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畫像樂舞百戲“受眾”情況的考察與分析——兼論漢代莊園藝術的性質與功能
[Abstract]:The closest relation between the music and dance of Han Dynasty portraits and the composition elements of "social" and "daily life" should be the expression and reflec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usic and dance of Han portraits and the above elements. It is also a kind of expression and reflection of the real existence of music and dance in the manor life of Han Dynasty.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art of image narration, the portrait of the Han Dynasty shows a kind of manor narrative for its performance and reflection of the economic life of the manor in the Han Dynasty, and the music and dance play is the product of this kind of manor narrative.
【作者單位】: 東北師范大學文學院;吉林省教育學院;深圳大學文學院;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考古新資料與秦漢文學研究新視野》(11BZW028)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K879.4;K878.8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河南正陽蘇莊楚墓發(fā)掘報告[J];華夏考古;1988年02期
2 ;上蔡磚瓦廠四號戰(zhàn)國楚墓清理簡報[J];華夏考古;1992年02期
3 ;河南淅川大石頭山楚墓發(fā)掘報告[J];華夏考古;1993年03期
4 ;河南淅川吉崗楚墓發(fā)掘簡報[J];華夏考古;1993年03期
5 ;信陽長臺關四號楚墓的發(fā)掘[J];華夏考古;1997年03期
6 院文清;江陵馬山磚廠二號楚墓發(fā)掘簡報[J];江漢考古;1987年03期
7 黃文進;湖北荊門黃付廟楚墓發(fā)掘報告[J];江漢考古;2005年01期
8 陳兆善;;江蘇高淳固城東漢畫像磚墓[J];考古;1989年05期
9 岳鳳霞;劉興珍;;浙江海寧長安鎮(zhèn)畫像石[J];文物;1984年03期
10 張合榮;;貴州金沙縣漢畫像石墓清理[J];文物;1998年10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銳泉;;心如止水,貴者自貴——小議聊齋先生筆下胡四娘形象[J];蒲松齡研究;2010年02期
2 石志鳥;;論章臺柳意象的歷史淵源——楊柳經(jīng)典意象考述[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年04期
3 江瀚;;略論荀子禮樂學說之思想意義[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3期
4 吳賢哲;;七言古詩起源與產(chǎn)生問題考辨[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0年04期
5 朱秀敏;;淺論揚雄散文的藝術特色[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年04期
6 呂偉華;;淺論縱橫家的政治理想[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3期
7 董常保;;羌族《招魂》唱經(jīng)與《楚辭·招魂》的比較[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2年02期
8 王碩民;《韓詩外傳》新論[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2期
9 張光全;司馬遷、班固“實錄”精神異趣探源[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3期
10 尹興國;淺論縱橫家[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臧高峰;任保平;朱子凝;;近代以來中國小農(nóng)經(jīng)濟的制度變遷與分析[A];第十一屆中國制度經(jīng)濟學年會論文匯編(上)[C];2011年
2 韓金花;王宗殿;王蘊蘊;沈斌;;華佗診斷學術思想研究[A];全國第十二次中醫(yī)診斷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3 丁媛;張如青;湯曉龍;;論出土簡帛文獻中的病因思想[A];中國慶陽2011岐黃文化暨中華中醫(yī)藥學會醫(yī)史文獻分會學術會論文集[C];2011年
4 龔武;;管子形勢道哲學的閱讀及其訴說——管子哲學研究相關性問題探討[A];管子思想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安徽省管子研究會第四屆管子學術研討會交流論文集[C];2009年
5 張維坤;;“諷誦”在我國古代長期廣泛流行的原因考察[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4)——中國學科教學與課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6 陶世龍;李鄂榮;;地質思想在古代中國之萌芽[A];地質學史論叢(4)[C];2002年
7 郝用威;;中國最早記載金剛石的文獻[A];地質學史論叢(4)[C];2002年
8 姚阿玲;;現(xiàn)實與非現(xiàn)實——中日男同性戀作品的比較[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9 徐衛(wèi)民;;漢長安城植被研究[A];中國古都研究(第二十三輯)——南越國遺跡與廣州歷史文化名城學術研討會暨中國古都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10 趙曉明;;我國反假貨幣法律的考察與探究[A];湖北錢幣�?�(總第8期)[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凱波;屈騷評論與漢代文學思想[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孫永娟;毛詩鄭箋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邢培順;曹植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劉寶春;南朝東海徐氏家族文化與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周燕來;南宋兩淮地區(qū)軍事防御體系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6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國政治現(xiàn)象剖析[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7 李鴻雁;唐前敘事詩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8 王小燕;魏晉隱士美學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9 劉杰;漢武帝故事及其文化闡釋[D];南開大學;2010年
10 鄭君;基于文獻的中藥毒性認識變化規(guī)律研究[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平;方干及其詩歌論稿[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王英娜;《淮南子》“道”論及其文藝觀[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劉曉娜;《史記》與齊魯文化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王淑文;《尚書》德治思想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5 張靖;西漢昭宣時期樂府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6 陳超;秦漢黃河中下游地區(qū)作物病蟲災害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7 雷曉偉;漢代“物勒工名”制度的考古學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8 楊曉靜;兩京地區(qū)新莽墓葬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9 宋利娜;先秦儒家農(nóng)業(yè)觀探析[D];鄭州大學;2010年
10 吳雯雯;泰山岱頂人文景觀的歷史演變研究[D];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河南正陽蘇莊楚墓發(fā)掘報告[J];華夏考古;1988年02期
2 ;侯馬牛村古城南東周遺址發(fā)掘簡報[J];考古;1962年02期
3 陳振裕;;略論九座楚墓的年代[J];考古;1981年04期
4 郭沫若;;信陽墓的年代與國別[J];文物參考資料;1958年01期
5 吳大林;;江蘇溧水出土東漢畫像磚[J];文物;1983年1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苑葉;;樂舞百戲圖所呈現(xiàn)的漢代樂舞百戲演出場所[J];大舞臺;2012年03期
2 劉新和;樂舞百戲與內蒙古地區(qū)戲劇的萌生[J];內蒙古藝術;2000年02期
3 邵小萌;;漢畫樂舞百戲的娛人功能[J];南都學壇;2007年06期
4 張苑葉;;論樂舞百戲圖所呈現(xiàn)的漢代樂舞百戲演出裝飾[J];大舞臺;2012年01期
5 周歌;;淺談中原漢代樂舞藝術與旅游業(yè)的發(fā)展[J];黃河之聲;2013年12期
6 澤吉;;西藏樂舞百戲研究與探討[J];西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4期
7 劉茜;;漢畫像石中樂舞百戲的功能與意義[J];戲曲藝術;2011年03期
8 段珍蘭;;從漢代樂舞百戲看漢代人的生存意識[J];文化學刊;2009年01期
9 高梓梅;從漢畫中的樂舞百戲看曲藝發(fā)生[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10 關莉;;漢代樂舞百戲對戲曲藝術的影響[J];南都學壇;2007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金桂蓮;;從鼓的起源看漢代樂舞百戲畫像的思想內涵[A];中國漢畫學會第十三屆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楊雙;;漢畫像“樂舞百戲”圖中“狂歡化”的文化解讀[A];大漢雄風——中國漢畫學會第十一屆年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趙興紅;漢畫像石中的樂舞百戲與戲曲中的滑稽元素[N];文藝報;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楊帆;漢代樂舞百戲俑相關問題研究[D];西北大學;2012年
2 李莉;徐州漢畫像石之樂舞百戲圖像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10年
3 張凱;山東沂南北寨漢墓中的樂舞百戲[D];上海戲劇學院;2008年
4 賈娟;樂舞百戲圖像解析[D];西安美術學院;2011年
5 張娟萍;漢代藝術中的喜劇精神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22546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kgx/2225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