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札記一則
本文選題:《二年律令》 + 張家山漢簡 ; 參考:《中國農(nóng)史》2014年05期
【摘要】:正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戶律》中有一條頗有爭議的律文,即"卿以上所自田戶田,不租,不出頃芻稿"。許多關(guān)于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土地制度和賦稅制度的文章涉及到此條律文,但各家的理解與解釋,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如對"卿"的理解,高敏認為"卿"是秦時期遺留下來的爵名1,而朱紹侯、于振波等則認為卿是指左庶長、右庶長、左更、中更、右更、少上造、大上造、駟車庶長、大庶長等九級爵的總稱2。黃今言也認為"卿"是商鞅變法時期遺留下來的老爵名3。從目前的史料分析,"卿"是指左庶長至大庶長之間的九級
[Abstract]:There is a controversial article in Zhang Jiashan's Han Bamboo slips, the law of the second year, that is, "from the field above Qing, not rent, not out of the ruminant draft." Many articles about the land system and tax system of Zhangjiashan Han Bamboo slips refer to this article, but their understanding and explanation are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For example,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Qing", Gao Min thinks that "Qing" is the imperial name left over from the Qin Dynasty, while Zhu Shaohou and Yu Zhenbo think that Qing refers to Zuo Shu Chang, right Shu Chang, left more, medium more, right more, less up, big up, and Si Shu. The general name of the Nine rank of the Great Basilica. Huang Jinyan also thinks that Qing is the old name of Shang Yang's reform period.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historical data, "Qing" refers to the nine levels between the Zuo Shu and the great ones.
【作者單位】: 鄭州師范學院圖書館;
【分類號】:K877.5;F329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7條
1 王彥輝;從張家山漢簡看西漢時期私奴婢的社會地位[J];東北師大學報;2003年02期
2 王彥輝;薛洪波;劉舉;;對《二年律令》有關(guān)土地、田賦、繼承制度中幾則釋文的思考[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3 王彥輝;;《二年律令·戶律》與高祖五年詔書的關(guān)系[J];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4 朱紹侯;西漢初年軍功爵制的等級劃分——《二年律令》與軍功爵制研究之一[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5期
5 黃今言;;從張家山竹簡看漢初的賦稅征課制度[J];史學集刊;2007年02期
6 張鶴泉;《二年律令》所見二十等爵對西漢初年國家統(tǒng)治秩序的影響[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7 朱紹侯;呂后二年賜田宅制度試探——《二年律令》與軍功爵制研究之二[J];史學月刊;2002年12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銳泉;;心如止水,貴者自貴——小議聊齋先生筆下胡四娘形象[J];蒲松齡研究;2010年02期
2 石志鳥;;論章臺柳意象的歷史淵源——楊柳經(jīng)典意象考述[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年04期
3 江瀚;;略論荀子禮樂學說之思想意義[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3期
4 吳賢哲;;七言古詩起源與產(chǎn)生問題考辨[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年04期
5 朱秀敏;;淺論揚雄散文的藝術(shù)特色[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0年04期
6 呂偉華;;淺論縱橫家的政治理想[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年03期
7 董常保;;羌族《招魂》唱經(jīng)與《楚辭·招魂》的比較[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2年02期
8 張群;;南京國民政府住宅立法研究——以土地法為中心[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7年02期
9 王碩民;《韓詩外傳》新論[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2期
10 張光全;司馬遷、班固“實錄”精神異趣探源[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臧高峰;任保平;朱子凝;;近代以來中國小農(nóng)經(jīng)濟的制度變遷與分析[A];第十一屆中國制度經(jīng)濟學年會論文匯編(上)[C];2011年
2 韓金花;王宗殿;王蘊蘊;沈斌;;華佗診斷學術(shù)思想研究[A];全國第十二次中醫(yī)診斷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11年
3 丁媛;張如青;湯曉龍;;論出土簡帛文獻中的病因思想[A];中國慶陽2011岐黃文化暨中華中醫(yī)藥學會醫(yī)史文獻分會學術(shù)會論文集[C];2011年
4 龔武;;管子形勢道哲學的閱讀及其訴說——管子哲學研究相關(guān)性問題探討[A];管子思想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安徽省管子研究會第四屆管子學術(shù)研討會交流論文集[C];2009年
5 張維坤;;“諷誦”在我國古代長期廣泛流行的原因考察[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4)——中國學科教學與課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6 陶世龍;李鄂榮;;地質(zhì)思想在古代中國之萌芽[A];地質(zhì)學史論叢(4)[C];2002年
7 姚阿玲;;現(xiàn)實與非現(xiàn)實——中日男同性戀作品的比較[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8 徐衛(wèi)民;;漢長安城植被研究[A];中國古都研究(第二十三輯)——南越國遺跡與廣州歷史文化名城學術(shù)研討會暨中國古都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9 趙曉明;;我國反假貨幣法律的考察與探究[A];湖北錢幣?(總第8期)[C];2009年
10 張峰;;漢畫像中建鼓的形制[A];中國漢畫學會第十屆年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凱波;屈騷評論與漢代文學思想[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孫永娟;毛詩鄭箋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呂利;律簡身份法考論[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邢培順;曹植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劉寶春;南朝東海徐氏家族文化與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6 周燕來;南宋兩淮地區(qū)軍事防御體系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7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國政治現(xiàn)象剖析[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8 李鴻雁;唐前敘事詩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9 王小燕;魏晉隱士美學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10 劉杰;漢武帝故事及其文化闡釋[D];南開大學;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平;方干及其詩歌論稿[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王英娜;《淮南子》“道”論及其文藝觀[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劉曉娜;《史記》與齊魯文化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王淑文;《尚書》德治思想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5 張靖;西漢昭宣時期樂府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6 陳超;秦漢黃河中下游地區(qū)作物病蟲災(zāi)害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7 雷曉偉;漢代“物勒工名”制度的考古學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8 楊曉靜;兩京地區(qū)新莽墓葬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9 宋利娜;先秦儒家農(nóng)業(yè)觀探析[D];鄭州大學;2010年
10 吳雯雯;泰山岱頂人文景觀的歷史演變研究[D];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8條
1 袁林;;戰(zhàn)國授田制試論[J];社會科學;1983年06期
2 朱紹侯;西漢初年軍功爵制的等級劃分——《二年律令》與軍功爵制研究之一[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5期
3 杜紹順;關(guān)于秦代土地所有制的幾個問題[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4年03期
4 黃今言;秦漢末業(yè)稅問題的探討[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1985年01期
5 朱紹侯;呂后二年賜田宅制度試探——《二年律令》與軍功爵制研究之二[J];史學月刊;2002年12期
6 臧知非;張家山漢簡所見西漢礦業(yè)稅收制度試析——兼談西漢前期“弛山澤之禁”及商人兼并農(nóng)民問題[J];史學月刊;2003年03期
7 高敏;關(guān)于漢代有“戶賦”、“質(zhì)錢”及各種礦產(chǎn)稅的新證——讀《張家山漢墓竹簡》[J];史學月刊;2003年04期
8 李瑞蘭;戰(zhàn)國時代國家授田制的由來、特征及作用[J];天津師大學報;1985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5條
1 王彥輝;薛洪波;劉舉;;對《二年律令》有關(guān)土地、田賦、繼承制度中幾則釋文的思考[J];秦漢研究;2008年00期
2 楊頡慧;;從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看漢初法典的儒家化[J];學術(shù)論壇;2006年10期
3 李方;;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有關(guān)漢代邊防的法律[J];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09年02期
4 游逸飛;;試論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的幾處訛誤[J];珞珈史苑;2013年00期
5 蔣海豐;;《二年律令》中的“先令”制度考述[J];成功(教育);2011年12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魯家亮;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釋文補遺與相關(guān)問題研究[D];武漢大學;2008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劉亞丹;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的語言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2 楊頡慧;《張家山漢墓竹簡·二年律令》法律思想研究[D];鄭州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185701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kgx/1857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