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出土石刻阿育王瑞像研究
本文選題:成都 切入點:阿育王瑞像 出處:《敦煌學輯刊》2017年01期
【摘要】:自1937年至2014年,成都地區(qū)陸續(xù)出土了9件南朝梁至北周時期的石刻阿育王像。這批造像是目前所知最重要的阿育王像實物資料。結(jié)合造像題刻及相關文獻可知,這類造像的性質(zhì)為瑞像。阿育王瑞像的樣式受到了犍陀羅、馬圖拉造像的影響,但同時又有本地特色。綜合《集神州三寶感通錄》及莫高窟第72窟的壁畫可知,阿育王瑞像的樣式是通過先丈量造像,然后按比例臨摹的方式傳播開來的。阿育王瑞像分像身、頭光、蓮座等三部分示現(xiàn)的靈瑞故事,實際上是佛教文獻對造像結(jié)構(gòu)的神秘化敘述。
[Abstract]:From 1937 to 2014, nine stone statues of Asoka were unearthed in Chengdu.These statue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material of the Asoka statue known so far.Combined with the inscription and related literature, the nature of this kind of statue is relic.The image of Asoka was influenced by the statues of Gandhara and Matura, but at the same time had local characteristics.Synthesizing the collection of the three treasures of Shenzhou and the murals of Cave 72 of Mogao Grottoes, we can see that the pattern of the statue of Asoka is spread by measuring the statue first and then copying it according to the scale.The three parts of the spiritual story of the image of Asoka, including body, headlight and lotus, are in fact mystical narration of the figurative structure in Buddhist literature.
【作者單位】: 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分類號】:K879.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葛維鈞;;阿育王法與佛教的法不應混同[J];南亞研究;1988年04期
2 張?zhí)旖?山虎;;阿育王其人[J];文博;1988年05期
3 張巖;焦玲玲;;《阿育王》中的佛教輪回意識[J];名作欣賞;2014年23期
4 R.E.埃墨利克;殷晴;;中亞的佛教[J];西域研究;1992年02期
5 曉煒;阿育王和他留下的石刻敕令[J];佛教文化;2003年02期
6 陳琳;;精神復歸之旅——電影《阿育王》中的多重人文關懷[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8期
7 呂泥璇;;法音廣布,王風遐被——從阿育王石柱的起源和影響談文化傳播[J];劍南文學(經(jīng)典教苑);2012年02期
8 劉暢;;阿育王[J];電影文學;2002年07期
9 武文;一部具有中國特色的印度學著作──談《從佛陀到阿育王》[J];遼寧教育學院學報;1996年02期
10 錢后吟;;標新立異 勇于探索——觀《阿育王》有感[J];戲文;2005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趙立行;;“阿育王詔令”中的“達摩”要義[A];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學術(shù)叢書——法與宗教的歷史變遷[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文緒;聽印度電影《阿育王》主題音樂[N];文藝報;2005年
2 ;從“重復”的世界到“變化”的世界[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11年
3 ;亞洲歷史題材大片 紛紛進軍國際市場[N];文匯報;2001年
,本文編號:170173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kgx/1701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