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博物院藏墨的病害原因初探
本文選題:墨 + 保存環(huán)境; 參考:《故宮博物院院刊》2014年01期
【摘要】:古墨的保存非常困難,理想的策略就是從根本上延緩或減少病害的發(fā)生。本文在實驗和研究的基礎上,結(jié)合對故宮博物院藏墨的保存現(xiàn)狀和受損特點的調(diào)查,從內(nèi)因和外因兩方面詳細討論了病害產(chǎn)生的原因和機理,發(fā)現(xiàn)煙灰顆粒的團聚和煙料與膠料的分布不均是造成墨受損的主要原因,提出古墨的保存環(huán)境應維持在一個適宜的相對濕度和溫度范圍內(nèi),并盡量保持穩(wěn)定。
[Abstract]:The preservation of ancient ink is very difficult, the ideal strategy is to fundamentally delay or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disease.On the basis of experiment and research, combined with the investigation of preservation status and damag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lace Museum, the causes and mechanism of the disease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from internal and external causes.It was found that the agglomeration of soot particles and the uneven distribution of smoke and rubber materials were the main causes of ink damage. It was suggested that the preservation environment of ancient ink should be kept in a suitable relative humidity and temperature range and keep as stable as possible.
【作者單位】: 故宮博物院文保科技部;故宮博物院器物部;
【基金】:故宮博物院科研課題《保存環(huán)境對墨的影響研究》的資助,課題編號:KT2007-17
【分類號】:K875.4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嚴金龍,孫汝東,柏云杉,聶福禮,王肇福;明膠的粘度行為和譜學特征[J];皮革化工;1999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偉;方曉陽;;中國古代松煙墨制作工藝源流[J];出版與印刷;2010年01期
2 朱銳鈿;嚴玉蓉;趙耀明;;明膠微/納米纖維靜電紡絲成型研究進展[J];材料導報;2008年05期
3 任冠斌;;明膠在軟膠囊生產(chǎn)中蒸膠工藝主要因素的研究[J];福建輕紡;2008年06期
4 肖新光;黎幼群;唐世華;;納米硫化鈷與明膠蛋白質(zhì)的原位鍵合作用研究[J];影像科學與光化學;2011年04期
5 陳松,嚴金龍;鉻(Ⅲ)與明膠蛋白質(zhì)相互作用的紫外光譜研究[J];光譜實驗室;2003年06期
6 徐雷雷;邱建輝;陳國清;徐方圓;;明膠反相乳化接枝改性膠粘劑的制備與性能研究[J];中國膠粘劑;2009年06期
7 朱銳鈿;嚴玉蓉;蘇桂豐;區(qū)煒鋒;張傳文;趙耀明;;明膠超細纖維成形研究[J];合成纖維;2009年05期
8 唐杰斌;趙傳山;;明膠及其改性物作為造紙增強劑的應用[J];黑龍江造紙;2008年03期
9 趙耀明;朱銳鈿;嚴玉蓉;張振斌;曾憲岷;;明膠水溶液的靜電紡絲成形[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11期
10 林歡;;從墨票看胡開文墨業(yè)發(fā)展的幾個問題[J];徽學;2010年00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唐杰斌;趙傳山;朱永蕊;;明膠在造紙中的應用[A];’2008(第十五屆)全國造紙化學品開發(fā)應用技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梅娜芳;墨的藝術(shù):《方氏墨譜》和《程氏墨苑》[D];中國美術(shù)學院;2011年
2 馬靜;生物粘合啟發(fā)下滲透蒸發(fā)復合膜的制備與酯化反應強化[D];天津大學;2010年
3 王碧;制革廢棄物提取的膠原特性及與多糖共混生物膜材料的研究[D];四川大學;2003年
4 安廣杰;以水解明膠和蛋氨酸月桂酯為基質(zhì)的類蛋白反應的研究[D];江南大學;2005年
5 許云輝;選擇性氧化法制備環(huán)境友好型功能棉纖維研究[D];蘇州大學;2006年
6 夏揚;海藻酸鈉—明膠共混體系為載體的可注射式組織工程骨的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8年
7 王偉;中國傳統(tǒng)制墨工藝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shù)大學;2010年
8 宿廣昊;取向膠原基材料的制備及影響因素的考察[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肖新光;納米Fe_2S_3和納米CoS與明膠蛋白質(zhì)的原位相互作用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1年
2 鮑艷;乙烯基類聚合物/蒙脫土納米復合鞣劑鞣制機理的研究[D];陜西科技大學;2006年
3 曹育紅;紙質(zhì)文物多功能保護膠液應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8年
4 朱銳鈿;明膠超細纖維成型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5 田薈琳;系列有機酸脫鉻機理的研究[D];山東輕工業(yè)學院;2010年
6 段宏瑜;古墨的保護材料和保存環(huán)境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8年
7 霍俐霞;仿古水墨與宣紙古籍復制的研究[D];北京印刷學院;2012年
8 邱福生;殼聚糖及其復合膜擴散特性的分子動力學模擬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2年
9 黃華雙;羅非魚魚鱗明膠改性及其應用研究[D];廣東海洋大學;2012年
10 閆曉敏;基于超聲波頻譜分析研究軟物質(zhì)凝膠的形成過程[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2條
1 邵雙喜,彭友林,許素蘭;丙烯酸鈰(Ⅲ)-丙烯酸乙酯對明膠的聚合鞣制作用[J];合成化學;1996年01期
2 葉小燕;;河南陜縣劉家渠漢墓[J];考古學報;1965年01期
,本文編號:176326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kgx/1763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