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陽陵出土著衣式陶俑的科技分析
本文選題:漢陽陵 + 灰陶; 參考:《中國陶瓷》2015年10期
【摘要】:漢陽陵出土了大量的彩繪灰陶質文物,這些灰陶反映了當時社會重要的經(jīng)濟和文化信息。研究灰陶的制作工藝有助于了解當時社會的文化生活。本文采用數(shù)碼顯微鏡、掃描電鏡(SEM)、X射線能譜儀(EDS)及X射線衍射儀(XRD)對一個漢陽陵出土的著衣式陶俑腿部殘塊的表面顏料和胎體的形貌、化學成分等進行了表征研究,從而為了解漢陽陵遺址灰陶質陶俑的制作工藝提供基礎信息。
[Abstract]:A large number of painted gray pottery relics were unearthed in Hanyang Mausoleum, which reflected the important economic and cultural information of the society at that time. The study of the making of gray pottery helps to understand the cultural life of the society at that time. In this paper, the morphology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pigments and carcasses of the leg fragments of an earthenware unearthed from Hanyang Mausoleum were studied by means of digital microscop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X-ray energy spectrometer (EDS) and X-ray diffractometer (XRD). So as to understand the Hanyang Mausoleum site ash pottery terracotta-making technology provides basic information.
【作者單位】: 西北大學文化遺產(chǎn)學院;漢陽陵博物館;咸陽市文物保護中心;半坡博物館;
【分類號】:K876.3;TQ174.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胡紅巖;夏寅;靳治良;張尚欣;容波;王亮;周鐵;呂功煊;李庫;李崗;;秦始皇帝陵及漢陽陵遺址成鹽元素及類型研究[J];中國材料進展;2012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陳波;李庫;;漢陽陵考古遺址現(xiàn)場文物的保管和保護工作[A];繼承 發(fā)展 保護 管理——北京博物館學會保管專業(yè)十年學術研討紀念集[C];2010年
2 王覓;閆增峰;;漢陽陵地下博物館防結露分析研究[A];城市化進程中的建筑與城市物理環(huán)境:第十屆全國建筑物理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3 李瑩瑩;曹軍驥;李庫;;示蹤氣體濃度衰減法定量評價漢陽陵地下遺址廳的空氣滲漏情況[A];第十屆全國氣溶膠會議暨第六屆海峽兩岸氣溶膠技術研討會摘要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馬哲非;漢陽陵:雙贏?兩敗俱傷?[N];中國文物報;2002年
2 ;陜西漢陽陵珍貴文物在臺北展出[N];陜西日報;2009年
3 特約記者 龐博;已發(fā)掘的漢陽陵帝陵從葬坑將回填[N];中國文物報;2002年
4 通訊員 龐博 記者 楊永林;漢陽陵從葬坑將回填[N];光明日報;2002年
5 馬珂;駱希哲解讀漢陽陵[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3年
6 吳曉叢 薛凱 譚平;漢陽陵景區(qū)應該怎么建[N];陜西日報;2001年
7 記者 文閣 郭青;76件漢代彩繪陶俑移交漢陽陵博物苑[N];陜西日報;2004年
8 記者 郭青 肖楊;漢陽陵帝陵外藏坑保護展示廳月底開放[N];陜西日報;2006年
9 本報記者 郭青;漢陽陵高起點打造漢文化旅游核心區(qū)[N];陜西日報;2006年
10 本報通訊員 劉小石邋本報記者 郭青;到漢陽陵欣賞“地下皇宮”[N];陜西日報;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樊俊喜;漢陽陵生態(tài)修復過程中景觀要素表達形式的研究[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11年
2 王靜;漢陽陵博物館建筑節(jié)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0年
3 袁志濤;漢陽陵陵園形制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11063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kgx/2110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