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玉石之路與《穆天子傳》——第五次玉帛之路考察筆記
本文選題:草原玉石之路 + 西玉東輸 ; 參考:《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15年05期
【摘要】:"玉石之路"是中國學界在20世紀后期根據考古發(fā)現的玉文化材料提出的學術命題,相對于1877年德國人李;舴覐臍W洲人視角提出的"絲綢之路"。自2012年提出"玉石之路黃河道"理念,筆者近年來從事以實地調查為主的探索工作,希望能夠大致厘清玉石之路中國境內的具體路線和使用年代之變化情況。并在較為充分的學術調研基礎上,將"中國玉石之路"項目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文化線路遺產!赌绿熳觽鳌芬粫w現的周穆王西行和東返的路徑,是上古文獻中最早涉及草原玉石之路的記載,可以運用文學人類學派首倡的四重證據法,通過實地考察和驗證,給予重構。
[Abstract]:"the Road of Jade" is an academic proposition put forward by Chinese scholars in the late 20th century according to the archaeological discovery of jade cultural materials, compared with the "Silk Road" put forward by Leishofen, a German, from the European perspective in 1877. Since 2012, the author has put forward the idea of "Jade Road and Yellow River Road". In recent years, the author has been engaged in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hoping to clarify the specific route of Jade Road in China and the change of its use time. On the basis of full academic investigation, the project "China Jade Road" is declared as the cultural heritage of the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The path of Zhou Mu's westward and eastward return reflected in the book "Biography of Mu Tianzi". It is the earliest record of the ancient literature concerning the path of grassland jade, which can be reconstructed by using the four-fold evidence method initiated by the literary and human school,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verification.
【作者單位】: 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
【分類號】:K876.8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閆亞林;;關于“玉石之路”問題的探討[J];考古與文物;2010年03期
2 葉舒憲;;西玉東輸雁門關——玉石之路山西道調研報告[J];百色學院學報;2014年04期
3 唐啟翠;;玉石之路山西道代縣路段再考察[J];百色學院學報;2014年04期
4 楊驪;;第三重證據看雁門關玉文化遺存——代州民間用玉習俗與崇玉心理考察[J];百色學院學報;2014年04期
5 葉舒憲;;玉石之路黃河道再探——山西興縣碧村小玉梁史前玉器調查[J];民族藝術;2014年05期
6 馮玉雷;;玉帛之路環(huán)騰格里沙漠路網考察報告[J];百色學院學報;2015年02期
7 張建軍;;山西興縣碧村小玉梁龍山文化玉器聞見錄[J];百色學院學報;2014年04期
8 葉舒憲;;玉石之路與華夏文明的資源依賴——石峁玉器新發(fā)現的歷史重建意義[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繼剛;;先秦旱災概論[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9年13期
2 傅道彬;;《月令》模式的時間意義與思想意義[J];北方論叢;2009年03期
3 亓娟莉;;《越裳操》本事考[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4 易雪梅,盧秀文;西北歷史文獻概述[J];圖書與情報;1999年03期
5 王紅梅;;元代畏兀兒翻譯家安藏考[J];敦煌學輯刊;2008年04期
6 朱瑜章;;先秦河西走廊神話傳說考略[J];敦煌學輯刊;2009年02期
7 姜克濱;齊元強;;略論《逍遙游》中“堯與許由”形象[J];湖南第一師范學報;2007年04期
8 杜勇;;夏朝夷夏關系新說[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9 劉俊男;;“河圖”“洛書”本義及原生地考論[J];湖南社會科學;2012年01期
10 張維慎;人類活動與寧夏森林的變遷[J];古今農業(yè);2003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陳國燦;;唐安西四鎮(zhèn)中“鎮(zhèn)”的變化[A];龜茲學研究(第四輯)[C];2012年
2 郭書學;;關于古都開封歷史地位問題的再認識[A];中國古都研究(總第二十六輯)[C];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國政治現象剖析[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2 潘葦杭;先秦兩漢堯文化探源[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3 趙海霞;清代新疆民族關系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4 馮玉新;界域變動與地方社會[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5 郝建杰;《詩經·國風》地域性考論[D];上海大學;2011年
6 周晶晶;《世本》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7 王峰;淮河流域周代遺存研究[D];安徽大學;2011年
8 高方;《左傳》文學論[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1年
9 吳新勇;《尚書·無逸》探賾[D];鄭州大學;2012年
10 賈建飛;晚清西北史地學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董云香;先秦節(jié)慶文化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汪超;西周王朝中央官僚體制若干問題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3 王瑰;周滅商戰(zhàn)略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4 陳探戈;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秦戎關系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5 王坤鵬;楚簡《容成氏》與《史記》所記古史的比較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6 張小霖;河湟地區(qū)的藏傳佛教與社會生活[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7 李曉軒;回鶻史學初探[D];蘭州大學;2011年
8 謝光典;公元七至九世紀青藏高原東北緣的歷史地名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9 周華鋒;清代新疆屯田與城鎮(zhèn)市場的發(fā)展[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10 夏玫;春秋時期齊國陳氏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葉舒憲;;國學考據學的證據法研究及展望——從一重證據法到四重證據法[J];證據科學;2009年04期
2 聞廣;;中國古玉研究的新進展[J];中國寶玉石;1991年04期
3 戴應新;;陜西神木縣石峁龍山文化遺址娍查[J];考古;1977年03期
4 聞廣;荊志淳;;灃西西周玉器地質考古學研究——中國古玉地質考古學研究之三[J];考古學報;1993年02期
5 楊伯達;“玉石之路”的布局及其網絡[J];南都學壇;2004年03期
6 葉舒憲;;中國玉器起源的神話學分析——以興隆洼文化玉sξ齕J];民族藝術;2012年03期
7 葉舒憲;;文化傳播:從草原文化到華夏文明[J];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13年01期
8 趙建朝;李寒梅;孫茹梅;;趙國北長城考察[J];邯鄲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9 馮玉雷;;玉帛之路及其古代路網的調查及研究[J];百色學院學報;2015年01期
10 初世賓;;敦煌兩關絲路雜談——以陽關博物館成立五周年暨《敦煌詩選》出版座談會發(fā)言為中心[J];絲綢之路;2009年08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梁俊艷;昆山之玉和“玉石之路”[J];新疆地方志;2002年02期
2 楊伯達;“玉石之路”的布局及其網絡[J];南都學壇;2004年03期
3 ;玉石傳奇(之一) 玉石之路[J];西部資源;2011年05期
4 唐啟翠;;“玉石之路”研究回顧與展望[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06期
5 尚昌平;;玉石之路:源自昆侖的神奇通道[J];新疆人文地理;2011年01期
6 單永明;;追溯千年 玉石之路[J];中國寶玉石;2011年03期
7 格姆;沈橋;;和田 遙望玉石之路[J];旅游;2011年08期
8 馮玉雷;;尋訪玉石之路[J];絲綢之路;2013年11期
9 孫海芳;;原來,你在這里——尋訪玉石之路[J];絲綢之路;2013年11期
10 陳崇;;玉石之都·玉石之路[J];地球;1991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7條
1 ;“中國玉石之路與齊家文化研討會”暨“玉帛之路文化考察活動”[A];中國玉石之路與齊家文化研討會論文集[C];2014年
2 趙朝洪;員雪梅;王濤;;和田玉與中國的“玉石之路”——西部人文資源的瑰寶[A];首屆“地球科學與文化”學術研討會暨中國地質學史專業(yè)委員會第17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3 劉基;;弘揚華夏文明 探索玉石文化——在“中國玉石之路與齊家文化研討會”暨“玉帛之路文化考察活動”啟動儀式上的致辭[A];中國玉石之路與齊家文化研討會論文集[C];2014年
4 丁虎生;;玉石之路的發(fā)現之旅 華夏文明的探源工程——在“中國玉石之路與齊家文化研討會”暨“玉帛之路文化考察活動”總結會上的發(fā)言[A];中國玉石之路與齊家文化研討會論文集[C];2014年
5 連輯;;在“中國玉石之路與齊家文化研討會”暨“玉帛之路文化考察活動”啟動儀式上的講話[A];中國玉石之路與齊家文化研討會論文集[C];2014年
6 鄭欣淼;;玉路歌[A];中國玉石之路與齊家文化研討會論文集[C];2014年
7 李兆江;;我國史前玉器文化的地域分布及研究意義[A];地理學核心問題與主線——中國地理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暨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tài)與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慶典論文摘要集[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9條
1 葉舒憲 上海交通大學致遠講席教授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絲綢之路”前身為“玉石之路”[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
2 章米力;“絲綢之路”背后的“玉石之路”[N];中華讀書報;2014年
3 楊伯達;“玉石之路”的布局及其網絡[N];中國礦業(yè)報;2004年
4 本報記者 游雪晴;真有影響早期中華文明的玉石之路嗎?[N];科技日報;2014年
5 鐘林;玉石之路早于絲綢之路[N];中國礦業(yè)報;2004年
6 本報特派記者 唐榮堯;“玉石之路”上的穆斯林[N];中國民族報;2012年
7 伍博;從“玉石之路”說起[N];山西日報;2014年
8 記者 劉楓 通訊員 袁家輝;且末旅游收入突破300萬元[N];新疆日報(漢);2004年
9 劉志偉;東方商源 中國安陽[N];安陽日報;2013年
,本文編號:184642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kgx/1846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