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明代水陸畫顏料的分析鑒別
本文選題:水陸畫 + 顏料; 參考:《敦煌研究》2014年05期
【摘要】:水陸畫是水陸法會供奉的繪畫,它在我國繪畫史上占有特殊的位置。本研究利用體視顯微鏡、偏光顯微鏡、X射線熒光光譜和拉曼光譜等技術(shù),首次對明代絹本水陸畫顏料的形貌、成分進行了觀察和測試,并分析了它的保存狀況。研究表明,其紅色顏料為混有少量鉛丹的朱砂;藍色顏料由藍銅礦、赭石和白云母混合而成;淺藍色顏料為靛藍;綠色顏料的主體成分為氯銅礦,間有少量孔雀石和藍銅礦;白色顏料則為水白鉛礦及微量石膏。觀察顯示,部分顏料有開裂和剝落的現(xiàn)象。不難認識到,此項工作可為水陸畫的顏料使用、保護修復和藝術(shù)史研究提供有價值的信息。
[Abstract]:Water-land painting is a painting consecrated by the Land and Water Law, which occupies a special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ainting. In this study, the morphology and composition of silk and surface paint in Ming Dynasty were observed and tested for the first time by means of stereoscopic microscope, polarizing microscope, 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and Raman spectroscopy, and its preservation status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d pigment is cinnabar mixed with a small amount of lead; the blue pigment is composed of blue copper ore, ochre and Muscovite; the light blue pigment is indigo; White pigment is water white lead ore and trace gypsum. Observations show that some pigments are cracked and peeled off. It is not difficult to realize that this work can provide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the use of waterfront paint, conservation restoration and art history research.
【作者單位】: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國科學院脊椎動物演化與人類起源重點實驗室;武威市雷臺漢文化博物館;中國文化遺產(chǎn)研究院;北京停云館文化投資有限公司;
【分類號】:K879.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蘇伯民,胡之德,李最雄;敦煌壁畫中混合紅色顏料的穩(wěn)定性研究[J];敦煌研究;1996年03期
2 雷勇;文明;成小林;;甘肅省永登縣連城魯土司屬寺壁畫的科學分析和時代研究[J];故宮博物院院刊;2012年02期
3 于寧;宋燕;楊益民;馬清林;王昌燧;;南京大報恩寺北宋地宮出土玻璃器的研究[J];中國科學:技術(shù)科學;2012年08期
4 周國信;;麥積山石窟壁畫、彩塑無機顏料的X射線衍射分析[J];考古;1991年08期
5 馬清林;周國信;程懷文;王亨通;王世儒;;炳靈寺石窟彩塑、壁畫顏料分析研究[J];考古;1996年07期
6 王鵬瑞;;明代卷軸式水陸畫研究[J];美術(shù);2008年02期
7 周國信;古代壁畫顏料的X射線衍射分析[J];美術(shù)研究;1984年03期
8 王定理;中國畫傳統(tǒng)顏料的制作[J];美術(shù)研究;1991年03期
9 蘇金成;;水陸法會與水陸畫研究[J];南京藝術(shù)學院學報(美術(shù)與設計版);2006年01期
10 謝生保;甘肅河西水陸畫簡介——兼談水陸法會的起源和發(fā)展[J];絲綢之路;2004年S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熊燕霞;;從“傳神寫照”到“以形寫神”——試析顧愷之的繪畫美學觀[J];安徽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2 高富;裴盛基;楊立新;閔康;孫杉;;云南木瓜屬(Chaenomeles Lindl.)植物的民族植物學初步研究[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1年07期
3 王小紅;;《富春山居圖》原貌考[J];書畫世界;2011年06期
4 席奇峰;楊鑫;;淺析兩京地區(qū)漢墓壁畫出現(xiàn)和發(fā)展的條件[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5 李慶衛(wèi);陳俊愉;張啟翔;;河南新鄭裴李崗遺址地下發(fā)掘炭化果核的研究[J];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2007年S1期
6 李金坤;;《詩經(jīng)》自然生態(tài)意識新探[J];畢節(jié)學院學報;2009年09期
7 薛景;;《詩經(jīng)》圖學概況及研究意義[J];畢節(jié)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8 張梅;;《莊子》與文人繪畫的創(chuàng)作心態(tài)[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9 項楠;白峰;邱添;林nr;吳百靈;;古玉白沁作偽方法的實驗研究[J];寶石和寶石學雜志;2010年02期
10 邱志誠;;唐、五代成都的繪畫和雕塑[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張長虹;;神話與歷史——唐代《八駿圖》研究[A];“特殊與一般——美術(shù)史論中的個案與問題”第五屆全國高校美術(shù)史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11年
2 鄭炳林;;晚唐五代敦煌商業(yè)貿(mào)易市場研究[A];甘肅省錢幣博物館開館暨錢幣學術(shù)研討會專輯[C];2003年
3 費小路;劉靜;王菊琳;;中國古代彩繪顏料和染料種類及檢測方法的研究進展[A];中國文物保護技術(shù)協(xié)會第五次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7年
4 陳卉麗;;淺談大足石刻的裝飾藝術(shù)[A];中國文物保護技術(shù)協(xié)會第六次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9年
5 馮廣平;包琰;劉海明;劉艷菊;鐘蓓;王銳;樊守金;趙建成;陳立群;胡丹丹;侯芳梅;李彥雪;袁順全;;秦漢上林苑栽培植物再考[A];中國植物園(第十四期)[C];2011年
6 谷光燦;;《園冶》植物全貌以及計成的“減法式植物造園”[A];中國風景園林學會2013年會論文集(下冊)[C];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潘震;中國傳統(tǒng)情感英譯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趙宏;英漢詞匯理據(jù)對比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阮立;唐敦煌壁畫女性形象研究[D];上海大學;2011年
4 沈其旺;中國連環(huán)畫敘事研究[D];上海大學;2011年
5 尚瑩輝;新時期中國重彩藝術(shù)語言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6 朱旺生;城市綠地系統(tǒng)樹種規(guī)劃研究[D];南京林業(yè)大學;2011年
7 肖世孟;先秦色彩研究[D];武漢大學;2011年
8 汪仕輝;唐代士族家學研究[D];武漢大學;2011年
9 聶瑞辰;花鳥畫的多元化審美取向研究[D];天津大學;2011年
10 王海;宋明兩代院體畫的興衰對現(xiàn)代工筆畫復興的啟示[D];天津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良偉;論中國書法與山水畫藝術(shù)的同構(gòu)[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劉傳寶;唐代工筆人物畫中男子冠飾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黃欣鳳;論疏體畫風對傳統(tǒng)人物畫的影響及其審美淵源[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4 張敏;唐代佛教人物畫創(chuàng)作研究[D];淮北師范大學;2010年
5 姚翔萍;武則天時期洛陽都市旅游研究[D];浙江工商大學;2011年
6 李宇;“八王書院”狀元肖像壁畫繪制技法與保護方案探析[D];沈陽建筑大學;2011年
7 關玉姝;宋代人物畫色彩語言特征[D];沈陽大學;2010年
8 李金蓮;中國古典美學“境”范疇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李國華;朔州崇福寺彌陀殿壁畫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1年
10 鞏懷霞;《香祖筆記》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車啟鵬,,孫洪斌,張鳳蓮,劉敏,李應暹;牛居地區(qū)下第三系砂巖儲層中自生高嶺石成因分析[J];長春地質(zhì)學院學報;1995年03期
2 夏正興;;我國古代金線金箔在織物上的應用及生產(chǎn)工藝[J];上海紡織工學院學報;1980年02期
3 徐位業(yè) ,周國信 ,李云鶴;莫高窟壁畫、彩塑無機顏料的X射線剖析報告[J];敦煌研究;1983年00期
4 王進玉;敦煌石窟合成群青顏料的研究[J];敦煌研究;2000年01期
5 范宇權(quán);李燕飛;于宗仁;趙林毅;蘇伯民;高林弘[
本文編號:201834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kgx/2018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