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張掖西城驛遺址2010年浮選結(jié)果分析
發(fā)布時間:2018-03-10 01:35
本文選題:西城驛遺址 切入點:植物考古 出處:《華夏考古》2017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本文通過對甘肅張掖西城驛遺址2010年發(fā)掘時采集的系列樣品進行浮選,對浮選所獲豐富的炭化植物種子和麥類作物穗軸進行鑒定、統(tǒng)計和分析。結(jié)果表明,炭化種子以谷物類為主。各類谷物的比例和出土概率反映該遺址在西城驛文化和四壩文化階段是從事以粟黍為主的小米類農(nóng)業(yè),在西城驛文化偏晚階段開始利用以小麥為主的麥類作物,在四壩文化時期發(fā)展成種植粟黍為主、麥類作物為輔的農(nóng)業(yè)模式。遺址的加工模式可能包括脫粒-揚場的加工階段。
[Abstract]:In this paper, a series of samples collected during the excavation of Xichengyi site in Zhangye, Gansu Province on 2010, were floated to identify the abundant seeds of carbonized plants and the spikes of wheat crops obtained by flotation,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oportion and unearthed probability of all kinds of grains showed that the site was engaged in millet agriculture in the stage of Xicheng Yi culture and Siba culture. In the late stage of Xicheng Yi culture, wheat crops were used, and in Siba culture period, millet millet was mainly planted and wheat crops were supplemented. The processing model of the site might include threshing and raising field processing stage.
【作者單位】: 北京大學(xué)考古文博學(xué)院;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基金】:國家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重大項目的“早期東西文化交流研究”(項目號:12&ZD151)資助
【分類號】:K878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3條
1 李水城;水濤;;四壩文化銅器研究[J];文物;2000年03期
2 張立柱;;關(guān)于冀北山戎的幾個問題[J];文物春秋;2009年01期
3 ;[J];;年期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7條
1 祝中熹;四壩文化白玉鑿[N];甘肅日報;2002年
2 記者 張革文;酒泉“四壩文化”遺址又有重大發(fā)現(xiàn)[N];甘肅日報;2005年
3 趙叢蒼;解析西河灘遺址[N];酒泉日報;2006年
4 央國;“四壩文化”聚落遺址出土[N];中國礦業(yè)報;2003年
5 祝中熹;權(quán)杖巧飾四羊首[N];甘肅日報;2005年
6 本報駐陜記者 韓宏;甘肅發(fā)現(xiàn)我國最早小麥標(biāo)本[N];文匯報;2013年
7 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王輝 陳國科;甘肅張掖黑水國遺址[N];中國文物報;201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2條
1 呂龍梅;河西走廊出土早期青銅器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xué);2015年
2 高麗;四壩文化與林雅文化的比較研究及保護分析[D];新疆師范大學(xué);2013年
,本文編號:159120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kgx/1591206.html
教材專著