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刻文獻之歷史功用——廣西石刻研究之七
[Abstract]:Since its occurrence, stone engraving document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social life because of their easy access to materials, non-invasion of wind and rain, wear resistance, hard external force and long-term transmission, so it has been favored by people, and as an important way of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it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social life. For example, supporting people's livelihood, promoting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spreading religious beliefs, documenting private tracks, spreading literature, spreading calligraphy and so on, these former messages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historical literature. For a long time, the literature value of stone carving has not been brought into full play. Understanding the historical function of stone carving will help t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he value of stone engraving literature, and will help the academic circles to carry out further research on the history of human development.
【作者單位】: 廣西師范大學文學院;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桂林石刻總集輯! 廣西特聘專家“桂學研究”專項經(jīng)費資助成果
【分類號】:K877.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米文平;;鮮卑石室的發(fā)現(xiàn)與初步研究[J];文物;1981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馬予超,張家合;《文心雕龍·章句》的虛詞觀及其影響[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年02期
2 裴新平,潘祥輝;今本《南齊書》幾例點讀問題探析[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02期
3 劉洪強;;“姜維之母”的疏漏——兼談毛宗崗對嘉靖本《三國演義》中“邏輯錯誤”的修改[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年04期
4 王明前;;三國兩晉財政體系演變初探[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4期
5 陳道貴;從佛教影響看晉宋之際山水審美意識的嬗變——以廬山慧遠及其周圍為中心[J];安徽大學學報;2000年03期
6 胡秋銀;試論郭泰之不仕不隱[J];安徽大學學報;2002年01期
7 張光全;司馬遷、班固“實錄”精神異趣探源[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3期
8 胡秋銀;南朝士人隱逸觀[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1期
9 馮莉;;漢晉諸子“論”體考述——以《文心雕龍·論說》為中心[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10 李永賢;;論廖燕“憤氣說”的內(nèi)涵及意義[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建農(nóng);;士族文化與六朝詩學的審美情趣[A];黑龍江省文學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王則遠;;略論“物感說”之“感”:文學創(chuàng)作的本源[A];黑龍江省文學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3 韓金花;王宗殿;王蘊蘊;沈斌;;華佗診斷學術思想研究[A];全國第十二次中醫(yī)診斷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4 高慧斌;;試論南朝私學發(fā)展的原因[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5 鄂啟科;;生命的共感——布依族情歌賦、比、興探微[A];布依學研究(之九)[C];2008年
6 趙凱;;漢魏之際“大冀州”考[A];燕趙歷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歷史文化論叢[C];2009年
7 秦臻;;四川東漢陵墓石獸所見喪葬藝術贊助人問題[A];中國漢畫學會第十二屆年會論文集[C];2010年
8 姚樂;;關于漢鹽瀆縣的幾個問題[A];漢唐社會經(jīng)濟與海鹽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9 孔祥軍;;《漢書·地理志》鹽官考[A];漢唐社會經(jīng)濟與海鹽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10 鄒本濤;;旅游情感新論[A];2011《旅游學刊》中國旅游研究年會會議論文集[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永娟;毛詩鄭箋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邢培順;曹植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劉寶春;南朝東海徐氏家族文化與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馬銀華;文化視野中的北宋齊魯詩壇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羅驤;慧遠與東晉佛教的變遷[D];南開大學;2010年
6 劉軍政;中國古代詞學批評方法論[D];南開大學;2010年
7 王小燕;魏晉隱士美學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8 劉明輝;魏晉士人政治心態(tài)類型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9 曹利云;宋元之際詞壇格局及詞人群體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10 劉杰;漢武帝故事及其文化闡釋[D];南開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古家臻;趙嘏科舉詩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于歐洋;六朝駢文的興盛與形式美學的發(fā)展[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金鑫;王充《論衡》與東漢文學思想[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雷丹;中國佛教與道教人生哲學比較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5 宋文志;《文心雕龍》應用寫作主體論[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6 范文娟;嵩山古建筑群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7 張?zhí)杖?協(xié)議離婚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8 雷曉偉;漢代“物勒工名”制度的考古學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9 吳雯雯;泰山岱頂人文景觀的歷史演變研究[D];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10 張丹;《東方朔集》校注[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龍慧;郭麗娟;;試述《修仁三誥蔣氏族譜》的文獻價值[J];廣西地方志;2008年04期
2 趙杏根;;《荔雨軒詩集》稿本簡論[J];廈門教育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3 ;廣西——“桂林山水甲天下”[J];青年科學;2004年06期
4 程仲皋;介紹“洛陽出土石刻時地記”[J];人文雜志;1957年04期
5 趙人潔;麟游唐代石刻[J];美術;1987年05期
6 ;開場白[J];讀書;1956年10期
7 伊世同;;最古的石刻星圖——杭州吳越墓石刻星圖評介[J];考古;1975年03期
8 林半覺;北宋大畫家米芾桂怞石刻考釋[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1年01期
9 官桂銓;;《石刻考工錄》再補[J];文獻;1990年02期
10 向自強,張書軍;從大足石刻看中國古代宗教哲學的世俗化和藝術化[J];達縣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1995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咸岳;;對廣西生產(chǎn)力發(fā)展幾個問題的思考[A];廣西生產(chǎn)力學會第六屆年會專輯[C];2001年
2 劉文秀;;廣西甘蔗生產(chǎn)機械化技術的應用現(xiàn)狀與發(fā)展思路[A];全國甘蔗生產(chǎn)機械化與產(chǎn)業(yè)研討會暨甘蔗生產(chǎn)機械化現(xiàn)場演示會論文集[C];2002年
3 孫貴娟;黃煥坤;尹俐;;廣西首次發(fā)現(xiàn)食品中集聚性大腸桿菌[A];廣西微生物學會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3年
4 鄧展云;王伯輝;劉海斌;朱秋珍;王維贊;譚裕模;王倫旺;;廣西甘蔗宿根矮化病研究初報[A];廣西甘蔗研究所論文集[C];2003年
5 蘇偉強;;加快廣西荔枝產(chǎn)業(yè)化發(fā)展的建議[A];2003年廣西專家論壇·水果發(fā)展戰(zhàn)略專題調(diào)研報告[C];2003年
6 韋仁彥;;廣西中三疊世菊石群特征[A];中國古生物學會第22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3年
7 鐘健;;廣西甘蔗糖業(yè)發(fā)展的現(xiàn)狀及前景分析[A];第三屆廣西青年學術年會論文集(自然科學篇)[C];2004年
8 伍梅;歐水木;;中國—東盟博覽會對廣西人才資源的影響及對策[A];第三屆廣西青年學術年會論文集(社會科學篇)[C];2004年
9 何國民;;廣西濱海生態(tài)旅游資源及其產(chǎn)業(yè)發(fā)展機遇[A];2004·中國·武漢生態(tài)旅游論壇論文集[C];2004年
10 李露;黃建輝;;示范性普通高中高額負債問題探析——以廣西為例[A];2008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馬洪;“龍虎”石刻[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2年
2 記者 賈志敏 武文 實習生 孫慶玲;富縣出土300多件佛教石刻殘塊[N];延安日報;2010年
3 三普辦;青海玉樹州發(fā)現(xiàn)大面積石刻文物[N];中國文物報;2009年
4 胡佐斌 本報記者 孫琪;岳池明代石刻 追記紀信誑楚成漢之功[N];四川日報;2009年
5 王汝雕 陳玉士 段新 陳長祿(通訊員 王汝雕 市三晉文化研究會會長 陳長祿);《三晉石刻大全·洪洞縣卷》出版[N];臨汾日報;2009年
6 宋慧明;走近寶頂山石刻[N];中國民族報;2005年
7 馬瓊;珍貴的“實事求是”石刻[N];中國藝術報;2002年
8 本報記者 周書浩;大地詩行[N];巴中日報;2010年
9 記者 趙陳;中國工農(nóng)紅軍石刻標語研討會在巴中勝利閉幕[N];巴中日報;2010年
10 占方 張云;西安碑林,用文化之筆書寫創(chuàng)新[N];中國旅游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志學;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石刻用典語言形式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蔣金星;《清代xC卷集成》的文獻價值和學術價值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3 陳利丹;二十一世紀廣西城鎮(zhèn)化論析[D];中央民族大學;2004年
4 李少游;廣西國土資源特征與區(qū)域經(jīng)濟發(fā)展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5 李賦屏;廣西礦業(yè)循環(huán)經(jīng)濟發(fā)展模式研究[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05年
6 藍武;元明時期廣西土司制度研究[D];暨南大學;2005年
7 奉欽亮;廣西林業(yè)產(chǎn)業(yè)區(qū)域競爭力評價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0年
8 楊q;明人編選漢魏六朝詩歌總集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9 陳長文;明代進士登科錄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10 吳郭泉;廣西巖溶地區(qū)可持續(xù)自然資源開發(fā)利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愛平;廣西家法族規(guī)概論[D];湘潭大學;2003年
2 艾萍;抗戰(zhàn)時期人口內(nèi)遷與廣西社會變遷[D];廣西師范大學;2004年
3 龐丹丹;近現(xiàn)代廣西教會學校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1年
4 陳韜;廣西水路貨運結構調(diào)整規(guī)劃及措施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3年
5 王建軍;《廣西膨脹土地區(qū)建筑技術條例》修訂的若干問題研究[D];廣西大學;2003年
6 鄧昀;廣西實施現(xiàn)代物流管理的對策研究[D];廣西大學;2004年
7 解永軍;廣西運德發(fā)展戰(zhàn)略分析[D];清華大學;2004年
8 王培縣;廣西承接珠三角產(chǎn)業(yè)轉(zhuǎn)移研究[D];廣西大學;2005年
9 劉雅媚;廣西武術產(chǎn)業(yè)現(xiàn)狀調(diào)查及發(fā)展對策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5年
10 馮海萍;廣西高校畢業(yè)生就業(yè)問題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43537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kgx/2435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