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考古論文 >

唐代吐魯番與敦煌地區(qū)受田差異初探——以敦煌吐魯番文書為中心

發(fā)布時間:2018-10-05 07:49
【摘要】:對于唐代前期吐魯番與敦煌籍帳中"受田"方面的差異,目前學界尚少專門的研究。吐魯番與敦煌兩地之間在"受田"方面的差異主要體現(xiàn)在民戶"受田數(shù)額"、"居住園宅"面積、"田地四至"記載以及"田地稱謂"方式等四個方面,通過兩地"受田情況"個案差異的現(xiàn)象,揭示兩地在"受田方面"的整體差異。兩地之間受田情況的差異也是吐魯番地區(qū)水資源匱乏、可耕地較少的體現(xiàn)。
[Abstract]:There are few special researches o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urpan and Dunhuang in the early Tang Dynasty.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urpan and Dunhuang in "receiving farmland" are mainly reflected in four aspects: the amount of land received, the area of "dwelling garden house", the record of "field four to" and the way of "field appellation". Through the phenomenon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places in the case of "receiving farmland", this paper reveals the overal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places in the aspect of "receiving farml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places is also a reflection of the scarc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arable land in Turpan.
【作者單位】: 陜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分類號】:K877;F301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6條

1 李正宇;唐宋時代敦煌縣河渠泉澤簡志(一)——附《唐宋時代敦煌縣諸鄉(xiāng)位置及渠系分布示意圖》[J];敦煌研究;1988年04期

2 傅小鋒;吐魯番盆地綠洲經(jīng)濟發(fā)展研究[J];經(jīng)濟地理;1995年03期

3 戴建國;唐《開元二十五年令·田令》研究[J];歷史研究;2000年02期

4 金圣翰;唐代均田制下寬鄉(xiāng)的給田基準額[J];中國史研究;2003年04期

5 韓國磐;關(guān)于吐魯番出土的唐代西州戶籍殘卷中的幾個問題[J];中國社會經(jīng)濟史研究;1983年02期

6 楊際平;也談唐代西州的土地管理方式──再論唐代西州的兩種授田制度[J];中國社會經(jīng)濟史研究;1997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彩紅,陳明光;唐宋財賦“上供、留使、留州”制度的異同[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2 馬韶青;;晉令在中國古代法律體系中的歷史地位[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7期

3 孟憲實;;論唐朝的佛教管理——以僧籍的編造為中心[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4 吳海航;;唐戶部系統(tǒng)式與日本民部系統(tǒng)式的關(guān)系[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5 劉進寶;從敦煌吐魯番文書看唐代地方官文書的處理程式[J];圖書與情報;2004年05期

6 趙曉芳;;唐代西州新興平民階層身份探析[J];昌吉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7 曹大寬 ,管國忠 ,王雄;關(guān)于《對〈中國會計史稿〉的幾點質(zhì)疑》之質(zhì)疑[J];財經(jīng)研究;1987年10期

8 陳敏;譚燕亮;;敦煌會計文書的史料價值研究[J];財經(jīng)理論與實踐;2009年02期

9 冉啟斌;;關(guān)于“腳注”[J];辭書研究;2008年03期

10 陸離;;吐蕃統(tǒng)治敦煌的監(jiān)軍、監(jiān)使[J];中國藏學;2010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7條

1 劉永明;;敦煌道教的世俗化之路——道教向具注歷日的滲透[A];敦煌歸義軍史專題研究四編[C];2009年

2 唐剛卯;;高昌錢幣芻議[A];湖北錢幣?偟诙赱C];2001年

3 陸慶夫;陸離;;試論吐蕃統(tǒng)治郭煌的基層組織[A];絲綢之路民族古文字與文化學術(shù)討論會會議論文集[C];2005年

4 潘潔;;黑水城出土元代賦稅文書研究[A];西夏學(第四輯)[C];2009年

5 張平;;龜茲考古中所見唐代重要駐屯史跡[A];龜茲學研究(第二輯)[C];2007年

6 萬晉;;“曲”中的世界——唐都長安城市社會空間的一個側(cè)面[A];唐史論叢(第十五輯)[C];2012年

7 李文才;;晚唐五代時期沙州凈土寺的收入與支出研究——《后唐同光三年正月沙州凈土寺直歲保護手下諸色入破歷算會牒》試釋[A];唐史論叢(第十六輯)[C];2013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郝二旭;唐五代敦煌農(nóng)業(yè)專題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2 沙梅真;敦煌本《類林》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3 祁曉慶;敦煌歸義軍社會教育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4 趙曉佳;中國與中亞的友好交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5 葉嬌;敦煌文獻服飾詞研究[D];浙江大學;2009年

6 張成福;唐宋農(nóng)民比較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7 李維才;唐代糧食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8 王春花;唐代老年人口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9 陸德富;戰(zhàn)國時代官私手工業(yè)的經(jīng)營形態(tài)[D];復旦大學;2011年

10 劉勛;唐代旅游地理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朱麗娟;從《全唐詩》中看唐代桑蠶絲綢業(yè)的發(fā)展[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2 陶俊杰;唐代公廚制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3 李寧;3-7世紀高昌服飾文化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4 陳寶鋒;唐代養(yǎng)老制度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5 張平;晚清國籍問題與法律應(yīng)對(1840-1911)[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6 孫龍;唐前期西北邊疆地區(qū)農(nóng)民家庭經(jīng)濟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7 譚興亮;唐代西州法律制度研究[D];新疆大學;2011年

8 高鵬舉;唐代西州農(nóng)田水利研究[D];新疆大學;2011年

9 李晨;從出土材料看漢唐間戶籍檔案的變遷[D];山東大學;2011年

10 張永奎;唐代孝道及其相關(guān)問題研究[D];安徽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8條

1 霍存福;唐式性質(zhì)考論[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2年06期

2 韓國磐;;根據(jù)敦煌和吐魯番發(fā)現(xiàn)的文件略談有關(guān)唐代田制的幾個問題[J];歷史研究;1962年04期

3 宋家鈺;;唐代的手實、戶籍與計帳[J];歷史研究;1981年06期

4 戴建國;天一閣藏明抄本《官品令》考[J];歷史研究;1999年03期

5 蒙文通;;中國歷代農(nóng)產(chǎn)量的擴大和賦役制度及學術(shù)思想的演變[J];四川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57年02期

6 武建國;西魏大統(tǒng)十三年殘卷與北朝均田制的有關(guān)問題[J];思想戰(zhàn)線;1984年02期

7 ;銀雀山竹書《守法》、《守令》等十三篇[J];文物;1985年04期

8 何汝泉;唐代的“寬鄉(xiāng)”與“狹鄉(xiāng)”[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子彬;趙迅先生公諸于世的《納蘭君墓志銘》諸學者認定文字之異同[J];承德民族師專學報;2001年04期

2 劉利;;滇青銅器與中原青銅器的造型差異淺議[J];大家;2011年09期

3 郭永利;楊惠福;;敦煌翟宗盈墓及其年代[J];考古與文物;2007年04期

4 張?zhí)鸱f;;淺析我國南北佛教石窟的差異[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1年09期

5 譚真;從一份資料談藏經(jīng)洞的封閉[J];敦煌研究;1988年04期

6 劉杏改;從青?脊虐l(fā)掘看古羌族文化與中原文化的融合[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7 解梅;唐五代敦煌地區(qū)賽祆儀式考[J];敦煌學輯刊;2005年02期

8 丁立平;;從巖畫看少數(shù)民族審美意識的顯現(xiàn)[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9 郭俊葉;;托塔天王與哪吒——兼談敦煌毗沙門天王赴哪吒會圖[J];敦煌研究;2008年03期

10 顏廷亮;;關(guān)于敦煌地區(qū)早期宗教問題[J];敦煌研究;2010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鄭炳林;;晚唐五代敦煌地區(qū)人口變化研究[A];敦煌歸義軍史專題研究三編[C];2005年

2 鄭炳林;;晚唐五代敦煌地區(qū)的胡姓居民與聚落[A];敦煌歸義軍史專題研究三編[C];2005年

3 鄭炳林;;晚唐五代敦煌地區(qū)粟特婦女生活研究[A];敦煌歸義軍史專題研究三編[C];2005年

4 鄭炳林;;晚唐五代敦煌地區(qū)的吐蕃居民初探[A];敦煌歸義軍史專題研究三編[C];2005年

5 趙曉星;寇甲;;西魏至歸義軍時期敦煌地區(qū)的史姓[A];敦煌歸義軍史專題研究四編[C];2009年

6 鄭炳林;;敦煌寫本《往五臺山行記》與敦煌地區(qū)巡禮五臺山活動[A];敦煌歸義軍史專題研究三編[C];2005年

7 陸離;;唐五代敦煌的司倉參軍、倉曹與倉司——兼論唐五代敦煌地區(qū)的倉廩制度[A];敦煌歸義軍史專題研究四編[C];2009年

8 黨燕妮;;晚唐五代敦煌地區(qū)的賓頭盧信仰[A];敦煌歸義軍史專題研究三編[C];2005年

9 鄭炳林;;敦煌:晚唐五代中外文化交融與碰撞[A];龜茲學研究(第二輯)[C];2007年

10 鄭炳林;;前言[A];敦煌歸義軍史專題研究三編[C];2005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8條

1 史敏;敦煌飛天[N];中國文化報;2006年

2 記者  莊電一 通訊員  李巖云;敦煌百年出土漢簡超過2萬枚[N];光明日報;2006年

3 記者 孟黎;敦煌藝術(shù)展 魅力傾京城[N];金融時報;2008年

4 紅桃;盛世和光——敦煌藝術(shù)大展[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8年

5 李大慶;莫高窟壁畫亟待保護[N];科技日報;2007年

6 ;漢代熊足石質(zhì)硯[N];甘肅日報;2002年

7 張自智 習尚平 龔彩燕;莫高窟北區(qū):揭開神秘面紗[N];酒泉日報;2006年

8 ;敦煌之謎[N];新華每日電訊;200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郝二旭;唐五代敦煌農(nóng)業(yè)專題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2 張元林;北朝——隋時期敦煌法華藝術(shù)研究[D];蘭州大學;2009年

3 王祥偉;敦煌五兆卜法文獻校錄研究[D];蘭州大學;2009年

4 韓鋒;敦煌本儒家文獻研究[D];蘭州大學;2007年

5 陳麗萍;理想、女性、習俗[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6 郭永利;河西魏晉十六國壁畫墓研究[D];蘭州大學;2008年

7 黨燕妮;晚唐五代宋初敦煌民間佛教信仰研究[D];蘭州大學;2009年

8 陳大為;唐后期五代宋初敦煌僧寺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8年

9 魏郭輝;敦煌寫本佛經(jīng)題記研究[D];蘭州大學;2009年

10 陳于柱;區(qū)域社會史視野下的敦煌祿命書研究[D];蘭州大學;2009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濤;試探敦煌文獻中的神、仙[D];蘭州大學;2007年

2 僧海霞;唐五代宋初敦煌地區(qū)釀酒、用酒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7年

3 郝二旭;唐五代敦煌地區(qū)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技術(shù)研究[D];蘭州大學;2008年

4 張倩茜;唐前后水系演變對敦煌發(fā)展的影響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5 朱江紅;從敦煌文書看唐五代宋初敦煌地區(qū)的物權(quán)觀念[D];西北師范大學;2009年

6 王歡;唐五代宋初敦煌農(nóng)業(yè)民俗考論[D];西北師范大學;2009年

7 任海燕;唐代敦煌吐魯番地區(qū)婦女生育問題試探[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8 張永萍;唐五代宋初敦煌教育初探[D];西北師范大學;2006年

9 江嵐;晚唐五代宋初敦煌尼寺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10 成剛;大敦煌的保護與發(fā)展研究[D];蘭州大學;2007年

,

本文編號:225258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kgx/225258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ac888***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