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石器研究中幾個關鍵概念的厘定
[Abstract]:In East Asia and North America, 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late Paleolithic sites.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key concepts such as the microstone assemblage, comb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use of the previous literature, and redefines its connotation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echnology and logic,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he terms. At the same time, calls for the use of "microstoneware culture", "the stone age" and other words so as not to cause unnecessary misunderstanding.
【作者單位】: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分類號】:K8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安志敏;中國細石器研究的開拓和成果——紀念裴文中教授逝世20周年[J];第四紀研究;2002年01期
2 高星;裴樹文;;中國古人類石器技術與生存模式的考古學闡釋[J];第四紀研究;2006年04期
3 賈蘭坡;蓋培;尤玉桂;;山西峙峪舊石器時代遺址發(fā)掘報告[J];考古學報;1972年01期
4 王建;王向前;陳哲英;;下川文化——山西下川遺址調查報告[J];考古學報;1978年03期
5 ;An engraved artifact from Shuidonggou,an Early Late Paleolithic Site in Northwest China[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12年35期
6 陳勝前;;細石葉工藝的起源——一個理論與生態(tài)的視角[J];考古學研究;2008年00期
7 于匯歷;田禾;;黑龍江神泉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石制品初步研究[J];考古學研究;2008年00期
8 陳鐵梅,原思訓,高世君;鈾子系法測定骨化石年齡的可靠性研究及華北地區(qū)主要舊石器地點的鈾子系年代序列[J];人類學學報;1984年03期
9 張森水;中國北方舊石器工業(yè)的區(qū)域漸進與文化交流[J];人類學學報;1990年04期
10 張居中,,李占揚;河南舞陽大崗細石器地點發(fā)掘報告[J];人類學學報;1996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呂軍;從考古學上談岫巖玉在中國玉文化起源中的地位與作用[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05期
2 王幼平;試論環(huán)境與華北晚期舊石器文化[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0年01期
3 葉啟曉;;黑龍江省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存研究[J];邊疆考古研究;2003年00期
4 蔣璐;朱永剛;;查干木倫河下游細石器初步分析[J];邊疆考古研究;2003年00期
5 陳全家;王春雪;宋麗;;吉林大安后套木嘎石制品研究[J];邊疆考古研究;2005年00期
6 阿·潘·杰烈維揚科;王春雪;趙海龍;李有騫;;東亞地區(qū)石葉工業(yè)的形成[J];邊疆考古研究;2007年00期
7 李有騫;陳全家;;嫩江流域漢代以前的石制品研究[J];邊疆考古研究;2007年00期
8 王春雪;張樂;長曉凌;高星;;舊石器時代晚期裝飾品染色模擬實驗的初步研究——以水洞溝和南非晚期石器時代遺址發(fā)現鴕鳥蛋皮串珠為例[J];邊疆考古研究;2011年00期
9 孫冬虎;;永定河流域的地質與古人類文化[J];北京歷史文化研究;2007年03期
10 呂光天;貝加爾湖地區(qū)和黑龍江流域與中原的文化關系——舊石器晚期至銅石并用時期[J];北方文物;1985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森水;;陜西省舊石器時代考古的幾個問題[A];中國史前考古學研究——祝賀石興邦先生考古半世紀暨八秩華誕文集[C];2004年
2 鐘侃;王惠民;;水洞溝文化中的歐洲舊石器傳統[A];中國史前考古學研究——祝賀石興邦先生考古半世紀暨八秩華誕文集[C];2004年
3 孫冬虎;;永定河流域的地質與古人類文化[A];北京歷史文化研究——永定河歷史文化研究[C];2007年
4 浦慶余;;中國東部地區(qū)的大理冰期和冰后期 三萬年以來我國氣候變遷的初步探討[A];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文集(2)[C];1982年
5 李仲均;王根元;;我國史前人類對于礦物巖石認識的歷史[A];李仲均文集——中國古代地質科學史研究[C];1998年
6 蔡保全;張兆群;鄭紹華;邱鑄鼎;李強;李茜;;河北泥河灣盆地典型剖面地層學研究進展[A];地層古生物論文集(第二十八輯)[C];2004年
7 馮興無;;中國舊石器時代骨、角器研究的歷史與現狀[A];第九屆中國古脊椎動物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8 李超榮;;王府井文化在我國舊石器文化中的地位[A];第九屆中國古脊椎動物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9 李占揚;張雙全;;靈井遺址新材料及初步研究[A];第十一屆中國古脊椎動物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10 朱之勇;;晚更新世中國細石器遺址的分布特征[A];第十一屆中國古脊椎動物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榞莉丹;《考工記》兵器疏婭[D];復旦大學;2011年
2 王曉毅;陶寺考古:技術的實證解析[D];山西大學;2011年
3 鄧濤;中國的真馬化石及其生活環(huán)境[D];西北工業(yè)大學;1997年
4 羅軍;試探中國傳統造物設計的形象思維[D];東南大學;2006年
5 吉篤學;中國北方現代人擴散與農業(yè)起源的環(huán)境考古學觀察[D];蘭州大學;2007年
6 付寧;史前至12世紀中國北方地區(qū)的東西文化交流[D];內蒙古大學;2007年
7 李有騫;黑龍江流域及東臨地區(qū)舊石器工業(yè)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8 王yN;《禮記·樂記》研究論稿[D];暨南大學;2009年
9 方啟;吉林省東部地區(qū)黑曜巖石器微痕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10 楊常偉;民國時期山西農業(yè)科技[D];山西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孟慶t
本文編號:240818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kgx/2408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