理分布探析[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5期

3 朱華東;;吳越式青銅劍起源與發(fā)展初論——以吳越早期劍為中心[J];安徽史學;2009年06期

4 賈兵強;;楚國糧食產(chǎn)量測算研究[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2年12期

5 何琳儀;;楚幣六考[J];安徽錢幣;2001年02期

6 李正庚;;秦朝書法教育摭談[J];書畫世界;2008年04期

7 朱冠艾;中國古代銅鏡的鑄造技藝及其社會功能[J];華東冶金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2期

8 劉平生;安徽南陵西周硫化礦冶銅技術的研究[J];安徽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1994年01期

9 孫繼;陳程;;紀南城大遺址的歷史文化資源及其價值初探[J];安康學院學報;2012年03期

10 卜箕大;;關于韓國青銅器時代上限及幾個問題[J];邊疆考古研究;2002年0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林杰;;趙太后璽新釋新證——趙史筆記之一[A];趙國歷史文化論叢[C];1987年

2 陳松長;;連云港海州雙龍漢墓出土漢代漆尺彩繪圖像解讀[A];中國漢畫學會第十二屆年會論文集[C];2010年

3 劉和惠;;“壽春”鉛鈑冥幣辨?zhèn)蝃A];中國錢幣論文集(第五輯)[C];2010年

4 ;高郵天山漢墓發(fā)掘的意義[A];1980年江蘇省博物館學會、考古學會成立大會學術論文集(第三冊)[C];1980年

5 姚樂;;關于漢鹽瀆縣的幾個問題[A];漢唐社會經(jīng)濟與海鹽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6 蕭紅顏;;居丘、起墳與筑臺[A];建筑歷史與理論第十輯(首屆中國建筑史學全國青年學者優(yōu)秀學術論文評選獲獎論文集)[C];2009年

7 張懷通;;由“允哉”看《逸周書》相關篇章的制作時代[A];史海偵跡——慶祝孟世凱先生七十歲文集[C];2005年

8 劉彬徽;;古史分期與楚國社會形態(tài)的思考[A];史海偵跡——慶祝孟世凱先生七十歲文集[C];2005年

9 樸玉順;;沈陽故宮建筑大木構件的權衡[A];文物建筑論文集(第2輯)[C];2009年

10 張如青;丁媛;;出土簡帛涉醫(yī)文獻概述[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全國第十七屆醫(yī)古文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賈文麗;漢代河西軍事地理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2 苗霖霖;北魏后宮制度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3 孫赫;論春秋戰(zhàn)國時期秦國人才引進[D];吉林大學;2011年

4 馬瑞;西北屯戍漢簡文字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5 宋佳;經(jīng)方50味藥物在明代13位醫(yī)家中的用量規(guī)律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6 宋延強;金元四大家對經(jīng)方50味常用藥物的臨床用量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7 汪家華;唐代長史述考[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左建;士與禮—春秋知識階層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9 劉海宇;山東漢代碑刻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10 閔勝俊;戰(zhàn)國中山國青銅器銘文美學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雷曉偉;漢代“物勒工名”制度的考古學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2 黃子文;遼東半島南端史前考古學史研究(1895~2008)[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徐靜;清末萬載、上高盧羅兩姓爭界案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何為;東周時期楚國都城形制研究[D];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2010年

5 尹志強;晉系玉石文獻詞匯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6 陳慧智;中日文化交流中的銅鏡研究[D];浙江工商大學;2010年

7 白洋;戰(zhàn)國秦漢武關道軍事地理論述[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8 郭強;成周、王城之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9 媄生力;秦楚同形字對比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10 蔣少華;六朝江東佛教地理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白云翔;漢代中國與朝鮮半島關系的考古學觀察[J];北方文物;2001年04期

2 肖夢龍;鎮(zhèn)江博物館藏商周青銅器——兼談江南吳器的地方特色[J];東南文化;1988年05期

3 江蘇省丹徒考古隊;江蘇丹徒北山頂春秋墓發(fā)掘報告[J];東南文化;1988年Z1期

4 曹錦炎;浙江出土商周青銅器初論[J];東南文化;1989年06期

5 劉興 ,劉建國;溧水鳳凰井春秋土墩墓[J];東南文化;1989年Z1期

6 楊深富;王仕安;;山東日照漢代海曲史考略[J];東南文化;2005年06期

7 ;越王劍的質(zhì)子X熒光非真空分析[J];復旦學報(自然科學版);1979年01期

8 王士倫;朱伯謙;;浙江紹興漓渚考古簡報[J];考古通訊;1955年05期

9 王仲殊;;漢代物質(zhì)文化略說[J];考古通訊;1956年01期

10 張鑫如;;長沙東郊雷家嘴東漢墓的清理[J];考古通訊;1958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馬建軍,馬桂蓮;固原青銅文化發(fā)現(xiàn)與研究綜述[J];固原師專學報;2000年01期

2 劉連強;建國以來冀北北方青銅文化發(fā)現(xiàn)與研究[J];文物春秋;2000年06期

3 楊建華;冀北周代青銅文化初探[J];中原文物;2000年05期

4 江冰;燦爛的銅文化[J];文化時空;2002年03期

5 劉恩元;貴州古代青銅冶鑄工藝技術研究[J];中國科技史料;2002年04期

6 楊帆;試論金沙江流域及云南青銅文化的區(qū)系類型[J];中華文化論壇;2002年04期

7 陳顯丹;涼山州青銅文化的研究[J];中華文化論壇;2002年04期

8 張秀峰;;鄂爾多斯青銅刀上的貨幣[J];內(nèi)蒙古金融研究;2003年S4期

9 周志清;試論“滇”國青銅農(nóng)具[J];文博;2003年02期

10 黃曉路;《盤龍城青銅文化》編后絮語[J];美術之友;2003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學堂;李文瑛;;中國早期青銅文化的起源及其相關問題新探[A];中國邊疆考古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C];2005年

2 張秀峰;;鄂爾多斯青銅刀上的貨幣[A];《內(nèi)蒙古金融研究》錢幣文集(第五輯)[C];2003年

3 張德光;;晉國的青銅文化[A];三晉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專集[C];1998年

4 周衛(wèi)榮;;試論中國青銅貨幣的起源[A];中國錢幣論文集(第三輯)[C];1998年

5 徐心希;;試論閩越青銅文化[A];探索福建文化重要源頭的閩越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6 徐心希;;試論閩越青銅文化[A];閩越文化研究——閩越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7 董振濤;張國華;;淺論中國的青銅文化[A];2011京津冀區(qū)域協(xié)作論壇論文集[C];2011年

8 肖明華;;滇青銅文化與漢文化在云南的傳播[A];中國邊疆考古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C];2005年

9 李保倫;;從考古材料看古夜郎與滇東北地區(qū)的青銅文化[A];夜郎研究——’99夜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10 楊曄;張帆;曲業(yè)華;范新;;淺析青銅紋飾對現(xiàn)代設計的影響[A];中國創(chuàng)意設計年鑒論文集2012[C];201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牛世山;追尋青銅時代[N];中國文化報;2004年

2 馬晨;青銅重器,墻內(nèi)開花墻外香[N];北京日報;2007年

3 通訊員 王義根;問鼎天下[N];湖北日報;2006年

4 潘小祥;第九屆中國(銅陵)青銅文化博覽會隆重開幕[N];中國有色金屬報;2006年

5 記者 殷珂邋通訊員 羅蕾 陳光明;以產(chǎn)業(yè)帶動戰(zhàn)略推進文化轉(zhuǎn)型[N];黃石日報;2008年

6 本報記者 李開義;云南古代青銅文化在全國占有一席之地[N];云南日報;2009年

7 記者 周亞峰 通訊員 陳仟水;求精細還是要規(guī)模[N];湖北日報;2010年

8 本報記者 熊偉明 通訊員 羅小群;青銅王國輝映千秋[N];江西日報;2010年

9 記者 林春生;青銅文博會簽約37個[N];安徽日報;2010年

10 記者 殷珂 通訊員 曹俊 柯少杰;《中國青銅古都—大冶》首發(fā)[N];黃石日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石巖;中國北方先秦時期青銅鏃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2 蔣剛;太行山兩翼北方青銅文化的演進及其與夏商西周文化的互動[D];吉林大學;2006年

3 管恩好;青銅文化與《詩經(jīng)》發(fā)生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4 王友華;先秦大型組合編鐘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9年

5 楊秀侃;吳越玉器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建華;傳統(tǒng)青銅酒具造型與裝飾紋樣的適合研究[D];江南大學;2009年

2 谷朝旭;東周青銅敦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范云峰;先秦時期青銅鑄造標準化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4 劉瑩瑩;商周青銅觥的整理與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5 劉勝剛;遼寧境內(nèi)出土的青銅刀及相關問題[D];吉林大學;2005年

6 何建木;云南青銅文化區(qū)系類型的初步研究[D];西北大學;2003年

7 張闖;新疆天山史前青銅刀的類型學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1年

8 陳虞添;駱越青銅文化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2年

9 孫妙華;青銅瓿的整理與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10 孫曉鵬;商代北方青銅文化向中原傳播路徑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2年

,

本文編號:251896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kgx/251896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13871***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