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漢代彩繪畫像石探源
[Abstract]:Nanyang Han Dynasty painted stone has become a typical cultural phenomenon. This article attempts from the Han Dynasty person's color view, the above ground building mural, the Han Dynasty thick burial custom, the tombs shape system evolution and the ground house building influence, the Han Dynasty tombs painting image development change, tombs the building material and the drawing material sufficient, The existence of good craftsmen to explore seven aspects 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this cultural phenomenon.
【作者單位】: 南陽市漢畫館;
【分類號】:K879.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桂云;;扶溝出土漢畫像石墓門[J];中原文物;2009年05期
2 田波;;徐州畫像石與全國畫像石之比較[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2年02期
3 周學鷹;對一幅“漢代建筑畫像石”的重新釋讀(之二)——從三維空間的角度[J];華中建筑;2002年01期
4 王鳳娟;從山東畫像石看漢代送葬與祭祀禮俗[J];東方論壇(青島大學學報);2004年04期
5 楊絮飛,李國新;浙江海寧畫像石造型語言淺析[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6 王娟;;陜北畫像石藝術思維的走向——以綏德延家岔守墓神yG信仰為中心的考察[J];裝飾;2009年10期
7 孔令忠;;石盤漢墓畫像石斷代分析[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8 胡海帆;;“偃師邢渠孝父畫像石”研究[J];故宮博物院院刊;2012年02期
9 岳翔;李傳興;黃永飛;;安徽宿縣褚蘭漢畫像石墓研究[J];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4期
10 張光明;;山東淄博張莊東漢畫像石墓[J];考古;1986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文靖;;論漢代墓室畫像石中三個歷史題材的辟邪鎮(zhèn)墓功用[A];中國漢畫學會第九屆年會論文集(上)[C];2004年
2 楊建東;;畫像石的內容是表現(xiàn)的陰司世界[A];中國漢畫學會第九屆年會論文集(下)[C];2004年
3 黃雅峰;;海寧漢畫像石墓的保護利用。[A];中國漢畫學會第十屆年會論文集[C];2006年
4 王化民;;安徽宿州褚蘭畫像石“治經講學”題材研究[A];中國漢畫學會第十屆年會論文集[C];2006年
5 朱永德;;“太尉府門”畫像石略考[A];中國漢畫學會第十屆年會論文集[C];2006年
6 王瑞峰;;徐州韓山漢墓出土的西漢早期畫像石[A];中國漢畫學會第十三屆年會論文集[C];2011年
7 楊建東;;浩浩蕩蕩的車馬奔向陰司[A];大漢雄風——中國漢畫學會第十一屆年會論文集[C];2008年
8 鞠輝;;河南南陽陳棚漢代彩繪畫像石墓兩幅畫像的考釋[A];大漢雄風——中國漢畫學會第十一屆年會論文集[C];2008年
9 霍巍;;中心與邊緣:漢文化的擴張與變異——以四川樂山麻浩一號崖墓畫像石刻為例[A];文化傳承與歷史記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10 鄭建芳;;對山東鄒城“四面人臉”畫像石刻的探討[A];中國漢畫學會第十二屆年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濟陽縣文廣新局 濟陽縣博物館 巴建英 王勇;山東濟陽發(fā)現(xiàn)漢畫像石墓[N];中國文物報;2014年
2 惠江梅 杜學圣;北寨漢墓畫像石覽勝[N];中國檔案報;2004年
3 喬建軍 閆宏東 姬翔月;陜西米脂官莊發(fā)掘漢畫像石墓[N];中國文物報;2005年
4 熊建平;山東濟陽發(fā)現(xiàn)漢畫像石墓[N];中國文物報;2004年
5 張連杰 張京平;考古又有重大成果東漢畫像石墓驚現(xiàn)津門[N];天津日報;2004年
6 記者 李京華;北京發(fā)現(xiàn)明代淺浮雕畫像石墓[N];新華每日電訊;2002年
7 賈慶元 蘇肇平;蕭縣破閣搶救發(fā)掘百余座漢墓[N];中國文物報;2000年
8 朱華;漢代歷史的立體畫卷[N];中國文物報;2013年
9 李曰訓 鄭希敏 郭立民;山東鄒平發(fā)現(xiàn)漢代墓地[N];中國文物報;2007年
10 李曰訓 葉紅邋丁露剛;山東昌樂發(fā)現(xiàn)一處漢代墓地[N];中國文物報;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樹德力;車馬出行畫像石研究[D];南京大學;2016年
2 邱楓;山東青州傅家畫像石藝術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8年
3 于悅;陜北畫像石的地域特色和來源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4 孫鵬;從南陽地區(qū)畫像石看讖緯中的神話結構[D];河北大學;2009年
5 段曉岑;嘉祥畫像石空間藝術探微[D];湖北美術學院;2011年
6 郝青松;形式的流傳與意義遷移[D];天津美術學院;2006年
7 任世忠;山東沂南北寨漢墓畫像石刻造型藝術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5年
8 王濤;漢代畫像石墓中的“祥瑞”研究[D];吉林大學;2004年
9 趙芳超;陜北、晉西北地區(qū)畫像石墓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10 劉翠;南陽麒麟崗漢墓畫像石造型藝術研究[D];西安美術學院;2013年
,本文編號:241651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kgx/2416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