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鼎銘文通釋補證
[Abstract]:Ling Ding is an important bronze inscription in the early Western Zhou Dynasty. It has been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by scholars because of the inscription on the Yansheili and Race Walk held by Zhou Wang at the end of Tian Li, but there are different opinions among the scholars. On the basis of the previous research,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free translation of the inscription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propriety, and makes a new textual research and argumentation on some key words and their related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his own views.
【作者單位】: 河南大學黃河文明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中心;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年度項目(14BKG012)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基金項目(11YJA770063)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K877.3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劉雨;;西周金文中的射禮[J];考古;1986年12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妙法;;《淮南子》的“自然無為”說及其后現(xiàn)代意義——兼與任繼愈、李澤厚兩先生商榷[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6期
2 吳國升;;春秋文字字形區(qū)域性特征的初步考察[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3 王國良;;從清靜無為到奮發(fā)進取——《淮南子》思想研究[J];安徽史學;2006年06期
4 呂斌;;支遁生平事跡及影響[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年03期
5 王政;《詩經(jīng)》與人神交流的“對話框”[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6期
6 丁進;;利簋銘“歲鼎克”的再認識——兼論“歲星當空”諸說的困難[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7 張連偉;;古代寒號蟲考論[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1年03期
8 尉利工;;《孟子》由子學到經(jīng)學的變遷[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9 高曉榮;;新時期大陸學界《淮南子》研究綜述[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2期
10 段君妮;;墨子“非樂論”再探究[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陶興華;;西周厲、宣之際的“共和”與“共和行政”[A];第八屆北京大學史學論壇論文集[C];2012年
2 劉東英;袁丹丹;;試論《福樂智慧》生態(tài)倫理思想對當代新疆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啟示[A];中國倫理學三十年——中國倫理學會第七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匯編[C];2009年
3 吳國武;;略論先秦宗族教育對私學形成的影響——以魯國三桓之族為例[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4 馮時;;郭沫若《金文所無考》補正[A];郭沫若研究三十年[C];2008年
5 李義海;;郭沫若西周金文修辭研究及意義管見[A];郭沫若研究三十年[C];2008年
6 郭萬青;;《國語》中的“曰”字與“云”字分析[A];《國學論衡》(第四輯)[C];2007年
7 虞萬里;;商周稱謂與中國古代避諱起源[A];傳統(tǒng)中國研究集刊(第一輯)[C];2005年
8 徐嬋菲;姚智遠;;漢墓畫像神話人物的圖像作用及喪葬意義[A];中國漢畫學會第十二屆年會論文集[C];2010年
9 馬怡;;說}m[A];中國漢畫學會第十二屆年會論文集[C];2010年
10 姜彥文;;四川漢代石棺六博畫像藝術(shù)初步研究[A];中國漢畫學會第十二屆年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邢培順;曹植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劉寶春;南朝東海徐氏家族文化與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谷穎;滿族薩滿神話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4 羅驤;慧遠與東晉佛教的變遷[D];南開大學;2010年
5 王偉;《呂氏春秋》體道和治道思想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6 劉軍政;中國古代詞學批評方法論[D];南開大學;2010年
7 呂廟軍;中國古代政治文化符號[D];南開大學;2010年
8 鄭林華;墨家思想與黨員干部隊伍建設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9 劉紅紅;莊子思想與魏晉時期中國文藝的自覺[D];暨南大學;2010年
10 潘葦杭;先秦兩漢堯文化探源[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金芳;羽調(diào)和徵調(diào)對恐懼和悲傷情緒減緩作用的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09年
2 吳艷麗;河北出土商周青銅禮器、雜器銘文輯證[D];河北大學;2009年
3 郭偉婷;吳潛任官慶元府時期詞作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王英娜;《淮南子》“道”論及其文藝觀[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5 高世江;論兩漢士人風貌及文學精神的嬗變[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6 雷曉偉;漢代“物勒工名”制度的考古學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7 何惠;嫦娥形象的生成和演變[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8 李紅梅;甲骨文與原始楔形文字會意字比較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9 陳克標;西漢游俠與鄉(xiāng)里秩序[D];湘潭大學;2010年
10 鄭彩云;從“崇禮”到“詭道”[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袁俊杰;;論令鼎與燕射禮[J];中原文化研究;2014年01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編號:239474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kgx/2394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