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臨漳縣曹村窯址考察報告
本文選題:臨漳縣 + 曹村窯址瓷片 ; 參考:《華夏考古》2014年01期
【摘要】:2009年,在河北臨漳縣曹村發(fā)現(xiàn)古窯址。該窯址主要燒制精細的醬釉、青黃釉與青釉器物。通過與范粹墓出土"白瓷"、"白釉綠彩"器物及講武城墓葬出土的同類器物比對研究,發(fā)現(xiàn)三者之間存在聯(lián)系,極有可能是同一窯口所產(chǎn)。曹村窯可能屬于官營窯場。經(jīng)過對窯址資料的研究,發(fā)現(xiàn)醬釉與青黃釉應(yīng)屬陶器,兩處墓葬的同類器物亦然。曹村窯址應(yīng)屬于磁州窯范疇。
[Abstract]:In 2009, the ancient kiln site was found in Cao Village, Linzhang County, Hebei Province.The kiln site mainly fired fine paste glaze, blue-yellow glaze and green glaze utensils.By comparing with the white porcelain unearthed from Fan Quu Tomb, the white glaze and green color objects and the similar objects unearthed from the tomb of Shiwu City, it is found that there is a connection between them, and it is very likely that they were produced in the same kiln mouth.Cao village kiln may belong to the official kiln.Based on the study of kiln site data, it is found that paste glaze and blue and yellow glaze should belong to pottery, as are the similar objects in two tombs.Caocun kiln site should belong to the category of Cizhou kiln.
【作者單位】: 中國收藏家協(xié)會;邢窯博物館;北京師范大學物理系;鄭州大學物理工程學院;
【分類號】:K876.3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河南安陽北齊范粹墓發(fā)掘簡報[J];文物;1972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呂軍;陳穎;;吉林地區(qū)出土的玉壺春瓶及其相關(guān)問題[J];北方文物;2011年03期
2 欒兆鵬;;中國古代白瓷起源問題研究綜述[J];博物館研究;2006年02期
3 邱金虎;薛彩虹;;“伏虎”語源考[J];滄桑;2007年01期
4 方憶;;魚躍春池水藻翻——元青花上的魚藻紋[J];東方博物;2010年02期
5 彭濤;;對明末清初景德鎮(zhèn)陶瓷發(fā)展史的再認識——試論“轉(zhuǎn)變期”或“過渡期”提法的局限性[J];東南文化;2011年04期
6 郭其會;;宋代磁州窯陶瓷書法裝飾的探析[J];佛山陶瓷;2009年09期
7 王光堯;關(guān)于青花起源的思考[J];故宮博物院院刊;2003年05期
8 葛雅莉;;唐三彩形成發(fā)展之我見[J];甘肅高師學報;2011年04期
9 宋文佳;別治明;;北朝隋唐時期陶瓷扁壺的類型與演變[J];東方博物;2012年02期
10 馮恩學;;胡風扁壺的時代風格[J];北方文物;2013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2條
1 水上和則;;論《茶經(jīng)》中的“碗”和“甌”的基本造形[A];飲食文化研究(2009年下)[C];2009年
2 欒兆鵬;;中國古代白瓷起源問題研究綜述[A];耕耘錄:吉林省博物院學術(shù)文集(2003-2010)[C];201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林;石室丹青[D];中央美術(shù)學院;2011年
2 英衛(wèi)峰;唐代帝陵陪葬墓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3 莊金秋;兩晉與北方民族政權(quán)關(guān)系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4 谷莉;宋遼夏金裝飾紋樣研究[D];蘇州大學;2011年
5 武瑋;黃河中下游地區(qū)漢至西晉模型明器研究[D];鄭州大學;2012年
6 王萌;北朝時期釀酒、飲酒及對社會的影響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7 姚義斌;六朝畫像磚研究[D];南京藝術(shù)學院;2004年
8 董立軍;中國古代造像史綱[D];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2005年
9 傅晶;魏晉南北朝園林史研究[D];天津大學;2004年
10 張煥君;魏晉南北朝喪服制度研究[D];清華大學;2005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許雅萍;論福建外銷瓷對洛可可藝術(shù)的影響[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2 趙海燕;關(guān)中地區(qū)隋墓分期初步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3 王曉娜;宋代青瓷刻劃花蓮紋特征的演變規(guī)律研究[D];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2011年
4 李曉梅;宋代瓷枕紋飾研究[D];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2011年
5 姚傳玉;宋代市舶司與陶瓷外銷[D];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2011年
6 趙丹;宋金元時期磁州窯瓷枕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7 楊賽;北朝女俑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8 呂魯超;魏晉南北朝人物畫品評標準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9 趙玉平;唐五代宋初敦煌地區(qū)祈雨活動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0年
10 董永剛;太原北齊徐顯秀墓墓葬形制、壁畫等幾個問題的研究[D];山西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6條
1 馮先銘;馮小琦;;淺談白釉綠彩瓷器[J];收藏家;1994年04期
2 崔劍鋒;劉爽;彭善國;吳小紅;;赤峰北部遼代窯址出土陶瓷殘片及窯具的成分分析[J];邊疆考古研究;2009年00期
3 王建保;張志忠;李融武;李國霞;;河北臨漳縣曹村窯址考察報告[J];華夏考古;2014年01期
4 劉怡辰;;胡化、華化與貿(mào)易——“黑石號”沉船瓷器上的菱形紋飾探析[J];中國包裝工業(yè);2013年14期
5 仲謀;朱琳;;中國古代白瓷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紀實[J];上海文博論叢;2002年02期
6 ;[J];;年期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楊海濤 申向煒;臨漳縣發(fā)現(xiàn)北朝窯址[N];邯鄲日報;2010年
2 記者 趙曉林;華強廣場考古工地又有新發(fā)現(xiàn)[N];濟南日報;2010年
,本文編號:173395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kgx/1733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